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說說康熙大帝的文韜武略

康熙大帝,原名愛新覺羅玄燁,是清軍入關後的第二個皇帝,他八歲登基,在位長達六十一年,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間,體恤民情、勵精圖治、勤奮不懈,在當時開創了一個盛世。以下從文治武功兩方面簡述康熙在位期間的一些主要的功績及其產生的重大影響,同時最後也附上一些康熙的不足之處。


千古一帝:說說康熙大帝的文韜武略

武功方面

一、剷除鰲拜

康熙在八歲時登上帝位,但在當時康熙其實只是個有名無實的皇帝,因為下面有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個輔政大臣在把持著朝政,而他們四人之中索尼年老,遏必隆軟弱,蘇克薩哈勢力弱小,就數鰲拜的勢力最大,所以基本是他大權獨攬,眼中根本無康熙這個小皇帝。而年少的康熙此時已經意識到鰲拜的威脅性,他知道他要想奮發圖治首先就要整肅朝綱,搬開鰲拜這塊阻礙國務正常進行的大絆腳石,所以他在宮中訓練了一支摔跤隊,表面上麻痺鰲拜,讓他以為自己是一個胸無大志,貪圖取樂的皇帝,而實際確實在慢慢培養與鰲拜抗衡的力量。

就在康熙八年,鰲拜正是被這群他不以為然的少年所打倒了從而被抓了起來,接著康熙又下令逮捕鰲拜的黨羽,之後宣佈鰲拜30條罪狀,軟禁終身,鰲拜的黨羽也都受到了不同的懲處。就這樣,康熙清除了專擅朝政的鰲拜集團,親自執掌了最高統治權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少年君王的勇敢,果斷,沉著機智,表現出了一位英明的政治家;一位滿腹經綸的謀略家;一位具有高明手腕的君王。逐漸體現出其政治家的風範。


千古一帝:說說康熙大帝的文韜武略

二、削平三藩

在剷除了鰲拜集團之後,康熙十分重視國家的統一和權力集中。而又因為藩王勢力過大,且割據一方,擁兵自重,不受朝廷管制,擁兵自重,揮霍無度,他們對朝廷的威脅是不可小視的,隨時可能威脅到這個清王朝的統治。,因此削藩就變得勢在必行了。而削藩令一下達時,三藩之一平西王吳三桂馬上起兵造反,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很快便佔領了幾個省。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和那些與吳三桂素有聯繫的將領們也紛紛起兵響應,一時戰火燃遍長江以南半個中國。而此時的康熙只有二十歲,但他面對如此嚴峻的事態時卻能夠臨危不亂,調兵遣將,從容應對。充分體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能,謀略才能和用人才能。經過長達八年的平反戰爭之後,康熙終於完成了他的削藩政策,進而維護了皇權的穩定。

三、統一臺灣

在清朝建立之後,鄭氏家族一直把臺灣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可到了康熙期間臺灣已由抗清基地變成了事實上的割據勢力。在平定三藩之後,臺灣內部出現了內亂,在這種情況下,康熙決心收復臺灣。他重用主張收復臺灣的姚啟聖為福建總督,又派出留在身邊13年作內大臣的施琅,到福建擔任水師提督,“規復臺灣”。康熙二十二年八月,由施琅率兵,經過澎湖一戰,清軍順利地開進臺灣台灣回到祖國懷抱。這一事件中,充分證明康熙知人善任的才能和魄力,能夠放手使姚、施二人都得以各展其長,各盡其能。


千古一帝:說說康熙大帝的文韜武略

四、反擊侵略

平定了南方的三藩叛亂和東南海疆,康熙便著手解決東北的沙俄入侵和西北葛爾丹分裂邊疆的問題。當時俄國隨著勢力的增強,其領土逐步向東擴張,最後侵佔了我國的黑龍江流域。康熙先派人談判,但無結果。最後康熙不徇眾見,決定出師。著名的雅克薩之戰隨即爆發,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在康熙的指揮下成功地擊退了敵人。此戰表現了中國各族人民不甘屈服於外來民族侵略的反抗精神和英雄氣概。它沉重地打擊了沙俄勢力,維護了中國領土主權和民族尊嚴,使東北邊疆獲得了比較長久的安寧。除此之外康熙還3次親征噶爾丹,通過一系列籠絡的措施完全解決了喀爾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使得整個的蒙古變成了清朝的堅強的無形的牢固的長城。中國從秦漢的匈奴,到明朝的蒙古,這個歷史難題兩千年來沒有解決,康熙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這是一個很大的歷史貢獻。

文治方面

在文治方面,康熙一生都勤奮好學。他崇尚儒學,對儒家學說充滿深厚的興趣,認為“殊覺義理無窮,樂此不倦”,甚至曾言,如果不是當皇帝的話,他想當一個漢學家,可見中華傳統文化的喜愛。

另一方面更體現他好學的是,他對西洋科學產物更是有著深厚的興趣,以至到了廢寢忘食,痴迷如狂的地步。他對數學、天文、曆法、物理、生物、外語、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可以說是無一不懂。有一次,他看到科學家梅文鼎著的《歷學疑問》,欣喜地說:“我留心歷算多年,此事我能決其是非,將書留在這裡,讓我閱覽後再發吧。”他仔細閱讀,親加批註,給予高度評價:“甚細心,且議論也公平,此人用力很深。”後來,在南巡途中,康熙在船上親自召見梅文鼎,一連晤談三次。事後康熙對別人說,他自己雖然留心曆象、算學方面的學問,但“此學如今通曉的極少,像梅文鼎這樣精通的人真是罕見。”還親書“績學參微”四個大字贈給梅文鼎,來表彰他的成就。連康熙親自主持編纂的《律呂正義》成書後,也立即寄給梅文鼎,請他審閱和指正。


千古一帝:說說康熙大帝的文韜武略

康熙還把一些才華出眾的中青年人才放在自己身邊,親加教導。他把通曉天文曆法的進士陳厚耀召到南書房,“命至旁座”,親自教授“西洋定位法”、“虛擬法”,又將陳厚耀召至淵鑑齋,“問難反覆”。另一位著名科學家明安圖,在曆象方面很有成就,官至欽天監監正。康熙帝發現他的才智與眾不同,十分寵愛,外出巡幸時命他隨行。一路上,康熙對明安圖耳提面命,像老師和弟子一樣,“受教學於聖祖仁皇帝,精奧異人”。 康熙把梅文鼎、梅珏成召至宮中,令他參加曆法和算學編纂工作,又教他“借根法”。梅珏成自稱“供奉內廷,蒙聖祖仁皇帝授以借根之法。敬愛而讀之,其法神妙”。

由於康熙重視科技人才,這個時期的自然科學得到了發展。他曾多次舉辦博學鴻儒科,創建了南書房制度,並親臨曲阜拜謁孔廟。康熙帝還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曆象考成》、《數理精蘊》、《康熙永年曆法》、《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曆法和地圖。其中《數理精蘊》一書,對當時引進的西方數學知識作了很有條理的編排,繪圖立表,又同古代數學進行了比較性的研究,是一部“貫徹中西之異同,而辯訂古今之長短”的著作,被稱為“實為從古未有之書,雖專門名家,未能窺高深於萬一”,代表了當時數學發展的水平。我國古代朝廷選拔人才,重視的是四書五經,倫理綱常,而對科學人才卻不甚重用。像康熙這用重視科技賢才的屈指可數。這也為清朝早期的強盛奠定了精神條件。

在經濟方面,康熙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積極鼓勵墾荒,廢止圈地令,實施更名田;整修黃河、淮河、運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決定“永不加賦”,取消新增人口的人頭稅,並最終演變成“攤丁入畝”制度。康熙帝大蠲賦稅,最終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表現為耕地面積的迅速擴大與糧食產量的提高、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奠定了所謂“康乾盛世”的基礎。


千古一帝:說說康熙大帝的文韜武略

不足之處

儘管康熙的文韜武略、智勇雙全帶來了他在位期間大清一派繁榮的景象。然而,畢竟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可能只有功而沒有過,康熙也存在保守和落後。

首先,康熙在位期間正值世界資本主義萌芽階段,明代後期的資本主義萌芽已經準備了足夠的資本基礎,但康熙卻選擇對清初正在發展的工場手工業不是扶持而是嚴加限制。在對外貿易上,清代以閉關鎖國著稱。將資本主義扼殺在搖籃之中。

此外,康熙為了維護封建統治,大興文字獄,殘害了許多無辜的知識分子。

另外,就是康熙雖然喜愛西洋科學,曾學過一些西方數理化和文字,也用過一些西方傳教士做官,還讓他們翻譯科學著作,甚至親自加以刪定。但他對科技並非真感興趣,只是當成擺設而已。南懷仁造出的西洋火炮雖受到康熙誇獎,卻既未推廣,也未引起對軍火工業的重視;科學著作翻譯過來了,而府州縣學仍在以八股取士。如果康熙能真正重視科技文化軍事的學習與更新,持續百年,民智早開,兵精器利,何至有1840年以後的國恥。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不能因為康熙的一些過錯而對他的豐功偉績進行否定。總的來說,康熙仍舊是功大於過,他仍舊是中國歷史不可多得的一位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