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的人生就像一本书,翻过来翻过去,为何有人说只能看见“糊涂”两字?

手心我心bxl版


陆小曼,是一个把一手好牌打成烂牌的典型,一生糊涂,的确如此!

他祖籍江苏常州,出生于上海市。年少时入北京圣心学堂,父亲为她专门请了英文教师。17岁时,被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聘用外交翻译,是北京社交界有名的交际花,后师从刘海粟成半,丁贺天界等名家学习绘画,丹青了得!

他的糊涂表现在于她的几段私生活。

19岁时,陆小曼。与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王庚结婚。王庚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是同学,担任过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上校武官,是梁启超的学生。

但是三年后,她放弃才貌双全,前景辉煌的王庚,甘当“第三者”插足徐志摩的家庭,并与之进入了热恋,他们坚称“邂逅赏心,相倾怀抱”的有悖于伦教纲常,无视宗法家风的行为而饱受梁启超等前辈和上层社会的不看好,婚后,由于陆小曼挥霍无度,沉迷鸦片,不思上进,导致入不敷出,徐志摩狼狈不堪,不得不搭乘免费的邮政飞机在上海,南京,北京教课补贴家用。而陆小曼逍遥自在,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整天醉生梦死,这时一个叫翁瑞午的花花公子来到她的身边,嘘寒问暖,迅速俘虏了她的心。无论徐志摩的规劝,无理取闹,伤透了脑筋。

徐志摩的飞机失亊时,陆才28岁,与翁瑞午早就如胶似漆,这下他们就理所当然地同居一起了。

晚年的陆小曼生活非常凄凉,无儿无女,无工作,后在上海市陈毅市长的关怀下,1956年4月,在上海文史馆做了一段短暂的馆员工作,1965年4月3日孤身一人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享年63岁。灵堂上只有一副友人的挽联。死前的唯一愿望是和徐志摩合葬,遭到了徐家的拒绝,直到1988年,她的从台湾回大陆探亲的堂侄出资,才让她在苏州老家入土为安。

纵观陆小曼的一生,真正的应了那句话——不作不死,想来,令人唏嘘不已!


金若愚


突然想起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陆小曼因爱而生,因爱而毁,又因爱而浴火重生。

陆小曼的“糊涂”或者是“作”,是那个特定时代不可避免的精神产物。那么个中滋味,也许只有亲历者陆姑娘自己才能明了。糊涂吗?非也,在她的人生字典里,我却看到了为爱执着的“真性情”。小哲从三个角度分析。



一、陆小曼,一段婚姻一段情仇

陆小曼是富家千金,尤其是在陆家之前八个孩子夭折之后来的这个女儿,换作谁家都会被视为掌上明珠,所以陆小曼的世界,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完美世界。

陆小曼与林薇因的背景类似,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和教育,是比较有才情的一个女子,而且画得一手好画,对戏曲也有很深的造诣。在其17岁就被聘为外交部翻译官,在外人开来,陆小曼已经被世俗的眼光贴上“交际花”,甚至是“拜金女”的标签。

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陆家给陆小曼介绍对象时,也讲究门当户对,19岁时,陆小曼就跟当时的西点军校的优秀毕业生王赓结婚。但两人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尤其是两人的性格方面,根本不相吻合。陆小曼从小娇生惯养,但王赓却是一个事业型的男人。久而久之,两人的情感变得单薄。时值王赓在哈尔滨当警察局局长,由于工作繁忙,偶尔就会对陆小曼说:“我没空,让志摩陪你玩吧。”就这样,陆小曼跟徐志摩的接触变得频繁,所谓日久生情,陆小曼的世界里慢慢融入了徐志摩的身影。

可能是出于职业习惯,王赓对自己女人的微妙变化已经有所察觉,对陆小曼跟徐志摩之间的关系,也有所洞察,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王赓与陆小曼开始了争执,当然,最后的离婚也变得不可避免了。

陆小曼不是一个物质女,也不是一个风尘女,他是有知识有涵养的一个女人,也许就是骨子里的性格和脾气,才导致了作为一个女人,缺乏或多或少的阴柔之美。离婚后,他甚至觉得愧对前夫,愧对自己对命运的顺从。可见,陆小曼不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世俗女子。


二、与徐志摩的今生和来世

再说徐志摩,也许是自古文人多矫情,总是在血液里流淌着小资情调,从而才给了陆小曼一些情欲的火花。

徐志摩是结了婚的,不但是已婚男人,而且在他的心目中,还始终牵挂着另外一个女人,不是陆小曼而是林薇因,这已经成为众人皆知的事实。

撇开林薇因不谈,在陆小曼这件事上,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作出了牺牲和让步,虽然徐志摩的长辈都很反对徐志摩跟陆小曼的婚姻,但最终两人还是走到了一起。在这里,也不得不让人感到唏嘘。

在陆小曼和徐志摩的婚姻里,两人的情与爱,不知到底有几分?说无爱,陆小曼对徐志摩也爱的死去活来,说有爱,两人也经常在思想上和生活习性上格格不入。因为陆小曼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这与婚后的寡淡生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自己偶尔还有大小姐的脾气,所以给人的感觉总是捉摸不透,也许这就是一个女人的“真性情”罢。

要知道,陆小曼虽然矫情,但做事也很决绝。刚开始离婚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已有身孕。为了追寻自己的真爱,她悄悄地把孩子引产,在身心遭受巨大痛苦的时候,宛若没事人一样跟徐志摩步入婚姻殿堂。她对徐志摩隐瞒了真相,直至最后她自己发现再也无法生育的时候,表面看上去还是安之若素,作为一个女人,可想而知其内心是多么地强大。

徐志摩经常在陆小曼耳边提起“女神”林薇因,陆小曼也毫不嫉妒,她对徐志摩也是非常地包容,徐志摩对陆小曼也算是恩爱有加,经常变着法子满足陆小曼天方夜谭般的要求。

三、余生,陆姑娘为爱而浴火重生

陆小曼的性格特质是深入骨髓的,即便后来面临破产,陆小曼的大手笔花销仍然没有收敛,两人的婚姻终于在经济面前亮了红灯。在一次争吵之后,陆小曼写了绝情信,徐志摩夺门而出,自此徐志摩再也没有能回来。

徐志摩在出走之后,在乘坐飞机的时候,不幸逝世,至此,陆小曼的世界一下塌了下来。事后,人们在失事飞机上找到徐志摩遗体,而且从徐志摩随身携带的物品里发现了陆小曼的画的画,而不是那封绝情信件,陆小曼觉得自己错了,又一次万般愧疚的情绪涌上心头。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陆小曼选择了重拾心情,转移注意力,她决意要把徐志摩毕生所写的文稿整理出世,这也许是对亡夫最大的缅怀。 这么看来,陆小曼是“糊涂”的女人吗,没有真爱留心吗?

突然想听刘若英的《为爱痴狂》,并且是单曲循环的那种。


山城小哲


我是情义无价,分享问题看法。

序言:

陆小曼,民国四大美女之一,文采好,人长得漂亮,只可惜,做人不务实,爱慕虚荣,贪图享受,最终毁了自己的幸福。她的人生,不是糊涂,而是极端自私自利。

一、年纪轻轻走上政治舞台,收获幸福家庭。

1920年,17岁的陆小曼,还在北京圣心学堂读书时,就给北洋政府的外交总长顾维钧担任外交翻译,逐渐进入了北京的文化圈、社交圈。

按道理,像这样年纪轻轻的人,有这么高的起点,她人生的道路一定谁阳光灿烂的。然而,事情往往都不是按照正常的轨迹发展来的。

两年后,在他父母的包办之下,陆小曼嫁给了陆军上校王庚,算得上门当户对。王庚可是当时的青年才俊,前途无量。

二、聚多离少,红杏出墙。

与王庚结婚之后,陆小曼认识了他的同学徐志摩,这是一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物。他们两个,一个风华绝代,一个风流浪漫,第一次见面,就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

徐志摩是有老婆的人,而且老婆非常贤惠,他在英国留学时变了心,追梁思成的未婚妻林徽因没有成功。

徐志摩回国在北大教书后,大家都属于文化圈子里面的人物,加上王庚的关系。陆小曼和徐志摩,两个人就经常在一起,越走越近,时间一久,就有了男女之欢,而不能自拔。

在陆小曼的眼睛里,王庚是军人出身做事太规规矩矩,缺少可徐志摩的浪漫、风情和才气,甚至是不懂风情。

徐志摩对陆小曼的感觉,也是认为她是个有灵性、才情和浪漫的女人。一句话,王八看绿头,对上眼了。

这个时候的陆小曼,完全是不守妇道,不知自爱。徐志摩也不是个东西,都说朋友之妻不可欺,他却偏偏下得了手。完全失去了,人的礼义廉耻,把文化人的脸都丢尽了的。

这种情况,放在现在的社会,也会被世人谴责的对象。

他们两个的事情,被王庚知道之后,王庚为了面子和身份,选择了退出,成全他们,他们也回到了上海生活。

三、再婚后不知珍惜生活,自甘堕落,终酿苦果。

徐志摩的父亲对他们两个结婚,非常失望,也不在给徐志摩的经济支持。过惯了奢侈豪华生活的富家小姐陆小曼,徐志摩的那点收入,根本就不够用,她自己也不懂得克制自己。

徐志摩为了养活家,在北京、上海、南京带了几个学校的课,还拼命地写诗,赚取稿费,以补贴家用,满足陆小曼的消费欲望。

陆小曼也不知道体贴自己的丈夫,迷恋与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舍不得离开那种挥霍无度的生活,不跟他四处奔波。经常苦守空房的陆小曼,与一个越剧小生温端午相识,走到了一起。两个人如胶似漆,整天在烟榻上浑浑噩噩的吸烟。被徐志摩归劝,死不悔改。

1931年,徐志摩坐飞机失事,他们的婚姻定格在了7年的时间。之后,陆小曼对徐志摩的死深感愧疚,后悔已晚。

结语:

从陆小曼与徐志摩两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属于典型自我为中心的精致利己主义者。那就是,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想要的东西,就会不顾一切地搞到手,不管别人的感受的。

他们两个人,才华确实是非同一般,但是人品不敢恭维,与“美国优先”的美国宗旨,是一丘之貉,没有什么值得赞扬的地方。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陆小曼的家庭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父母只给了她享受生活的思想意识,没有教导她幸福生活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情义无价,真诚分享。欢迎关注点评,感谢有您。


情义无价品历史


陆小曼、徐志摩可以说是绝代双渣。陆小曼是渣女,徐志摩是渣男。他们两个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是天造的一对,地设的一双。一对人中渣,两个糊涂蛋。

陆小曼有男人背叛男人,搞婚外情。徐志摩有女人背叛女人,搞婚外情。

最终,徐志摩为了满足陆小曼的奢侈生活的需要,兼职努力赚钱。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参加林徽因在北平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不料飞机撞山而亡。徐志摩呜呼哀哉!

徐志摩已经和陆小曼二婚了,还想着林徽因,真是,真是笑话!两人都是糊涂蛋!


陈健4396


订阅

胡适曾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她美艳不可方物、书画一流,素有“校园皇后”的美名。

这样出色的陆小曼,自然不乏追求者。在她离经叛道的一生中,一共经历了三段感情,也正是因为与这三个男人的纠葛,让世人对她颇有争议。

包办婚姻下的悲哀——王赓

在民国,包办婚姻比比皆是,即使是鲁迅、胡适这一类崇尚西方自由恋爱的大文豪也无法幸免,陆小曼亦是如此。

1922年,19岁的陆小曼奉父母之命,与第一任丈夫王赓成婚。他们一个是热爱社交的上海名媛,一个是公务繁忙的高级军官,王赓根本无法无暇抽身陪伴妻子,可西化了的陆小曼又怎能接受独自在家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好太太呢?本身就是媒妁之言的婚姻,再加之行动上的不自由,不快乐的陆小曼在结婚第三年与丈夫分居,感情也愈加冷淡了。

专注事业的王赓恳求好友徐志摩陪陆小曼解闷,可没想到一来二去这俩人竟然互相看对眼了。后来陆小曼又与王赓发生了一次很大的争执,王赓在大庭广众之下对陆小曼破口大骂,丝毫没有顾及妻子的脸面,气愤至极的陆小曼回到娘家声称再也不回夫家,本就宠女心切的陆父岂能任由女儿受委屈,当下便表示支持她的行动。至此,陆小曼与王赓的三年婚姻就走到了尽头。

冲破封建礼教的短暂婚姻——徐志摩

陆小曼在与王赓离婚后的第二年,再嫁徐志摩。

由于双方都是再婚,故而遭到了重重的压力。一方面是来自陆小曼母亲的阻扰,但这只是母亲的一片苦心孤诣;另一方面则来自徐志摩双亲的反对,徐父认为儿子与张幼仪离婚已属大逆不道,再娶一个有夫之妇更是有辱家门。

坚定的徐志摩与陆小曼顶住了所有的争议,终在梁启超的主持之下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婚后的二人确实恩爱,徐志摩毫无怨言地兼好几份工作,供陆小曼花费。可惜,这段来之不易的爱情只持续了五年,徐志摩的空难,为他们的婚姻画上了休止符。

只有感情没有爱情——翁瑞午

翁瑞午与陆小曼相识于徐志摩在世之时,当时陆小曼被哮喘和胃病折磨得痛苦不堪,徐志摩为她遍访名医最终请翁瑞午出山。

翁瑞午经常去徐府为陆小曼出诊、推拿,由于共同的戏曲爱好,翁瑞午与徐志摩、陆小曼成为了很好的朋友,甚至不惜变卖家藏的字画用以资助徐志摩夫妇二人的奢靡生活。

后来,徐志摩飞机失事后,翁瑞午开始全盘照料陆小曼的生活,虽然经济压力重重,但他对陆小曼的生活要求几乎是来者不拒,尽管陆小曼说她对翁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但他始终痴心不改。

当时陆小曼的许多朋友都不赞成她和翁瑞午的这种关系,胡适甚至向陆小曼提出,只要她与翁瑞午断交,以后一切由他负全责。面对朋友的驳斥,陆小曼说道:“瑞午虽贫困已极,但始终照顾得无微不至,二十多年了,吾何能把他逐走呢?”翁瑞午也着实没有辜负陆小曼的依靠,1960年翁瑞午去世后,就由其女儿翁香光照顾陆小曼,一直到陆小曼1965年去世。











今古杂坛


民国名媛——陆小曼生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陆定是晚清举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后任财政司长和赋税司长多年。母亲吴曼华是江南名门闺秀,擅长笔墨丹青。从小被视为掌上明珠,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陆小曼的人生,谈到“糊涂”两字,有几个方面


  1. 美丽的外壳和本领搭的空壳

她写得一笔好字,却未成为书法高手

她参演整场 《三堂会审》 并未成为台上名优

她在文学创作领域,尝试过诗歌、散文、剧本、小说等等各类文体,却没有留给文坛什么建树。

她英文、法文娴熟,却并未成为翻译行家

她在绘画方面稍见成绩,以她的师承和个人素养,其实可以在现代绘画师史上留下耀眼的一笔,但最终绘画成就还不如女作家凌书华。

胡适曾经为陆小曼的山水作品题诗:画山要看山,画马要看马,闭门造云岚 , 终算不得画。小曼聪明人,莫走这条路。拼得死工夫,自成真意趣。

一个聪明绝顶多才多艺的倾城美人,却未尽其才令人抱憾。


2、生活浮华、挥霍无度、一无事做

徐志摩曾经在给陆小曼的信中写道:

你一天就是吃,从起身到上床,到合眼,就是吃。
小曼聪明有余,毅力不足。此虽一般批评,但亦有实情。此后务须做到毅字,拙夫不才,期相共勉。画快寄来,先睹为快。小曼爱玩,沉溺于夜生活使她每天天亮时分才上床,......去新利查、大西洋、一品香吃大菜更是常事......

当时徐志摩为了满足陆小曼挥霍的需要

不得不同时在三所大学讲课,课余还得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一月所获,至少也有一千余元,但仍不敷陆小曼的挥霍。

徐志摩在1928年6月25日给陆小曼的信

曼,你果然爱我,你得想想我的一生,想想我俩共同的幸福;......一无事做是危险的,饱食暖衣无所用心,绝不是好事......至少得赶紧认真学画和读些正书。要来就得认真,不能自哄自。


3、婚恋

生活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陆小曼,受到当时社会中西文化观念的碰撞,受到新旧两种道德的冲击。在当时虽然可以相对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伴侣,可实际上,她的第一次婚姻是基于父母之命,第二次婚姻是自己通过努力寻求的,但是两次婚姻都算不上幸福。徐志摩飞机失事后,陆小曼与翁瑞午同居,渡过余生。

陆小曼的第一任丈夫:王庚

陆小曼与徐志摩

陆小曼与翁瑞午

各位大神对陆小曼的婚姻、恋情解读很多,我就不过多去讲了。


4、陋习:一生半累烟云中-1928年,陆小曼沾上了鸦片烟瘾,对于她的生活、婚姻不言而喻。

晚年时期陆小曼


天天撰乾


陆小曼算得上民国时期的一位才女。郁达夫曾评论“陆小曼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她还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集美貌与才华为一身。

但是陆小曼的婚姻似乎并不顺利。19岁的陆小曼离开学校,奉父母之命与王庚结婚。但在这桩婚事她完全是被动的。

与王赓离婚后,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是冲破封建束缚的自由结合,其间虽也曾彼此伤害,但也深深相爱。

徐志摩遇难后,陆小曼和翁瑞午在一起,但是陆小曼说他们“只有感情,没有爱情”,陆小曼与翁瑞午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有一些感情,但也有烦恼。因为翁瑞午没有抛弃发妻,就得两头照顾。

陆小曼的一生的确如同一本书。我们对“这本书”的了解只仅仅是略微听闻。





春夏秋冬L


陆小曼,二十世纪初中国著名才女、画家、文学家,也是民国初年的一代名媛。惊艳的才情、曲折的人生,都让这个谜一般的女子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陆小曼跌宕起伏的感情生活,以及与著名诗人徐志摩的感情纠葛,更让人对她的生平充满了好奇。

陆小曼这辈子一共与三个男人有过感情上的纠缠。她的第一个男人名叫王赓,北洋政府的一名武官。1922年,刚刚19岁陆小曼与王赓成婚,婚礼轰动一时。在与陆小曼结婚时,王赓还籍籍无名,而陆家则是一个显赫的大家庭,因此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斥着不平等。

婚后,陆小曼随王赓定居上海,然而这段婚姻并不幸福。王赓是军人出身,生活方式刻板规律,而陆小曼则是受过西式教育的新女性,生活方式浪漫多彩,两个人根本就是两类不同的人,根本没法生活在一起。丈夫经常不满妻子背着自己抛头露面,而妻子却抱怨生活苦闷孤寂。

二人的婚姻随着一次争吵而宣告结束,当时陆小曼要跟随友人外出,而王赓却不同意,二人在众人面前大吵了一架,随后陆小曼逃离了上海回到北京。最终,夫妻双方心灰意冷,选择了离婚。

陆小曼的第二个男人就是著名的徐志摩。其实徐志摩早在陆小曼还没与王赓离婚时,就已经介入了陆小曼的生活。因为当时徐志摩的感情生活正好处于空窗期,刚刚与张幼仪离婚,而苦追的林徽因却最终拒绝了他的求爱。这种时候,两个苦闷的人碰到了一起,就像一根火柴扔到浸透汽油的柴草堆一样,烈火熊熊燃烧了起来。

陆小曼与前夫离婚时,实际上已经怀孕,但是为了和徐志摩在一起,陆小曼狠心将孩子打掉了。然而这一段婚姻仍然不甚理想。陆小曼由于沉醉于社交生活,花销巨大,徐志摩为了应付花销,每日疲于奔命在赚钱。

二人的婚姻生活也危机四伏。徐志摩婚后竟然仍保留着逛窑子的习惯,将妻子留在家中,自己在外面花天酒地,这让陆小曼无法忍受。而且徐志摩依旧对林徽因心存幻想,总要寻找机会与林徽因会面。1931年11月19日,就是为了要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徐志摩才匆匆登上飞机北上,最终飞机失事而死。

在徐志摩的遗物中,有一幅陆小曼的画由于放在铁匣中,得以保存。这也让陆小曼觉得徐志摩在临死前依然在思念自己,感动不已,伤心不已,以至于一辈子都无法忘怀。

徐志摩死后另一个男人填补了陆小曼感情的空白,他叫翁瑞午,是一个才子、画家,精通昆曲和中医推拿。翁瑞午本是徐志摩的好友,由于陆小曼有疼痛昏厥等疾病,翁瑞午一次亲自动手为其施行推拿,没想到居然收到奇效,陆小曼浑身舒坦,病痛也得到了缓解。从此之后翁瑞午就成了徐府的常客。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身体一度濒临崩溃,多亏有翁瑞午的推拿与安慰让她逐渐度过了那段消沉的日子。但是身体上的疼痛依旧折磨着陆小曼,陆小曼求助于翁瑞午,翁瑞午居然向她推荐了鸦片。陆小曼也知道鸦片不是好东西,但是实在无法忍受痛苦,也架不住翁瑞午的再三劝告,最终用上了鸦片,并且染上了毒瘾。她还因为吸毒而被抓进监狱吃了一夜牢饭。

1938年,陆小曼与翁瑞午开始正式的同居生活。两个人在同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翁瑞午两头照顾,一边照顾结发妻子,一边照顾陆小曼,倒也乐此不疲。陆小曼也从此结束灯红酒绿的生活,沉静了下来。几十年如一日与翁瑞午厮守着,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攀阅


陆小曼是才女,有美貌。会画会英语,能演京剧又善舞。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她自私任性,风流出轨,不会持家,又吸食鸦片。是个十足的败家娘们!未能把握机会,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这种女人是糊涂,因为她学问好,你也不能说她无知。糊涂的人,最后穷困潦倒。


日冉海天


人生于天地间各自都有其生活的轨迹。研究自然,我们知道自然界适者生存。研究历史,我们更得知道历史怎样发展,怎样延续。那么历史名人,其生活背景,生存环境,亦决定自己一生的名运。不论是历史人物,或是现实普通人。如果对每一个体仔细考查,你就不难发现。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波澜壮阔,故事不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