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字带你读懂世界名著《悲惨世界》


第一部第一卷,冉阿让是个可悲的人,幼时死了父母,由姐姐养大,但是姐姐有七个孩子,家境非常困难,冉阿让为了填饱肚子,偷了一块面包,被判刑五年,(这个罪是有多大啊)中间几次越狱,又被增加了几年,总共十九年,出来后,冉阿让是抱着报复社会的心态去的。没有人愿意接近他,没有旅馆愿意让他住宿,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做了十九年的苦役犯。走投无路以后有一位主教收留了他,但是他却趁着别人睡觉偷走了银器,被抓后主教却称是送给他的(神的使者是教育人善良的)。本以为自此以后会一心向善,但是他却转眼间抢了一位儿童的40块钱。(简直坏透了,但是这都怪他么?因为偷了一块面包,把自己的青春,壮年都葬送在监狱里,他出来后这种心态很难一时间改变!)但是临近夜晚的时候,他在路边跪下对着主教的教堂在忏悔,(其实这里已经能看到冉阿让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第一章第二卷,四人帮(刚开始看到这个翻译,吓我一跳),四人帮是一群富家子弟,称之为纨绔子弟也不为过,一群大学生,认真学习是不可能了,他们凭借着身份每个人找到一个情妇,芳汀便是其中之一,他们四人帮整天带着各自的情妇周游山水,好不快乐,就在游玩快要结束的时候,四人帮就留了一封信独自回去了,很显然,他们回家后就不再与这几名女士不联系了,但是女士们却没有发现,还在想着是是男士们给他们的惊喜呢。只有芳汀知道,她们已经被甩了,可以说是被玩了。芳汀是一心一意投入到恋爱中去,可是,在别人眼里,就是一场艳遇,难道不是一种悲哀么?

第一章第三卷,芳汀在被抛弃以后,已经发现怀孕了,但是她找不到孩子的父亲,因为那男人本来就是当做艳遇出来的,所以根本不可能再回来找她,孩子到三岁的时候,芳汀没有了希望,她不在等待孩子的父亲,独自带着回家乡了,她当然不敢带着孩子一起回去,于是就把孩子留在了一个小镇里,给孩子每月寄来几法郎。但负责照料孩子的一对父母却对这个孩子相当的坏了,不仅吃不好,也穿不好,还让她早早的就起来干活儿。但是对芳汀却说孩子很好!

第一章第四卷,芳汀所工作的城市是由一位工人带动起来的,这位工人(我怀疑就是冉阿让),创建了一座工厂,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后来被推举建成市长,芳汀一开始就是在他的工厂里做工作,但是总有一些多事的人去管别人的闲事啊,然后芳汀的事情败露了,最后被工厂开除。而她孩子的照顾者还再三骗他的钱,后来她卖掉了头发,牙齿,甚至做了妓女,还被警察抓了,(很可怜,真的,由于自己的行为处事跟其他人不一样,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被诬陷,被陷害,真的可怜,一位单身妈妈!)不过被市长救了,市长还答应她给他一部分钱。市长在这里真是一个好人,再三被举荐成市长也推辞,不接受名流的宴会邀请,不多与人交谈,对人善良和善。

第一章第五卷,马德兰先生被推举成市长以后,还是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并没有因为做了市长而变了什么,但是这个时候,却有一个人一直在注意着他,沙威,警察局局长,他认出了马德兰就是冉阿让,并且在政府举报了他,沙威主动找冉阿让,告诉他是他举报了他,但是冉阿让并没有生气!其实看到这里应该已经可以了解了,冉阿让之前发生的那两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主教大人对他的影响,让他发誓做个好人,而且他也在一心对所有人好!

第一章第六卷,马德兰先生就是冉阿让,但是别人却抓了尚马秋做了他的替罪羊,作者用一卷的篇幅描写冉阿让的心理斗争,一方面不一样别人替他顶罪,一方面又不想因为这一个无赖而放弃现在的所有,现在他可以对更多的人有用,发善心!(我内心是希望他不去救尚马秋的,因为没有他,现在会有更多的人受苦受难,生活的很不理想,他创造了这个城市的工业,带动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可以说,功劳大于错误!)但是,冉阿让还是去法庭宣告,自己就是冉阿让,让大家放了尚马秋!

第一章第七卷,冉阿让被沙威抓了,芳汀的梦想破灭了,绝望的死去了,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呢?明明一个冒名顶替的马德兰先生对社会才更有益处,或许,只有心安才能理得吧!但是,冉阿让逃出来了,因为他要把所有的钱都捐给穷人,他要给芳汀安排后事!

第二章第一卷,做完一切,冉阿让又被抓了,被判终身苦役,蒙特伊市和巴黎两家报道很明显的把这件事报道出两个版本,蒙特伊承认了冉阿让的功绩。巴黎责彻彻底底把他写成坏人!一心向善的冉阿让没有因为第二次被捕而有所改变,他在船上服役时,冒死救下一名船员,但是自己却坠入海中,不见尸体,报纸报道冉阿让已经死亡!(不管在何种变故下,还能一如既往的行善,难能可贵!)

第二章第二卷,冉阿让没有死,他逃出来了,而且一路走到巴黎,他要去救芳汀的孩子,这是他对芳汀的承诺,到现在还没有忘记。用了1500块把芳汀的女儿救了出来,是个守信用的人!

第二章第三卷,冉阿让陪着柯赛特,感觉好像整个人都焕发了活力,他前半生不需要为别人而活,可是直到她遇见柯赛特,他感觉自己像个父亲一样。教他读书写字,冉阿让还是一如既往的施恩行善,可是,貌似命运又给他开了玩笑,又碰见沙威了。

第二章第四卷,沙威联合警员整整追捕了冉阿让整整一夜,布下了天罗地网去围堵冉阿让,但是,冉阿让在监狱练就的飞檐走壁功夫派上了用场,他带着柯赛特逃到了一个修道院,在里面遇到了一个之前帮助过的人,(事实说明好人还是有好报的!)

第二章第五卷,冉阿让逃到了修道院,但是修道院是不允许男人进入的,恰好他之前救过的那个人,割风就在这个修道院里,割风愿意帮助他留在这里。冉阿让想到一个办法,他先躲到棺材里,有别人把他抬出去,再下葬的时候逃出来。然后再经过割风介绍到修道院里,整个计划虽然有一些曲折,但是还是最终成功了,冉阿让和柯赛特都进入了修道院生活,柯赛特也受到了教育,冉阿让在这中间想到,自己到底为了什么呢?因为修道院里也是很压抑的,这和监狱有什么区别呢?(其实我根据男主的经历是很同情男主的,但是自从他被主教大人就过以后,他的心就皈依了上帝,他的一切行为处事,都是为了行善积德,遵守诺言,现在的他已经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人了,可是警察,社会还是会揪着他之前所犯下的错误,对他围追堵截,任何一个人有这样的经历难免会心里不平衡,为什么一个犯了错的人,就没法再成为一个好人了?这也深深的影响着我的思考)

第三章第一卷,引入全新的人物,彭迈西,拿破仑复辟时期的一位上校,吉诺曼,一位反对拿破仑的老者,是彭迈西的岳父,马吕斯,彭迈西的儿子,岳父因为政治见解不同,不喜欢女婿,剥夺了外孙的抚养权!(可怜的孩子)

第三章第二卷,彭迈西重病想见一下儿子,因为儿子从小没有跟父亲一块长大,对父亲没有感情,在马吕斯到达父亲的住所,父亲已经病逝,但是,马吕斯从周围的人的口中,了解到父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又去图书馆查阅当年战争的资料,证实了父亲是一位真正的军人,他愿意继承父亲的男爵,从而与父亲的政治立场一致,外公吉诺曼受不了外孙子变成这个样子,将她赶出家门。(正如文章中神父先生说的一句话,家庭中政治见解不同,本来很常见,但是像他们那样的却不多见。因为一个政治见解,导致家中三代人形同陌路。)

第三章第三卷,马吕斯离开了外公,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找到一份律师的职业,与外公偶尔通信,但两人谁也无意向谁靠近一步,很显然,外公还深爱着外孙,但是执拗性格的她不会向任何人低头,马吕斯却不能理解外公对她的爱。马吕斯不会过多的追求金钱,所以他绝大部分时间总是在遐想,小部分时间去工作。外人都异样的眼光打量他,但他还是一个善良的人。

第三章第四卷,马吕斯总喜欢一个人,慢慢悠悠的在城市里散步,后来她发现,总有一位白发老者,带着他的小女儿在公园里,起初他并不在意,但是半年后,哪位小女孩长得楚楚动人,漂亮极了。马吕斯疯狂的喜欢上这个小女孩,每天都去公园偷偷的看,每天都不落下,改头换面,穿新的衣服,后来慢慢的开始跟踪白发老者和女孩,打听到他们的住处,但也仅仅如此,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跟踪他们,他觉得只要远远的看着女孩就心满意足了,但是白发老者发现了她,可能觉得他不怀好意,他们就搬走了。

第三章第五卷。马吕斯的贫困邻居。 一再的用手段去博取别人的同情,求得别人的施舍。他们靠这种方法来弄钱。万万没想到,这个邻居是德纳第,这一次他们骗到了那个白发老者和女孩,德纳第也认出了他们。他就设了一个计策,想抓住白发老者,白发老者就是冉阿让,马吕斯得到消息后就去报警,警官恰恰就是沙威,太巧了真是无巧不成书啊。尽管抓住了德纳第,冉阿让趁着这个空隙逃走了,真是一个幸运的人。

第四章第一卷。那件事情发生以后,马吕斯就搬走了,没有跟任何人说,可能是想逃避吧,因为按照她父亲的遗嘱,德纳第救过她父亲,但是他明显是一个坏人。后来。马吕斯又过上了跟之前一样的生活,不问世事,沉默寡言。有一天,德纳第带女儿来找她,告诉她,她已经打听到那位姑娘的住址。马吕斯的心又重新激荡了起来。

第四章第二卷。在前面第三章第四卷中作者描写的是马吕斯喜欢上柯赛特的情况。在当时,我以为他只是单相思,柯赛特没有喜欢上他。当时那一张是以男性为第一人称写的。这一张描写的是以科赛特为第一人称的情况。同样描写的是这段时间的事儿,柯赛特最先发现了马吕斯,但她当时觉得他没有注意她,所以总是默默的关注他,可是后来,柯赛特发现了自己变美了,她也发现马吕斯开始注意自己了,他就开始故弄玄虚,故意不理他,好像玩弄他一样,但是,她是喜欢马吕斯的。雨果先生对同一件事儿由两个主人公的心里分别描写出来,厉害!

第四章第三卷,马吕斯迈出了第一步,给珂赛特写了几封信,真是奇妙,没有姓名,没有住址,柯赛特竟然能一下子想到是谁,两个人在傍晚相见了,是马吕斯偷偷来到他家的,两个人许久没见,大概有一年吧,但是一见面,两个人就互诉衷肠,亲吻了。到了这个地步,他们连对方的名字都不知道,这种爱情是什么爱情呢?默默的爱,痴痴的想这种感情在内心积聚已久,两个人只要一见面,就能迸发爱情的火花,而且像火山爆发一样。那么猛烈!

第四章第四卷。正如之前的故事情节发展一样,沙威发现了冉阿让,冉阿让必须离开,柯赛特知道这件事以后,就告诉了马吕斯,珂赛特让马吕斯跟他一起去英国,美妙的爱情一下子被现实打败了,马吕斯哪里有钱去英国呢?他连一份稳定的职业都没有,更别谈有钱去英国了,但是这个年轻人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他下定决心,放下自尊,回到那个他已经离弃的家,清秋,他的外公求他给自己一点钱,帮助帮助他,但是,事与愿违,并不是他的外公不喜欢她,他外公知道他来了整个人就好像活过来一样,有了精气,但是外公偏偏是那种刀子嘴豆腐心,两个人都倔强地不敢表露自己的心声,我想,或许他真诚的认个错,或许外公不那么倔强,这件事情就很好解决了。有时候我在想人到底是尊严重要,还是对自己执着追求的东西重要。

第四章第五卷。马吕斯没有从外公那里得到一分钱,他最后的希望破灭了,他觉得他没有办法陪着柯赛特一起去英国,他觉得人生已经黑暗了,好像世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只有晚上记得要与柯赛特见面。但是当他来到柯赛特的家里,他没有发现,可待他在等她,她大声的呼喊,也没有人回应,他不知道柯赛特去哪里了?他已经没有希望了,他活不下去了,掏出了手枪,准备自杀。

第四章第六卷,整个巴黎,因为一位将军的去世,陷入了暴乱之中,我不知道这场暴乱是因为什么发生的?历史课上也学到巴黎,在这个时间段有一场暴乱,好像是什么巴黎公社之类的,但我不确定是不是就是作者描写的这场暴乱,这一卷就是在描写这场暴乱,起义的群众占领了街道和军事据点,政府则从容不迫地调动军队,准备镇压,暂时没发现这里的内容跟本故事有什么关系?

第四章第七卷,正如上一章描写的动乱一样,这是一场人民放弃的暴乱,是一场反对政府的暴乱,是内战,参加这场革命的人,生的希望很渺茫。而马吕斯刚刚经历了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刻,他觉得柯赛特没有等他,他甚至怀疑柯赛特并不喜欢他,他活不下去了,所以他参加了这场暴乱,但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他想到了他的父亲,以为为了祖国而奋战20年的军人,他想到父亲的勇敢,他觉得也应该学习父亲那样。但是他是犹豫的,因为父亲是在御敌,而他是在内战。

第四章第八卷。果不其然,这场暴乱就是著名的巴黎起义,也怪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没有把这本书的背景了解清楚,其实想一下应该明白,可能雨果先生,写这本书就是为了描写这次起义。马吕斯参加了这场内战,并且给他的朋友给予最大的帮助,战争打响了,他面临了危险,爱波尼救了他,爱波尼就是之前住在他隔壁德纳第的女儿,是她告诉了马吕斯柯赛特的住址,现在又用自己的生命去救了马吕斯,在临死的时候,他交给马吕斯一封信,一封柯赛特写给他的信。并且告诉他,其实爱波尼也爱他,呵呵,爱情不就是这样么?马吕斯看了信之后很是高兴,但是随即又陷入了绝望,因为他知道,这场暴乱只能失败,而他只能死,所以他临死前给珂赛特留下一封信,表明他爱她,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办法继续爱。

第四章第九卷。冉阿让好像得到什么消息似的,在暴乱的当天,搬到了一个临时住所,在这期间,珂赛特第一次同冉阿让发生了争吵,或许算不上争吵,只是想法有异罢了,但柯赛特还是跟随冉阿让一起搬家了,他趁着这个时机,给马吕斯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被冉阿让发现了,冉阿让很无助,慌乱,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好像属于自己的东西,马上就不属于自己了,这是他对柯赛特非常疼爱的表现,他在楼下漫无目的的走着,恰好撞见了马吕斯给珂赛特小姐的信。他决定不会交给柯赛特。从这一段可以发现,父爱真的很自私,女儿终归要长大的,也会有自己喜欢的人,我感觉没有必要做爱,女儿去追寻自己的爱情。

7000字带你读懂世界名著《悲惨世界》


第五章第一卷。这场战争在作者的描述下显得异常激烈,政府军队拥有更多的人,武器,起义者拥有更有利的地形,双方来来回回征战不休,冉阿让乱入了战争,抑或说他不是为了战争,因为他不放一枪,他只救人,哪怕那个几次三番想抓住他的沙威警长,他都放掉了。他来只为救马吕斯,我猜测他是怕马吕斯如果死了,柯赛特会伤心的,最后,起义结束了,全部都死了,除了冉阿让和已经昏迷的马吕斯,他俩通过地下道逃脱了!冉阿让就像一个神一样,几次绝经都能跑!

第五章第二卷,事情总是这么巧合,他们俩在下水道里遇到了从监狱逃跑的德纳第,而且德纳第被沙威追捕着,德纳第把冉阿让放出下水道,然后沙威就抓住了冉阿让,真是够悲惨的故事。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在暴乱中冉阿让放了沙威,沙威我想也是知道这一点的,在抓住他们俩以后,先是带马吕斯回老家,并声称他死了,就放过他了,而后又带冉阿让回到家,也放过他了,真是个知恩图报的恶人!

第五章第三卷,沙威放了冉阿让,他背叛了自己作为警察的信念,背叛了自己从成年开始就信奉的职业,他认为他会永远信从司法法律,他认为自己公正严明,但是却亲手当了一名罪犯,但是心里却还没有那么反感,因为他被冉阿让征服了,他被一个罪犯的善良发动了,他开始觉得自己信奉上帝了,可是他原本只会信奉法律,内心纠结的他经过无数次心理辩论,最终想不出谁对谁错,跳河自杀了。悲剧性人物,原有的信念被击碎,新的信念无法接受,只有一死。

第五章第四卷,马吕斯康复了,冉阿让和吉诺曼同意了他和柯赛特的婚事,冉阿让并把自己的60万法郎都给了柯赛特,一切都好像在慢慢变得好起来。而马吕斯却一心要找到救他的那个人,而冉阿让却迟迟不承认!

第五章第五卷,柯赛特和马吕斯结婚了,冉阿让把财产也给了这对新婚夫妇了,回到家中,只剩下冉阿让自己,他打开自己珍贵的箱子,拿出柯赛特小时候的衣服,慢慢的回忆起柯赛特小时候的事,可怜的冉阿让,从有人陪伴到孤独,从孤独到有人陪伴,现在又孤零零一个人了。

第五章第六卷,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白眼狼,马吕斯就是,至少目前是,冉阿让把女儿,遗产逗就给了他,但是当冉阿让告诉他真相的时候,马吕斯竟然对他产生了厌恶,呵呵,真是白眼狼!

第五章第七卷,冉阿让知道自己是个逃犯,尽管知道他的人已经死了,但是他还是不放心,不安心。他不想连累柯赛特,他是真疼这个捡来的女儿。他慢慢的不与柯赛特见面。也不允许柯赛特叫他父亲哎,孤独的老人,可怜的老人,悲惨的冉阿让!自己做了这么多,却不让任何人知道,就这样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这一切!

第五章第八卷,德纳第这个可恶的人准备来敲诈马吕斯,他把冉阿让所有的事都告诉马吕斯,以为会得到什么好处,但是他不知道,他却无意间告诉马吕斯一个线索,那就是冉阿让救了马吕斯,把他从下水道背了出来,至此,马吕斯知道了冉阿让的所有事,他悔恨不已,他连忙带着柯赛特去见冉阿让,可是,故事该结尾了,冉阿让已经奄奄一息,他临死前见到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他知道他们俩已经了解了一切,他释然了,他该去皈依他的上帝了!

至此,本书已经结束了,但我对这本文学巨作的命名存有异议。

一个苦役犯,充满了对社会的仇恨,准备一心报复社会的时候,被一位德高望重的主教大人救了一命,从此,他的心开始一心向善,他开始赎罪,开始真正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本书贯穿了冉阿让的一生,在一生战战兢兢的生活中,讲述了一个悲惨的社会,也讲述了一个代罪之人如何去感化世人的悲惨世界!在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他释然了,不再担心受怕了,因为他用尽了一生去赎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