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绍彭,曾与米芾齐名,为何入不了宋四家?

我们都知道书法宋四家是“苏黄米蔡”(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而在当时还有一位名声显赫的书法家,与米芾齐名,却最终无缘宋四家之列。

薛绍彭,曾与米芾齐名,为何入不了宋四家?

此人便是薛绍彭,字道祖,号翠微居士。因跟米芾一样对书法和收藏都颇有研究,时人将其与米芾并称 “薛米”,对此米芾也回应说:“薛绍彭与余,以书画情好相同,尝见有问,余戏答以诗曰,”世言米薛或薛米,犹如兄弟或弟兄。” 以此来靠,两人关系绝非一般。

薛绍彭的书法学二王,揣摩至深,不输前贤。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松雪斋文集》云:“道祖书如王谢家子弟,有风流之习。”又云:“脱略唐、宋,齐踪前古,岂不伟哉!” 明代王世贞在《弇州山人四部稿》中更认为“宋人唯道祖可入山阴两庑”。这虽是后世捧场之语,但他在习古的功力上确与米芾不分伯仲。

薛绍彭,曾与米芾齐名,为何入不了宋四家?

然而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上品鉴宋代书法的时代风格,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崇尚意趣;二、不重法度;三、盛传行书。前两者对根植传统、深陷二王无法自拔的薛绍彭无疑是致命的。米芾也曾是习古的专家,但他一直在寻求改变,从最初的集古字到八面出锋,欹侧多变,风樯阵马,终于在某天写完字大笔一掷,说出了“一洗二王恶札”之语,舒放了心中多年的压抑,挣脱了二王的束缚,大放异彩。而同时期的薛绍彭似乎无意转变,沉溺于技巧,严守法度,如潘伯鹰言:“书法全学二王,论变化不及米,论规矩比米纯正得多。他的笔划多是圆的,不肯用倾侧的笔锋取姿式”,或许正是这倔强劲儿使他在当时的书坛上退避。相传,绍兴有人买了薛绍彭和米芾的字,刻米芾书帖十卷,而薛绍彭的字不得入石,众人不解,赵孟頫讲出其中原由:“薛书诚美,微有按模脱墼之嫌。” 世上只有一个王羲之,你写的越像就越失去了自己。正所谓不破不立,米芾独辟蹊径,凭借着快剑斫阵的米体被后世推崇,入围宋四家,风流千古,从者如云,薛绍彭却逐渐暗淡。

薛绍彭,曾与米芾齐名,为何入不了宋四家?

【题外话】

像薛绍彭这样深陷传统,拘泥在古人中的书法家在历史中有很多,今人或许从中看到了弊端,便将创新发挥到极致,用拖把写字、射书、吼书……各种形式一股脑儿全展现出来,都渴望自己能名垂书史,不禁想问,难道这种创新是健康的吗?倒可能也会青史留名,恐怕是以遗臭万年的形式存在吧!

创新不是杂耍,不需要那些冗余的形式,书法不仅是艺术,也是表现在纸上的文化,想像米芾一样破土而出,除了根植传统外,还得靠手头的功力和思想厚度,来赢得观者的投票。

薛绍彭,曾与米芾齐名,为何入不了宋四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