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每壹類瓷器,都有自己的標簽,好記好認。

比如,提起元青花,就會聯想到大罐子;

說到北宋汝窯,腦補畫面壹定是小盤子。

今天要說的是,龍泉窯!!

它的標簽器型是什麼呢?

請看——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南宋 龍泉窯青瓷鳳耳瓶

臺北故宮館藏

很多關於龍泉窯的書,封面上都印著這件瓶子。

再看看局部細節: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龍泉窯在今天的浙江省,主燒青瓷,北宋時開始流行,與北方的汝窯等名窯,南北呼應,相得益彰。

這個時候的龍泉窯,與北方五大名窯的追求壹致:

純凈、素雅;

內斂、含蓄。

南宋時,依然如此。

到了元代,風雲突變,南方的另壹處窯址景德鎮,慢慢做大,漸漸壹統江山。

隨著元青花的誕生,青瓷的地位越發尷尬。

再加上當時的國際環境:

元代國風開放,四海通達,其瓷藝品味,早已不同於宋朝的簡素之風,漸趨豐富華飾。

為了求生存,景德鎮之外的各處窯場,不得不紛紛改造生產線,尋求差異化品牌戰略。

龍泉窯的升級改造,簡單說就是:

紋飾由光素向浮雕效果邁進。

具體工藝上,採用雕刻、模印、堆塑,偶有澀胎浮雕黑科技。

於是,元朝的龍泉窯,整體美學風格由內向變得熱鬧起來,生動盎然。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元 龍泉窯青釉賢媛四藝圖獅鈕蓋罐

估價:700萬-900萬港元

香港蘇富比2017年10月

同為龍泉窯製造,宋、元不同時期的風格真是迥異,後者甚至有點矯枉過正了,

用浮誇來形容也是可以的——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元朝時,“浮誇”的龍泉窯很受市場歡迎,改革成功。

但是,幾百年後的今天,這件浮雕效果的龍泉窯罐子,卻不幸流拍......

原因之一,也許是忙碌的現代人,更需要安靜的東西。

流拍不止這一件: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南宋 龍泉青釉印雙魚折沿盤

估價:3萬-4萬港元

香港蘇富比2017年秋拍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元 龍泉青釉貼龍紋大盤

估價:30萬-50萬港元

香港蘇富比2017年秋拍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元-明初 龍泉窯青釉貼雙魚折沿盤

估價:18萬-25萬港元

香港蘇富比2017年秋拍

流拍的讓人心痛......

拍賣市場的天價成交與流拍,其實都有很大程度的偶然性,不必過於較真,也未必就預示著某種趨勢。

傳承到今天的元代龍泉窯器物,多數是這一類的小浮雕,輕描淡寫,率性可愛。

其實,已經圈粉無數了——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元 龍泉窯青釉貼牡丹紋小蓋盒

成交價:12.5萬港元

香港蘇富比2017年6月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元 龍泉窯青釉貼雙魚紋盤 成交價:13.75萬港元

香港蘇富比2017年6月

以下是大英博物館所藏的元代龍泉窯瓷器,我們專門挑選了浮雕效果的貼花類器物,開眼吧——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元 青釉盤

此盤圓唇,折沿,施青釉,盤心飾四個用兩種不同顏色的胎土,製作的貼花魚紋;盤沿處同樣以兩種顏色的胎土,飾八個貼花貝殼狀裝飾。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青釉鳥棲桃枝紋盤

此盤呈菱花形口,盤心飾三個露胎貼花桃枝紋,紋飾罕見。

桃在中國傳統中為長壽的象徵。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青釉月梅紋盤

此盤呈五出花口形,飾梅枝及新月圖案。

盤心在釉上飾模印而成的貼花岩石梅枝及月亮紋,露胎素燒,紋飾且以白、褐及黑色瀝粉著色。

此盤可能在燒好後又經火,或者在燒窯中過燒,以致釉面出現大量開片。

此類紋飾非常罕見。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青釉四魚紋盤

元代龍泉窯的陶工,採用了一種新的裝飾技法,將素胎紋飾貼於釉面之上,露胎素燒而成的橘紅色,與青釉釉色形成鮮明對比,即露胎貼花。

具體工序是:

首先在器物上裝飾部分刻花紋飾,如花卉紋,而後整器上釉,但底足有一圈無釉,以方便窯具承託。

其次,將坯泥滾壓成餅形薄片,再以模具按壓出特定形狀,製作成小貼花裝飾,貼於器身。

此盤上的四條魚形裝飾,即為此塑貼裝飾手法制作。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龍泉窯——從含蓄到奔放的衰退

青釉八仙花卉紋八稜瓶

器身分八稜,陶工們在每一面飾三個印花凸雕開光,而中間位置的開光在上釉前會塗抹蠟或油脂,以確保素燒,形成鮮明對比的色彩效果。

素燒開光處,其中四個重複飾有八仙中的兩位仙人圖案,以祥雲環繞,間隔以花卉紋開光。

八仙是神話及歷史傳說中的男女形象的集合體,每一位都穿著不同服飾,拿著不同的寶物。

如鍾離權頭扎丫髻、手持蒲扇,而李鐵柺面容奇特,拄拐,手持葫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