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初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日步兵裝備對比

本文以瓜島戰役時美日兩方裝備對比

  1. 日本步兵標準班

日軍每班13人,包括班長、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有一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藥的副射手),這四人是配備自衛手槍的,在戰鬥中有時也攜帶步槍(機槍射手除外);其餘八名步槍兵,每人一支單發步槍。特別加強的部隊中,加強班會多配置一個兩人攜帶的50毫米擲彈筒。

二戰初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日步兵裝備對比

2.38式步槍

二戰初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日步兵裝備對比

三八式步槍是在三十年式6.5毫米步槍的基礎上以及友坂成章(Arisaka)大佐的領導下,在東京小石川的炮兵工廠,由南部麒次郎(Nambu)少佐改進設計完成的一款制式軍用步槍。它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定型並開始生產,是二戰中日本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步兵武器,一直被使用到二戰結束。由於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運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的“三八式”字樣,所以它在中國以“三八大蓋”這一俗稱而為人所熟知。

3.南部14式手槍

二戰初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日步兵裝備對比

南部十四式手槍是1925年(大正十四年)由南部麒次郎以其南部陸式手槍作為基礎而設計出來的手槍,發射同為由南部麒次郎設計的8×22mm南部手槍彈。

此槍設計者為南部麒次郎大佐,外形幾乎模仿德國魯格P08式手槍。但設計得比較失敗,比如撞針硬度不夠且較脆,擊發無力,容易折斷,甚至連自殺也無法保證。卡殼頻繁,由於彈匣卡筍設計上的失誤導致射擊時彈夾易脫落,容易走火。距離一遠子彈就亂飛,穿透力極差,連厚一點的木板門都無法擊穿。這實在一款設計得糟糕的手槍。

4.大正11式輕機槍

二戰初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日步兵裝備對比

大正十一式機槍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閉鎖機構為楔閂橫動閉鎖,楔閂位於槍機後部,由槍機框上的開閉鎖斜面帶動楔閂作上下起落運動。槍管上有螺紋狀散熱片,使用與三八式步槍相同的6.5×50毫米步槍彈(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考慮到連發情況下槍管的壽命,使用的是減裝藥的機槍彈)以及標準5發彈夾,使用方便,射程較遠,精度較高,但槍彈威力不大。

5.97式手榴彈

二戰初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日步兵裝備對比

97式是二戰中日軍使用最廣泛的手榴彈,原因就是工藝下降直接使之能夠大規模量產,取消單獨加工的定心環而採用直接鑄造的方式,但唯一不足的就是,97式因此無法使用擲彈筒發射,只能依靠槍掛榴彈與手投。

6.89式擲彈筒

二戰初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日步兵裝備對比

八九式擲彈筒是大正十年的改進型,口徑50毫米,全炮長431毫米,炮筒身長260毫米,全炮重4.7公斤,炮筒重1.6公斤,炮筒腳長170毫米,炮筒板重1.1公斤,腳板高60毫米,寬67毫米,重2公斤,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

7.92式重機槍

二戰初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日步兵裝備對比

92式重機槍是日本軍隊在二戰中最有名的重機槍,以哈奇開斯機槍為藍圖,推出了此槍,該槍身和槍管佈滿散熱片,使用精度更高的7.7mm槍彈,射速每分鐘500發,戰場上威力極大。

92式重量為空槍27.6 公斤,槍架27.7 公斤,合55.3 公斤。92式比原型法國哈奇開斯機槍加重的部分主要是散熱片以便加強持續作戰能力,以及為了提高精度而加重槍機使得射速降低同時重心穩定,這也無可責怪,日軍試射時射手在二百米上上靶率為七成。


1.美軍標準步兵班

二戰初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日步兵裝備對比

瓜島戰役初一個大約12人的美軍步兵班,其武器配置如下:班長配備1支20/30發彈匣供彈的M-1湯姆遜衝鋒槍,1挺20發彈匣供彈裝上兩腳架充當輕機槍使用的M-1918A1/A2勃朗寧自動步槍,10支5發彈倉供彈的M-1903式春田步槍

2.M-1903春田步槍

二戰初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日步兵裝備對比

春田狙擊步槍,也許這個名字最容易被誤解為日本名字,但實際上它是美國春田兵工廠生產的,因為其英文單詞是“Springfield”,意思為“春天的田野”,和日本沒有任何關係。春田步槍有很多衍生型號。(日本的是村田步槍)

3.M1911手槍

二戰初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日步兵裝備對比

柯爾特M1911A1式11.43mm自動手槍是世界最著名的手槍之一,曾經被許多國家軍隊採用。M1911式是根據勃朗寧設計的M1905式手槍,在1911年定型為M1911式。1923年,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對槍進行了改進,取名M1911A1式,1926年正式列裝。

4.湯姆遜M1928衝鋒槍

二戰初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日步兵裝備對比

湯普森衝鋒槍由美國O·V·佩思和T·H·奧克霍夫設計,在1910年代結束時設計,並由美國陸軍軍械部小武器部隊主任約翰·T·湯普森准將自己的槍械公司Auto-Ordnance Corporation來擔任生產工作。M1919研製成功後,最早的生產型是M1921,相繼出現了M1923、M1928系列衝鋒槍。其中M1928A1式於1930年研製成功,並少量裝備了美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還為盟國軍隊所使用。二戰期間,湯普森衝鋒槍生產量達140多萬支,1945年正式停止生產

5.MARK II手榴彈

二戰初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日步兵裝備對比

在二戰期間,美軍裝備了多種型號的手榴彈,但最普遍和實用的的型號是MARK II手榴彈。

6.勃朗寧BAR1918輕機槍

二戰初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日步兵裝備對比

勃朗寧BAR1918輕機槍最初型M1918A1式勃朗寧輕機槍(BAR)由美軍士兵在一戰中首次使用,並且二戰中該槍仍在使用。在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使該槍獲得了很高的聲譽。1940年,M1918A2式投入使用。該槍在研製時的初衷是作為單兵使用的自動步槍,但是由於使用的是全尺寸的步槍彈造成槍的重量和後坐力太大。無奈,美軍只能將其作為班用火力支援武器使用。這反而彌補了1917式和湯姆遜M1之間的火力空檔——前者威力大但重量也不小,要兩人編組使用(一人扛槍,一人拿子彈);後者的重量小但火力持續性和威力小。與早期型號不同的是它僅有全自動方式下的兩種射擊方式:慢速方式300—450發/分;快速方式500—650發/分;而沒有了半自動方式。兩種型號的勃朗寧機槍都被廣泛的使用。而且在很多的電影中,你也可以見到它的身影。該槍是快速火力和穿透力完美結合的典範。它最大的缺點是缺少可快速更換的槍管來減少槍管的過熱。

7.M1917式勃朗寧重機槍

二戰初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日步兵裝備對比

M1917式勃朗寧重機槍是一種水冷式重機槍,由美國著名的槍械設計師約翰·摩西·勃朗寧設計,M1917式勃朗寧重機槍口徑.30-06(7.62mm),發射7.62×63mm彈藥,槍管外套有容量3.3L水的套筒,用於冷卻槍管。

這就是瓜島戰役時美日兩方的火力對比個人感覺在火力持久方面美軍更勝一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