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怀疑岳飞不是《满江红·写怀》的作者?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是两宋交替之际的抗金名将岳飞写的。

为什么有人怀疑岳飞不是《满江红·写怀》的作者?


流传千古的《满江红》在民族征战的历史条件下,曾经鼓舞了许多人为民族解放而奋战。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此词的作者是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飞。

但是,有人却对这个传统说法提出了反对意见。近代已故学者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中的《岳武穆遗文》条下,对岳飞为《满江红》作者一说提出质疑,这首词最早见于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年)徐阶编的《岳武穆遗文》。在岳飞去世(1142年)后,此词从来不见于宋、元人的记载或题咏跋尾,而它却突然出现于400年后的明代中叶,这怎能不令人生疑?同时,徐阶是根据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碑收录的,而赵宽却没有指出这首词的源流出处。这也就使《满江红》的来历成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有人怀疑岳飞不是《满江红·写怀》的作者?


此外,在岳飞的儿子岳霖和孙子岳珂所编的《岳王家集》中并没有收录这首《满江红》,31年后重新刊刻时仍然没有收录此词。据此,余嘉锡认为,《满江红》很可能是明朝人假托岳飞之名作的,它的作者并不是岳飞。

词学家夏承焘对余嘉锡的考辨表示赞同,认为《满江红》可能不是岳飞的作品。他还对词中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一句进行了研究,用以补充余嘉锡的论断。夏承焘认为,贺兰山在今天甘肃省河套的西边,南宋时期并不属于金国,而是西夏的疆域。当年岳飞要率兵攻打的黄龙府,则是在今天的吉林省境内。如果此词真的是岳飞所写,那么方向怎么能相差如此远?夏承焘又考证说,明朝时候,北方鞑靼族经常取道贺兰山入侵甘肃、凉州一带,明代弘治十一年,明将王越还曾在贺兰山抗击鞑靼。据此推断,《满江红》这首词是明朝中叶的作品。

为什么有人怀疑岳飞不是《满江红·写怀》的作者?


持否定看法的学者还有一个质疑点,即该词的内容和风格。台湾学者孙述宇就从这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孙述宇认为《满江红》不符合岳飞词作的风格,因为把《满江红》同岳飞的另外一首词《小重山》做比较,会发现前者是一首激昂慷慨、英风飒飒的英雄诗歌,而后者则低回婉转、失望惆怅。两者的格调和风格如此大相径庭,不像是出自于一人之笔端,因而《满江红》可能是伪作。

面对这些否定的意见,肯定岳飞为《满江红》作者的学者针对否定论断逐一进行了批驳。

首先,关于作品的出处问题。历史上有很多作品湮没多年才被发现,这在文学史上不乏先例。并且类书限于各种原因,不可能将所有的作品都毫无遗漏地收录进去,这也不乏先例。更何况岳飞遇害时,家存文稿全部都被南宋政府查封没收,虽然后来蒙准发还,也并不齐全,出现文稿的遗失是非常有可能的。至于为什么此词直到明朝时候才广为传诵,是因为岳飞冤死后,秦桧及其余党继续执掌朝政数十年,其作品自然难以流传。接下来是实行民族压迫政策的元朝,更不能允许这样一篇带有强烈的民族反抗意识的作品流传。到了明朝,岳飞的声望才更加隆盛起来。可见,岳飞《满江红》词不见于宋元人著录,直到明代中叶才出现并流传,并不足为怪。

为什么有人怀疑岳飞不是《满江红·写怀》的作者?


其次,是该词中出现的“贺兰山”问题。学者认为,不能把“贺兰山”简单地当作是违背地理状况,“贺兰山”可以用作比喻性的泛称,如同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长安”、“天山”一类地名一样。还有学者考证说,西夏与北宋向来都有战事,政府派范仲淹经略延安府,就是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种对峙局面一直持续到真宗、仁宗时期才暂告安定。岳飞对这段历史当然十分熟悉,所以他在《满江红》中提到“贺兰山”,是借指敌境,更具体的可能是用来比喻黄龙府。

再次,关于词作的风格问题。学者们指出,文学史上有很多作家的作品同时具有两种风格。比如苏轼不仅写过“大江东去”这样雄浑豪迈的词句,也写过“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如此情调幽怨缠绵的词句。既然这样,就不能简单地凭《满江红》和《小重山》风格有别而否定岳飞是《满江红》的作者。

为什么有人怀疑岳飞不是《满江红·写怀》的作者?


为了更进一步证明岳飞确为《满江红》的作者,还有人考证了岳飞写作此词的具体时间。他们根据词句,结合具体的史实,指出岳飞30足岁(1133年)执掌军事,“因责任重大,身受殊荣,感动深切,乃做成此壮怀述志《满江红》词”;又岳飞从军后南征北战,至30岁时,“计其行程,足逾八千里”,词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和“八千里路云和月”两句正是为此。史载岳飞30岁时置守江州,“适逢秋季,当地多雨”,因此词中又有“潇潇雨歇”一句。因而推断出,《满江红》是岳飞“表达其本人真实感受,于1133年秋季9月下旬作于九江”。

为什么有人怀疑岳飞不是《满江红·写怀》的作者?


学术界辨析和考证的文章已有很多,但是因为论据还不够充足,所以还不能够定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