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咖啡学习日记——认识曼特宁

最近学习韩怀宗所著的《精品咖啡学》受益匪浅,让我对咖啡有了新的认识。书里有一章是专门写印度尼西亚曼特宁的。

关于“曼特宁”名字的由来,最早出现于二次大战后,日本人误把最早栽种的曼代宁族,发音为曼特宁,沿用至今。“若以栽种先后来论辈分,多巴湖是“老曼”,而瓦塔湖是“小曼”。若以产量来论,2009年亚齐的“小曼”出口量达4.5万吨,堪称老大;反观苏北省的“老曼”只有三万多吨,只能委屈做小弟了。近年,亚齐的曼特宁产量已凌驾传统的多巴湖。”看到这里,我才知道原来曼特宁还有“大曼”和“小曼”的区别,而我店里面的正是亚齐产区的“小曼”。

书里还提到,最适合亚齐栽种与风味发展的品种,竟然是恶名昭彰的帝汶混血Tim Tim与Bor Bor以及卡帝汶(Catimor)的Ateng系列。这些可是欧美瞧不起的魔鬼品种,但是,近年风靡世界的亚齐咖啡,有七成的风味正是这些魔鬼品种。曼特宁的风味特点是醇厚度高,低酸,与苦香。“水土气候是要因,更重要的是苏门答腊传统的湿体刨壳处理法对Tim Tim、Bor Bor和Ateng具增香提醇的加分效果,但对铁比卡却产生负效,铁比卡应以水洗或日晒处理,风味较佳。”正是这些原因,使亚齐咖啡魔鬼品种独具特色。

我拿出店里的曼特宁对比照异同。发现,虽然是亚齐产区的“小曼”,处理方法也是“湿刨法”,不过豆种却不是帝汶混血Tim Tim与Bor Bor以及卡帝汶(Catimor)的Ateng等系列,而是铁比卡变种。按照书上说的,“湿刨法”会对铁比卡产生了负效,不如魔鬼品种。如此看来下一次买豆子,得尝试一下魔鬼品种才行。

“虽然亚齐和平后,绑架外国人的时间稍减。但我从CNN获得消息,令我难安,2010年3月间,美国总统奥巴马原拟访问印尼,却因亚齐恐怖分子扬言暗杀,奥巴马被迫取消访问。”作者一路上除了惊见持枪人,还遇滂沱大雨,又担心大象和老虎出没。我真的很佩服作者对咖啡的痴迷,为了了解一种咖啡,愿下“地狱”。

MIK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