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悲惨世界》,发现所有人得得到救赎,只有他不得善终

《悲惨世界》是一部根据法国大文豪雨果的长篇小说改编的电影。影片一开头就在一片阴霾的天空下将故事展开。

看完《悲惨世界》,发现所有人得得到救赎,只有他不得善终

灰蒙蒙的画面与极具力度的音乐响起。可是这首节奏极强的乐曲却搭配上了相当绝望的歌词:

向下看 向下看/低眉俯首在残喘/向下看 向下看/死囚把牢底坐穿。
看完《悲惨世界》,发现所有人得得到救赎,只有他不得善终

此时电影引出本片的主角:苦囚冉·阿让。

到底他是触犯了何种法律,需要遭遇这如地狱般的折磨和绝望?

他不过是为了拯救挨饿的孩子,偷了一块面包,为此被判5年苦役,还因为屡次逃跑加刑至19年。

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完全无法理解,只是如此之小的事,如此的定刑是否过度严厉?

看完《悲惨世界》,发现所有人得得到救赎,只有他不得善终

这要从当时法国的社会背景说起。

1815年,国王推行严厉的法律治理国家,不管民间疾苦,所以造成了冉·阿让的悲剧。

他卑微的活着,看着自己的脚尖,没有未来没有希望。

但是,故事发展并不如我们所料,冉·阿让会在狱中老去,命运给了他一个转折——假释。

故事由此展开。

看完《悲惨世界》,发现所有人得得到救赎,只有他不得善终

命运的戏弄

保释出来的冉·阿让并不那么幸运。在当时法国失业率极高的同时,他还是个有前科的犯人,不断的被拒绝,被路边的孩童嘲笑,被人们冷眼相待。

看完《悲惨世界》,发现所有人得得到救赎,只有他不得善终

疲倦的冉·阿让行走到一个教堂,神父允许他留宿,并且好生招待他,但是这一切无法洗去他心中的绝望和对社会的憎恨,他最终偷走了教堂的银器并且被再次抓起来送到了神父面前。

看完《悲惨世界》,发现所有人得得到救赎,只有他不得善终

冉·阿让已经不抱任何希望,却没想到神父给了他希望,在冉·阿让的人生中长达十九年的黑暗里,神父用行动破碎了他心中的黑暗,他重新拥有希望。

看完《悲惨世界》,发现所有人得得到救赎,只有他不得善终

重生的冉·阿让更名改姓,虔诚的信仰基督,他成为了市长。他善良、正直而温和,受人爱戴,其实冉·阿让是个有能力的人,他身体力行办了工艺品工厂为城里的女性提供了工作,只要摆脱囚犯的身份,他就能大放异彩。

但命运总是喜欢跟人开玩笑。

噩梦沙威又出现了,他侥幸躲过沙威的眼睛,却因为不忍无罪之人为他顶罪,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了沙威,冉·阿让由此再次开始逃亡之路。

看完《悲惨世界》,发现所有人得得到救赎,只有他不得善终


看完《悲惨世界》,发现所有人得得到救赎,只有他不得善终

爱情的力量——A Heart Full Of Love & On My Own

在与冉·阿让逃亡的过程中,柯赛特已经长成一位妙龄少女。而此时一位热血青年走进了她的生活,来带了爱情甜蜜的果实。

在柯赛特年少的岁月中,她被冉·阿让保护着不染尘世。托马斯的出现就如从天而降的丘比特的羽毛。轻轻的触动了柯赛特敏感纯洁的心灵。

看完《悲惨世界》,发现所有人得得到救赎,只有他不得善终

而我这边要说的并不是这对幸福的情侣。而是在他们身后的,默默的牺牲的爱潘妮。

从小与柯赛特一同成长,但是成长环境与待遇却是大相径庭。幼年的爱潘妮看不起柯赛特,随着她的骗子父母的败落,她也变成了一个混于市井的混混。

但是她却与她的父母不同。至少在爱情这件事上来说。

A Heart Full Of Love这首歌词爱情的歌曲中,能听到被排斥在外思慕着托马斯的爱潘妮的声音。反复的说着“不是我…..不是我。”能体会到此处爱潘妮的悲伤。可在沙威找到冉·阿让的藏身之处时,她却救了她的情敌柯赛特。

随后接上爱潘妮的On My Own,“我爱他/我爱他/但只是一厢情愿。”诉说出了她的孤独和渴望。

正是因为如此的爱托马斯,爱潘妮牺牲了自己。将自己的爱意深深藏与心中,成全了柯赛特和托马斯。

看完《悲惨世界》,发现所有人得得到救赎,只有他不得善终


看完《悲惨世界》,发现所有人得得到救赎,只有他不得善终

这或许就是爱情的力量。能给一个少女带来新的世界,充满甜蜜的气氛。

也能使一个少女自愿堕落孤独的地狱,饱尝思念之苦。

柯赛特是幸运的。而我觉得爱潘妮才能最好的体现爱的力量。


扭曲的正义——Valjean’s Soliloquy

个人觉得这是能点出影片精髓的一首歌,也是沙威的角色歌。

沙威是一个出生在监狱里的人。他深知罪恶的危害,当时的社会环境,严酷的法律,造成了沙威的价值观的扭曲。

看完《悲惨世界》,发现所有人得得到救赎,只有他不得善终

悲惨世界全篇在描述的是社会环境的严酷残忍下,各种小人物如何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善恶观。

冉·阿让坚持着信仰,履行着对芳汀的承诺。

芳汀坚持着保护自己的孩子,为此牺牲了一切。

ABC学社坚持着对理想的追求,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种种,在此中,最执着的便属沙威。但是最不为人理解的也是沙威。

看完《悲惨世界》,发现所有人得得到救赎,只有他不得善终

沙威从在监狱时便看不起冉·阿让,与其为敌。

冉·阿让从假释中脱逃,他追着冉·阿让十多年从未放弃。

他并非因为钱财名利,而只是为了履行他的正义。

他是黑暗的社会中产生的畸形。以法律为正义,失去了自我意识。

他不曾思考过,偷一块面包就被判19年苦役是否合理。

悲惨世界中最为悲惨的也非他莫属。

看完《悲惨世界》,发现所有人得得到救赎,只有他不得善终

他在多年追踪冉·阿让的过程中发现了冉·阿让的善良本性。

可是身为以法律为正义的警探却又无法容忍身为罪犯的冉·阿让不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人性与法律中反复徘徊,无法得出结论。

Valjean’s Soliloquy是沙威的最后一首歌。

短而急促的开头节奏表现了沙威的焦躁,被夹杂所谓的正义和人性的真善中希望得到解脱的渴望,不停的质问反问自己,迷茫无助。

在沙威唱完后响起的高调乐曲似乎是给沙威的悲剧一生画上了一个华丽却沉重的句号。

我代表法律/法律不能被藐视/他的施舍我弃如粪土/他是他我是我 天壤之别/沙威和冉·阿让 不共戴天/我思绪一片混乱/这个人能不能相信/他的罪难道该被宽恕?/他的刑罚难道该缓?/难道一定要我开始怀疑/多年来坚定的自己/我本心如铁石 却不由颤抖/我所知的世界被阴影笼罩/他究竟来自天堂还是地狱/他是否知道?/他今天给我生路/同样是取我性命/我伸出手却颓然跌落/群星也阴沉冰冷/我凝视星空/空无如梦,无可掌控/我要逃离这个世界/这个冉·阿让的世界/我没有退路/也无法前行。

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突破了自己的黑暗与绝望。

芳汀找到了维系希望的希望。

托马斯走出了ABC学社的悲惨结局与柯赛特结合。

爱潘妮舍弃了父母的自私自利卑鄙。

最后的最后,只有沙威一人,悲惨迷茫的死于自己坚持的正义。

那个最终让他产生怀疑的“正义”。

看完《悲惨世界》,发现所有人得得到救赎,只有他不得善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