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贫穷都是借口,无知才是祸首,细数冉阿让的三宗罪


《悲惨世界》:贫穷都是借口,无知才是祸首,细数冉阿让的三宗罪

维克多.雨果画像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1862年首次发表,被后人称为是一部《奥德赛》式的伟大史诗。 作者通过冉阿让等人的悲惨遭遇以及冉阿让被卞福汝主教感化后一系列令人感动的事迹,深刻揭露和批判了19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本质及其罪恶现象,对穷苦人民在封建重压下所遭受的剥削欺诈和残酷迫害表示了悲悯和同情。

作为书里的主人公冉阿让,他的悲惨遭遇让人叹息,仅仅因为给孩子们偷了一块面包,大把的青春就交给了监狱和苦役,表面看,是那个社会制度太无情,细分析,其实最该怪的还是他自己。


《悲惨世界》:贫穷都是借口,无知才是祸首,细数冉阿让的三宗罪

智慧之书


原因一:贫困不是偷盗的理由,饿肚子也不是抢东西的依据,面对缺衣少粮的生活,他可以选择别的方式去争取

冉阿让本来是一个勤快的修树工,他父母早亡,靠姐姐抚养长大,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他的姐夫突然去世,姐姐和七个孩子只能靠他抚养。

对这个担子他没有丝毫的推脱,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养家的责任,从这里可以看出,冉阿让的本性不坏,属于一个善良知恩图报的好青年。

但是,他毕竟没有受过教育,为人处世有时候比较粗糙。夏天的时候,他有工作可做,可以挣钱养活那八个人,到了冬天,没有工作可以挣钱的时候,他的家庭就会限于窘迫。

有一年的冬天,家里实在没吃的,看着可怜的孩子们,他走出了家门,选择了偷窃,结果当场被抓住,就进了牢狱。

他偷得是邻居家的面包房,偷得也不多,就是一块面包。我想他完全可以不这么做,假设他去上门去说明情况,作为邻居的面包主人很可能会发善心,给他一块面包,或者赊欠一块面包,结果他选择砸玻璃,抢了就跑,这只能说明他行事鲁莽,没有文化,考虑不周。

在监狱里,他是这么反思自己的:

他承认,他并非无罪,并没受到不公正的惩罚。他承认自己做得太过分,应该受到谴责;假如他向人家要一块面包,人家不一定会拒绝;无论如何,他应该等待,或求得怜悯,或找一份工作;以“肚子饿了能等吗?”为理由,是站不往脚的;首先,真正饿死的人是很少的;其次,不幸也罢,快乐也罢,人生来就有顽强的忍受力,可以长期忍受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却不会死亡;因此他应该耐心等待,哪怕是为了那几个可怜的孩子;像他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可怜人,去和整个社会搏斗,以为去抢去偷便可摆脱贫困,无疑是一种失去理智的行为;无论如何,通往罪恶的大门,是摆脱贫困的危险之门;总而言之,他错了。

雨果先生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人类第一种饥饿就是无知。在冉阿让身上,文化的缺失让他选择了一条危险的道路,这是他的不幸,也是命运的安排。


《悲惨世界》:贫穷都是借口,无知才是祸首,细数冉阿让的三宗罪

冉阿让在狱中

原因二:认罪伏法是一个公民的义务,服刑期间,他不应该屡次越狱,结果5年的短刑期变成了19年,这都是他缺乏思考造成的

在这第四个年头快结束时,轮到冉阿让越狱了。他的牢友们帮助他逃走,在这悲惨的地方这是常有的事。他逃了出去,在田野里自由地游荡了两天……第二天晚上,他又被抓获。港口法庭因越狱罪加判他三年徒刑,前后加起来就成了八年。

到了第六年,又轮到他越狱了。他仍利用了,但没成功。晚点名时他不在。人们鸣炮示警,夜巡队在一条正在建造的大船的龙骨里找到了他。他奋力抵抗,但最终还是被苦役牢的看守们抓住了。越狱加拒捕。根据特别法的规定,他又被加刑五年,其中两年要戴双重铁链。十三年。

第十年,又轮到他越狱,他又一次利用。又没有成功。这一回又加刑三年。十六年。最后,我想是他入狱后的第十三年,他试了最后一次,四小时后就又被逮住了。这四个小时,使他又加刑三年。十九年。一八一五年十月,他刑满释放。他是一七九六年因敲碎一块玻璃拿走一块面包而锒铛入狱的。

俗话说,没文化真可怕,这句话在年轻的冉阿让身上体现的很明显。因为他第一次越狱的时候,已经服刑快四年,再坚持一年,他就可以恢复自由了,这个时候,他刚刚29岁,如果30岁刑满释放,他的未来还是可以重新开始的。但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他,人云亦云,就因为轮到他越狱了,他就冒险跑了出去。跑之前,他难道没有想过,他还有一年就可以自由了吗?跑出去会被警察追踪吗?如果抓住会被加刑的吗?

估计这些他都没有想,他就像一个蛮夫一样,就因为可以逃跑,他就要屡次逃跑,结果五年的刑期变成了十九年。他的苦难怪谁,往大了说,是怪那个腐朽的社会制度,往小了说,是怪他自己。


《悲惨世界》:贫穷都是借口,无知才是祸首,细数冉阿让的三宗罪

主教接待落魄的冉阿让

原因三:近墨者黑,多年的牢狱生活让他变得心灵混沌,为人粗糙,他恩将仇报,去偷主教的银器,又差点把自己送进牢房

出狱后的冉阿让,成了一个带着标签的非正常人,人人都拿有色眼镜看他,所以,一路上,他遇到了很多的白眼和冷遇,没地方吃,没地方睡,尤其是在这个小城市里,更是走投无路。

但是,具有博大情怀的主教隆重的接待了他,给他吃,给他住,对他毫不设防,当成普通客人一样。这种情况下,按说冉阿让应该感恩戴德,起码应该不会偷主教的银器。

但是,可能是罪恶控制了他的灵魂,到了半夜,他还是偷走了主教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跳墙而去。

突然,让·瓦让重新戴上帽子,不再看主教一眼,沿着床快步朝床头旁的模糊可见的壁橱走去。他举起铁烛台,好像要撬锁。钥匙就在锁上。他打开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放银餐具的篮子。他拿起篮子,大步穿过房间,不再小心翼翼,也顾不得会弄出声音。他到了门口,走进祈祷室,打开窗子,拿起棍子,跨过楼下的窗台,把银餐具放进背包里,扔掉篮子,穿过园子,猛虎似的越墙逃跑了。

这次偷盗又差点把冉阿让拖进了泥沼,如果不是主教的爱心拯救,他这辈子就完了。

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尽量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但是犯了错误,还不知道悔改,屡错屡犯,那就是自掘坟墓的行为了。


《悲惨世界》:贫穷都是借口,无知才是祸首,细数冉阿让的三宗罪

《悲惨世界》剧照

所以,对于成名之前的冉阿让,不是完全同情,更多的感觉是愚蠢,他的所有苦难都是自己招来的。他本可以做一个规规矩矩的人,哪怕是为了家人去乞讨,也可以避免触犯法律,免了牢狱之灾。可惜,没有文化的他,随波逐流,结果大半个人生葬送在监狱,出来后,还差点去而复返,他的悲剧,除了怪社会,就得怪自己!

结语:铤而走险是愚蠢人自掘坟墓,无知无畏是没有文化修养的行为,人心向善规矩守法也许不能马上扭转逆境,但长远看,这是生活最好的捷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