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懂事的孩子,也许并不想做阳光的天使

一年前,在我家隔壁,搬来一家四口。

说是四口人,可总是看到妈妈一个人带着刚上一年级的小哥哥和不到三岁的小妹妹,整天忙碌着。

爸爸一周只能回一次家。

那个懂事的孩子,也许并不想做阳光的天使

后来我们彼此熟络了,才知道:

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从县城搬来的,

为此妈妈还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而爸爸不得不来回奔波。


初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没有亲戚,没有朋友,确实辛苦,

而他家的小哥哥正是看到了妈妈的不易,小小年纪特别懂事。

那个懂事的孩子,也许并不想做阳光的天使

有一次去吃米线,正好碰到他们母子三人。

饭馆很小,人很多,刚端上来的米线很烫。

妈妈和妹妹坐一边,哥哥面对面坐在桌子的另一端。

妈妈想把碗端近一点,刚端起碗,手一滑,一碗汤洒在桌上溅在对面哥哥身上。

妹妹吓得“哇”一声哭了,

妈妈又生气、懊恼,又担心烫了儿子,

还未开口,儿子却慌忙冲到妈妈身边,关心的问,

妈妈,有没有烫伤你的手?

那个懂事的孩子,也许并不想做阳光的天使

我赶紧询问哥哥有没有烫着,

哥哥说:

溅到衣服上了,没事。


可我分明看见了手背被烫红了一片。


突然有些心疼,

并不是欣慰他那么的懂事,

而是心疼他无忧无虑的年纪,

却总是先去照顾别人的感受。

那个懂事的孩子,也许并不想做阳光的天使

她家的哥哥和我家孩子在一个书法班练习书法,所以我们有时会结伴去接孩子。

有一次去接孩子的时候还没下课,我们便有机会欣赏他们如何练习。

妈妈走过去看他家哥哥,好心想帮他再加一些墨汁,

刚端起墨汁瓶,可谁想到怀里的妹妹也要看哥哥,

使劲一跳,手一滑,墨汁泼洒在地上。

妈妈气的呆站在那,而哥哥却跑进卫生间端来水桶,拿来了拖布。低声说,

妈妈,我来收拾。


我看到他的妈妈眼圈红了,

应该是为自己的不小心生气,

又为儿子的懂事心疼。

那个懂事的孩子,也许并不想做阳光的天使

从那以后,只要大家说起他家的哥哥,便会说他如何如何懂事。

可我每次听到,心里却格外难受。


懂事的孩子真的好吗?

我小时候也是别人眼中懂事的孩子。

只是不同于小哥哥那种过早承担父母辛苦的懂事。


我妈脾气很暴躁,工作中,或是跟爸爸吵架,总是拿我出气。

所以我学会了看她的脸色。

她回到家,脸色好,我可以松口气,

脸色不好,我就会费尽心思讨好她,

看她累,我会给她搬凳子,

她做饭,我会主动在旁边帮忙,

吃完饭,我会主动洗碗扫地。

总之,我会寻找一切机会表现,

心想我表现好,妈妈就不会骂我,或许她能心情好些。

所以我也成了别人家懂事的孩子。

那个懂事的孩子,也许并不想做阳光的天使

只有我知道,其实我很累。

我开心的时候也想痛快的笑。

难过的时候也想痛快的哭。

不用遮遮掩掩,不用总看别人眼色。


有时懂事并不是真的懂事,或是委曲求全,或是一种压抑,是一种不得不有的懂事。


一举拿下2019年金马奖六项大奖的台湾电影《阳光普照》里就有这样一个懂事的孩子。

大儿子陈建豪成绩优秀,听话懂事,满足所有人的期待,总是为别人着想,忽略自己的感受。

他是父母的希望,炫耀的资本。

然而他却跳楼了,提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他跳楼前一刻,他给朋友发了个信息,信息中写到:


“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不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与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

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它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

我有一种说不清楚模糊的感觉,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

但是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

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那个懂事的孩子,也许并不想做阳光的天使

不是所有孩子都想做个懂事的孩子,

他们也不愿意扮演阳光使者,

也不愿背负全家人的期望,

他们只想做个简单快乐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