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格晋升!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

破格晋升!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 | 视角

破格晋升!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 | 视角
破格晋升!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 | 视角

“没有论文也能当教授”已不是高校新鲜事,但各校争相效仿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评出“教学专长型”教授。相关的评价体系需要哪些角色参与搭建呢?

2019年7月,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教师蒋华松破先例,成为该校凭教学专长晋升教授的第一人。据了解,为了科学界定“教学型教授”,学校专门联合人事处、教务处、学工处、评估办等多部门,讨论设计了一套考评体系。

首先要“形成有特色、效果好的主讲课程教学风格”。教务处在教师不知情的前提下,在其前一年授课录像中随机抓取3段45分钟的教学视频,组织校外不少于3位国家级或省级教学名师,以及校内教学督导等进行评议。其次要“深受学生欢迎”。学工处调取近5年的毕业生数据,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毕业生对教师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价。最后结合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改教研成果、教学奖项等实际业绩进行综合考量。“通过一系列程序,让真正有能力、有才学、教得好的一线教师脱颖而出。”南京林业大学人事处副处长韩建刚说。

对此,也有一些专业人士表示,“教学型教授”的界定最关键的就是要建立专业的评价体系,甚至是引用专业的第三方评价,并将其评定结果作为学校是否聘任他为教学型教授的依据。(中国网,2019-08-27)

综上来看,专业、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既需要教师同行、学生的反馈,也需要第三方的参与,而这种基于多方反馈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国内大学正在积极探索,一些国外大学也在努力实践。

破格晋升!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 | 视角

链接:

麦可思的“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可以开展学生评价课程、教师自评和教师评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通过开展随堂评价了解学生的反馈,即评即改。学生也可以主动向授课教师或者更高一级的教学管理员反馈,推动教学改进。督导、专家、同行教师也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课评价,给予授课教师更专业的改进建议。

此外,每学期末平台可自动生成学期评教数据报告和教师个人评价报告,供学校及时掌握全校教学评价情况,也供授课教师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改进。

学生评价需有的放矢

让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目的是让课堂教学的重要参与群体——学生——直接、客观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发展至今,学生评价已然成为高校教学评价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但是,近来国外一些研究表明,有些学生会将教学评价与个人成绩挂钩,教师给的成绩评分高,学生对相应教师的评价也高,反之亦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所以,一些学校开始反思,如何合理地分配学生在教评中扮演的角色,让整个教学评价更加合理。

非营利性高等教育咨询机构IDEA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教学评价会设置这样的问题,比如“总体上,你如何评价这位老师?”或者“总体上,你如何评价这门课程?”这些问题太宽泛,与任何特定的教师行为都无关。

对此,有大学修改学生评价指标,使其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责任。该校在修改学生评价指标时借鉴了IDEA提供的示例问题,包括“学生是否认为自己已经取得某些学习成果?”“学生是否认为个人有能力取得成功?学生观察到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动机是什么?”“教师对所学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否做了明确的解释?”“作业是否涵盖了所教的内容?”这样具体明确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评价在衡量其教学活动参与度方面的作用,而且能有针对性地反映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外一大学高等教育法律与政策卓越中心主任彼得•莱克对上述大学关于教评工作的相关调整表示:“这非常重要,学校不能把学生评价当作针对他人的武器,而是要建设性地利用它们,充分发挥学生评价在教学改进工作中的作用。

IDEA总裁肯·赖尔斯也说:“我喜欢把评价说成是创造一种共同学习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真正感觉到他们在一起努力,以便变得更好。而且,如果来自学生的评价有一定的质量,更多的评价反馈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共同学习机会。”该机构“注重学生的声音”的教评工具设计理念与麦可思的“教学质量管理平台”不谋而合。

在对麦可思教学质量管理平台产品经理邓艳的采访中,她提到,“平台提供的深度分析报告中有一些综合性的指标,如‘你对这门课的总体满意度怎么样’等,也有一些具体指标,包括‘你对教师的讲课进度满不满意’等,平台通过这样的关联分析,可以把学生总体满意度与这些具体可操作的指标分别进行关联分析,帮助教师发掘可以改进教学的方方面面。”

“同行评价”风潮正盛

学生评价虽然在整个教评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有些教师认为学生没有接受过教育学方面的训练,不能给予教师有关教学方式、教育理念等方面的有效反馈。所以,除了重新调整学生在整个教学评价中所扮演的角色外,国外有大学在教学评价中还增加了同行评价、教师自评,以增加教评体系的合理性。

不过,同行评价也可能因个人偏见或因学科背景的差异性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为此,该大学要求同行参与评价前必须接受反偏见培训,并要求参与评价的同行提前熟悉被评价教师所授课程的背景资料后,再深入课堂实地考察该教师的教学情况。而教师在课程结束后需写一份书面反思报告提交所在院系,由相关院系的系主任和分管教评的委员会认真审阅,并结合学生的评价和同行的反馈,以及实际情况指导该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改进。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工作,还有大学在教学评价活动中开展了形成性同行评价。

形成性同行评价让教师有机会在同事的支持下,基于对优质教学理念等的共同理解,重新检视个人的教学工作,并及时改进和调整。

其中,作为形成性同行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会要求同行进入课堂观察被评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依次完成观察前、观察、观察后、反思性总结四个阶段的工作内容。

观察前,同行需要仔细检查教师为支持学生学习而组织的课程材料,并与教师就课堂期望和教学情境进行有目的的对话,熟悉必要的教学背景;

观察中,同行需要对班级中的个人和群体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评价,帮助教师从不同角度“看”教学和学习;

观察后的工作主要是同行观察者和被观察教师的一次后续会议,他们会将前期的了解和课堂观察中的印象结合在一起,进行教与学的对话。

最后由教师整理一份简短的、书面的反思性总结,包括教学收获、学生学习成效、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出现的问题;关于同行观察评价,教师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可以通过这种反思总结的方式,真正地帮助教师将教学经验转化为个人学习改进的机会。

该大学已将类似的形成性同行评价作为一项持续性的工作来抓。一是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形成个人的“教学改进档案”,二是可以为总结性同行评价的形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进而帮助学校科学地制定教师绩效、晋升和任期等方面的政策。

目前国内高校对教师职称评价的导向正在逐步调整,不再是“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而更多的是突出教师师德、教学业绩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这就需要高校建立更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帮助学校筛选出真正“教得好”的教师。

主要参考文献:

[1] Kristen Doerer. "Colleges Are Getting Smarter About Student Evaluations. Here's How."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JUNE 13th, 2019. Web.

[2]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网站

[3] 徐虹,等. 评价授不看论文看教学 是门槛降低还是行业新风[EB/OL]. 中国网,2019-08-27.

作者 | 麦可思 张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