家長的期望“左右”著孩子的成長,做好這幾點,讓期望變成動力


家長的期望“左右”著孩子的成長,做好這幾點,讓期望變成動力

家長都是期望孩子出人頭地,幼兒園的時候期望孩子天天開心健康成長;小學時期望孩子分數雙百不落人後;中學時期望孩子考上名牌出人頭地。可以說,父母的期望伴隨著孩子的成長,而家長的期望又是一把雙刃劍,“左右”著孩子的成長。

家長的期望“左右”著孩子的成長,做好這幾點,讓期望變成動力


今天我們和家長聊聊如何讓期望變成孩子的動力。

一、家長要學會正視現實和期望的差距

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智力發展水平不同,所以孩子的成績以及天賦也會有所不同。而家長如果一味的追求孩子在各個方面都要比小明強,不比小光差的話。這種期望就是強制性期望,是家長一廂情願的無效期望,因為這隻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負面壓力,讓孩子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愛攀比,甚至出現過早的逆反和厭學情緒。

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只要成績好,什麼都包辦代替。而孩子呢,就會對家長越來越有依賴性,獨立能力也越來越差。家長的期望和孩子的行為,就會形成鮮明的反差。

家長要學會正視現實和期望的差距,讓他們無縫匹配。合理的、適度的期望有助於喚起孩子的進取心,激發孩子潛能和創造力。

二、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要張弛有度

很多家長都不厭其煩地從自己的好惡出發,形成對孩子的期望,替孩子設計一步一步的人生軌跡,甚至未來的美好宏圖。甚至有些時候,這些期望也會成為家長間談資的攀比,你打算你兒子以後幹啥?我打算我兒子以後考清華當科學家。我打算讓我女兒上電影學院,將來當個明星。……而這些不切實際不著邊際的期望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負面影響和壓力,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這種期望只會是負面大於正面。

家長應該知道的是,很多成功有很的因素決定的,而不是自己的一廂情願,如果家長對孩子有期望之時,先評估下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興趣愛好、個性特徵……。幫助孩子分析自己的優勢在哪裡,不足的地方又在哪裡,父母的期望正好匹配孩子的這些特點,又根據孩子的成長軌跡張弛有度,孩子也會按照自己所期望的那樣做到自己的期望。

家長的期望“左右”著孩子的成長,做好這幾點,讓期望變成動力


三、家長的期望不要只侷限於成績

我們平時可以注意到,從家有小學生開始,就把自己對孩子的期望鎖定在孩子的成績上。而其他呢,則不管不顧。久而久之,孩子也會以為自己只有成績好才叫成功,成績差就叫失敗。學業成績成為評價孩子是否有出息的標準。但其實,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有很多評價標準,條條大路通羅馬,家長的期望如果不只侷限於成績,相信孩子也會走出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四、給孩子創造輕鬆的家庭環境

其實,要想讓家長的期望變成現實,最重要的是孩子要有足夠的動力,也就是興趣和內驅力,而這些大都源於寬鬆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成為生活主動的參與者,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就會不知不覺地養成了主動參與的習慣,才能給孩子的成功注入無窮的動力。

五、讓孩子也有自己的期望

家長可以對孩子有期望,那從平等的角度,也可以讓孩子對家長有所期望,對自己有所期望。有時,孩子的期望與大人的期望無法想比,甚至微不足道。比如,期望爸爸媽媽週末帶自己玩,期望爸爸不加班,期望爸媽不和別人比較等……,有時,家長滿足孩子的這些期望,往往會讓孩子更有歸屬感,幸福感,學習和生活也就更有動力。

總之,對自己孩子可觀評估的基礎上,提出的期望會更合理,創設良好輕鬆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對生活有更多的參與感,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做好溝通的家長,做孩子期望那樣的家長,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也許你的期望會超出你的期望。


家長的期望“左右”著孩子的成長,做好這幾點,讓期望變成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