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冰點降溫?不存在的

2020年的樓市,開局有點讓人猝不及防。

拿這個春節來說吧,1-2月份,18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陷入冰點,其中,廊坊、合肥、重慶、長沙、天津與煙臺1~2月成交量同比降幅均超過60%,廣州、青島、深圳成交量受影響相對較小,降幅小於40%。

新房的表現更差勁,由於絕大部分售樓部關停,部分網籤中心延遲復工,受其影響,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接近於0,按照中金宏觀的統計,30個城市在2月初的成交量每日不足5000平米,按100平米一套房來計算,幾十個城市一天只賣了50套房子。

對房地產這個純粹靠資金驅動的行業來說,房子賣不出去,就意味著開發商還不起貸款,經營無法維持,由於房地產涉及到上下游數十個行業,如果長期停頓下去,所有人的生活都會受影響。

因此,我們看到各個城市開始給樓市送“救生圈”了。

比如,2月中旬開始,河北、天津、重慶、浙江、上海、西安、無錫、南昌、杭州等10餘省市集體出臺針對房地產企業的階段性紓困措施,包括延期或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降低土地拍賣保證金比例,放寬預售條件等。


房市冰點降溫?不存在的

隨後,南寧、東莞、欽州、撫州等地繼續密集出臺政策,從調整公積金貸款、給予購房補貼等方面支持購房需求。

2月24日,有消息稱浙商銀行調降非“限購”城市首套房貸首付比例最低至20%。

2月25日,又傳出紹興工行也將調降了首付比例。

2月27日,有研究機構數據稱“目前已經有8個城市的首套房主流首付比例為二成”。

請注意:這些措施,意味著調控開始從“鬆綁房企供給端”,到“提振購房需求端”轉變了。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的統計,2月以來,國內共有24個省市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其中包含浙江、江蘇、海南、廣西壯族自治區等四省份、天津、上海兩直轄市、以及18個地級市。

顯然,對年均十幾萬億成交的房地產行業來說,一旦出現“降首付”類似抬高購房槓桿的政策,巨量的購房需求可能會迸發出來。

更有甚者眾房企出手買地的金額比以前更高了。有機構數據表明,2020年2月份單月,我國百強房企在拿地方面總共花了1984億元,居然比去年同期還增加了7.2%;整個1月份和2月份,我國50強房企的拿地金額更是高達2861億元,比去年同期大漲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