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见过吗?内服治脘腹冷痛,外用治湿疹,止痒效果好


吴茱萸,见过吗?内服治脘腹冷痛,外用治湿疹,止痒效果好

吴茱萸

来源产地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 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栽后3年,早熟品种7月上旬,晚熟品种8月上旬,待果实呈茶绿色而心皮未分离时采收,在露水未干前采摘整串果穗,切勿摘断果枝,晒干,用手揉搓,使果柄脱落,扬净。如遇雨天,用微火抗

生于村边路旁、山坡草丛中。

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又名:辣子、臭辣子树、气辣子、曲药子、茶辣。

吴茱萸,见过吗?内服治脘腹冷痛,外用治湿疹,止痒效果好


【原形态】

1.树皮青灰褐色,幼枝紫褐色,有细小圆形的皮孔;幼技、叶轴及花轴均被锈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连叶柄长20-40cm;叶柄长4-8cm,小叶柄长2-5mm;小叶5-9,椭圆形至卵形,长5.5-15cm,宽3-7cm,先端骤狭成短尖,基部楔形至广楔形或圆形,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钝锯齿,侧脉不明显,两面均被淡黄褐色长柔毛,脉上尤多,有明显的油点,厚纸质或纸质。雌雄异株,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轴粗壮,密被黄褐色长柔毛,花轴基部有小叶片状的狭小对生苞片2枚;萼片5,广卵形,长约1-2mm,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长4-6mm;雄花具5雄蕊,插生在极小的花盘上,花药基着,椭圆形,花丝粗短,被毛,退化子房先端4-5裂;雌花的花瓣较雄花瓣大,退化雄蕊鳞片状,子房上位,长圆形,心皮5,花后增宽成扁圆形,有粗大的腺点,花柱粗短,柱头先端4-5钱裂。果实扁球形,成熟时裂开成5个果瓣,呈蓇葖果状,紫红色,表面有粗大油腺点,每分果有种子1个,黑色,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9-10月。

2.石虎

与正种很相似。区别点为变种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小叶3-11,叶片较狭,长圆形至狭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各小叶片相距较疏远,侧脉较明显,全缘,两面密被长柔毛,脉上最密,油腺粗大。花序轴常被淡黄色或无色的长柔毛。成熟果序不及正种密集。种子带蓝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3. 毛脉吴茱萸

与上种相似。小枝被黄锈色或丝光质的疏长毛。叶轴被长柔毛;小叶5-11,叶形变化较大,长圆形、披针形、卵状披针形,上表面中脉略被疏短毛,下面脉上被短柔毛,侧脉清晰,油腺点小。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吴茱萸,见过吗?内服治脘腹冷痛,外用治湿疹,止痒效果好


性味功效

《中国药典》

辛、苦,热;有小毒。

归肝、脾、胃、肾经。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中药大辞典》

味苦辛,大热,有毒。

归入肝、胃经。

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

吴茱萸,见过吗?内服治脘腹冷痛,外用治湿疹,止痒效果好


《中华本草》

辛;苦;热;小毒

归肝;胃;脾;大肠;肾经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痛;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运用】

治食已吞酸,胃气虚冷者

吴茱萸(汤泡七次,焙)、干姜(炮)等分。为末,汤服一钱。

肝火:

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或半两。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丸。白汤下五十丸。

治头风:

吴茱萸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以绵拭发。根。

治牙齿疼痛:

茱萸煎酒含漱之。

治湿疹:

炒吴茱萸一两,乌贼骨七钱,硫黄二钱。共研细末备用。湿疹患处渗出液多者撒干粉;无渗出液者用蓖麻油或猪板油化开调抹隔日一次,上药后用纱布包扎。

治阴下湿痒生疮:

吴茱萸一升,水三升,煮三、五沸,去滓,以洗疮。诸疮亦治之。

中风(口角偏斜,不能语言)。

用茱萸一升、姜豉三升、清酒五程式,合煎开数次,冷后每服半升。一天服三次。微汗即愈。

吴茱萸,见过吗?内服治脘腹冷痛,外用治湿疹,止痒效果好


全身发痒。

用茱萸一升,加酒五升,煮成一升半,乘温擦洗,痒即停止。

心腹冷痛。

用吴茱萸五合,加酒三升煮开,分三次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