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車減配,是誰行的“方便”?

長久以來,坊間總有觀點認為合資車減配,但一直沒有實錘,直到中保研橫空出世,進行了一連串的碰撞測試,才有力的驗證了合資車大範圍減配這件事情。減配,顧名思義就是偷工減料,通過對工藝的削減和對材料的降級,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要注意的是,減配和簡配是兩個概念,簡配是指對配置的減少,一般不涉及工藝和材料。


合資車減配,是誰行的“方便”?


從國產帕薩特A柱彎折90度,到國產奔馳E級四門兩蓋“鋁換鋼”,再到國產思域B柱斷裂,都無疑是合資品牌減配強有力的證據。剛剛入華的特斯拉也學起了減配,隨車清單上的整車控制器的規格為HW3.0,而車主發現實際列裝卻是低一級別的HW2.5。


2018年4月,特斯拉股價遭遇腰斬,同一年,中國取消了合資車企的股比限制,讓特斯拉有機會在中國建廠。特斯拉在中國建廠的過程中,中國不僅給予了上百億的低息貸款,還幫它一年就建成了工廠,可一系列的幫助和扶持,換來的卻是特斯拉的恩將仇報,更讓人氣憤的是,馬斯克表示拒絕道歉,這是對中國消費者赤裸裸的歧視。


合資車減配,是誰行的“方便”?

合資車減配,是誰行的“方便”?


當然,要說起國內合資車減配的鼻祖,還得請出大眾。大眾剛進入中國市場時的確是帶著誠意來的,80年代的普桑,上山下鄉無所不能,質量槓槓的。但是反觀現在的大眾,TSI發動機燒機油、DSG變速箱故障率高、速騰斷後軸、帕薩特折A柱······


在2012年之前,大眾寶來這款車是配備有後防撞鋼樑的,但在之後的改款車型上,後防撞鋼樑消失了,變成了塑料泡沫。防撞鋼樑是用冷軋鋼板衝壓而成的U形槽,與車架縱梁連接,作為汽車被動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防撞鋼樑是吸收和緩和外界衝擊力的重要安全裝置,但這項關乎安全的配置卻被大眾減掉了。


合資車減配,是誰行的“方便”?


相比大眾在車身材料強度和安全配置上的減配,奔馳“鋁換鋼”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德系車減配猖獗,日系也不消停。東風本田INSPIRE的碰撞測試成績剛公佈不久,正面25%偏置碰撞和側面碰撞兩個項目,INSPIRE得到的評價都是M(一般),這對一款B級車來說無疑是不合格的。


其實INSPIRE的兄弟雅閣國產後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減配,正面25%偏置碰撞和側面碰撞,雅閣的成績都為A(良好),但美國的雅閣在IIHS的碰撞測試中成績為G(優秀),差距明顯。

合資車減配,是誰行的“方便”?

合資車減配,是誰行的“方便”?


為什麼合資品牌一進入中國就開始減配呢?這得從各個國家和地區對汽車的強制法規說起。在歐盟,一輛車要想上市銷售,必須強制標配ESP、主動剎車、車道保持輔助、胎壓檢測、日間行車燈、倒車影像等11項安全配置,而美國則強制要求汽車必須標配ESP、胎壓監測、倒車影像、側氣囊等安全配置。而到了國內,只強制標配了ABS、示寬燈、後霧燈、安全帶,今年才加入了胎壓監測,可以說我國的強制標準給了各大車企可乘之機。


合資車減配,是誰行的“方便”?


除了法規的要求太低,消費者選車的喜好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人戲稱中國消費者選車的三大件是“天窗、皮座椅、中控大屏”,有了這幾樣東西開出去才算有面子”。但很少有消費者會關心有沒有標配ESP,主動剎車是單攝像頭還是雙攝像頭,後排座椅靠背有沒有鋼板。即便是帕薩特在中保研拿下了倒數的碰撞成績,剛過去的1月份還是賣出了一萬三千多輛,國產合資車減配,消費者真的是無辜的嗎?


造車是有成本的,大多數車企都會“因地制宜”,在當地尋找最低成本的生產方式。對於國內的合資車來說,法律的低要求和消費者的縱容,讓他們敢於用降低車輛安全性的做法換取更低的生產成本,在批評車企的同時,我們也應當對我們的汽車法律法規和消費習慣做出反思。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