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传奇杨增新


一代传奇杨增新


头戴瓜皮帽,脚穿新皮鞋,身着一袭长袍,杨增新总是在不经意间把时尚和传统配搭在一起。但若单看着这身打头,却很难把他同一个曾经统治新疆十七年的庄家联系起来。

杨增新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八(1864年3月6日)出生在云南蒙自的一个官僚家庭,光绪十五年(1889年)成为二甲第127名进士,1912年6月接任新疆都督。

杨增新生长的蒙自,汉、彝、苗、壮、回、哈尼多民族杂居,又是云南接受西方思想和近现代文明的桥头堡。他从小熟读孔孟,精思黄老,深得传统礼仪、民族习俗和现代思想的浸淫。

洋务首领李鸿章看中他的才华,曾挽留他在京师做事,但杨增新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断然予以拒绝,被外放甘肃天水,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新疆布政使王树枏推荐入疆,任新疆武备学堂总办。


一代传奇杨增新


杨增新入疆前曾在甘肃天水县知事、河州知州、甘肃提学使兼武备学堂总办、文高学堂提调等岗位上历练,之后曾任阿克苏兵备道、新疆提法使、镇迪道兼新疆提法使。

在杨增新坐庄新疆之前,南疆哥老会杀官自封,东疆哈密维民暴乱,西疆伊犁闹独立,北疆外蒙兵入阿山(今阿勒泰)打家劫舍。疆外沙俄增兵边境,意欲吞并新疆,而北洋政府又内忧外患,无暇西顾。

杨增新治疆,犹如他的这身打头,总是时尚与传统并存。他的最大心愿,就是保境安民。他在都督府落成之初,曾让人在大堂外撰镌了一副至今都让人回味无穷的楹联,“共和实草昧初开,羞称五霸七雄,纷争莫问中原事;边庭有桃源胜境,扭率南回北准,浑噩长为太古民。”

作为清末民初一个眼界和手段都属上乘的传统官僚,杨增新纵横捭阖,独善其身。他对中央政府认庙不认人,接受北洋政府的任命,又拥护南京国民政府,既接受袁世凯的封爵,又通电“共和”。


一代传奇杨增新


不管中原隆隆炮声,是牛打死马还是马打死牛,他都始终认准一条,只要不西出阳关指手画脚,你想要人气就给你点赞,想要道义就给你通电。否则,一切都空了吹。

俄国十月革命,不少白俄贵族流亡新疆寻求庇护,俄国领事、英日代表和北京政府都力主武装干涉苏俄,新疆军政高层也众说纷纭,但杨增新却不为所动。认为俄国形势复杂,“新党必占优胜,旧党力难恢复”“以新疆实力自保有余,染指沙俄极易引火烧身,最好选择莫过置身事外。而他国怂恿新疆出兵别具肺腑,万不能上当。”并将北京和英国公使的贸易禁运置之不理。

而对入境的白俄武装军民,杨增新下令一律缴械,并想方设法将其拆散,就近安置在边境地区以便遣返。对那些分散滞留在新疆的白军,杨增新也极为提防。只可惜杨增新死后,其继任者金树仁却把白俄重新武装起来,改为归化军,结果成为新疆日后的乱源。


一代传奇杨增新


杨增新深谋远虑,识断独到,又敢为人先。他是近世新疆唯一一个学维语讲维语的统治者,也是近世新疆唯一一个用当地穆斯林武装拱卫政权的统治者。他创办两年制“缠文研究所”,培养政治合格的双语干部,并把能否讲维语作为整饬吏治的一项内容,拒绝内地向新疆派遣军校毕业生的一个理由。

将各族人民揉成一团,这是杨增新应对民族纷争的良策。他合纵连横,让各方势力互相制衡,而不致一方独大。他曾多次强调,“新疆至于今日,其情形已极危险,须将各种族人民揉成一团,不使生心外向”。

他的这张处方,不仅当时前卫,就是现在也应该不算落后。但他的执政团队,却只有前清官僚,没有民族代表。平常挂在他嘴边的词汇,也不是高雅而又富有亲和力的“平等”“团结”和“繁荣”,而是陈腐气息十分浓郁的“羁縻”。


一代传奇杨增新


他正告下属:“前清同治年间,回疆多事,官兵多用汉人以剿抚回缠,乃民国成立以来,缠回皆助共和,相安无事。而汉族则游民会匪到处戕官,见猱升木,几至不可收拾,非利用回缠不足以维持秩序而救目前之急况。”

“查缠民笃信宗教,尊重阿訇为牢不可破之习惯,假使缠民不信宗教,不敬阿訇,便不免无所忌惮,非专恃官法所能维持。”而官府多次无法裁决的纠纷,经阿訇抱经盟誓,就可当场解决,杨增新对宗教问题见解和感悟却是与众不同。

他一方面严禁私立道堂,严禁聘请国外教员入境,严禁在新疆讲授古兰经,严禁西北门宦进入新疆,另一方面又在公众场合刻意烘托宗教人士的地位,始终把他座位两边的位置留给维吾尔族大阿訇和回族大阿訇,对宗教实行特殊的干预主义政策。


一代传奇杨增新


在杨增新治疆之初,新疆事权分散,三足鼎立。其中,今伊犁、塔城地区,由伊犁将军管辖。今阿勒泰地区和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部分地区,归阿勒泰办事大臣节制。其余部分,才是真正由新疆省管辖的地盘。

他治疆的第一件事,就是“合治”。先是以柔克刚,取消伊犁临时政府,以新疆都督的身份监管伊犁将军的事务。嗣后又举全省之力抗击沙俄,拒绝割让科布多,改阿勒泰特区为阿山道,完成和维护了新疆的统一。

在如何治理新疆的问题上,杨增新始终头脑清醒,一直奉行“以本省之人为本省之兵”“用新疆之人以守新疆”。在他看来,“共和”“自治”是世界潮流,新疆的稳定全奈新疆当地人民。而官员却“多自万里而来,其来既难,归亦不易。一旦得官,即以回缠为鱼肉,横征暴敛,为全国所无”。

他曾多次发出警告,自古“有坏官无坏百姓”,“念西藏以自治,非独藏人之罪也,我汉官之不肖,迫西藏以自治,而后英人得而乘之也。”

“查前清吏治以新疆极为腐败,而新疆吏治又以南疆极为腐败——南疆回缠纷纷投入外籍,其原因虽极为复杂,然多由官吏之虐民所致。”

他大幅提高官员工资;创办蒙哈学校,培养蒙哈上层子弟;选编清代政声卓著的基层州、县官员的学治论文供各级官员学习,把教化官员作为治疆之策。凡是官员上任,他必亲自带领众人,跪拜孔庙宣誓就职。


一代传奇杨增新


“若以暴易暴,回缠虽愚,必不能束手待毙,以听汉官之宰割。”“知其为害,则当于患之未发而先除之,无或姑息。”

他裁机构、减冗员、严考核、强监督、重拳治吏,让众多官员下岗经商、开荒。推行“邮禀”举报制度,规定维吾尔百姓控告官员,只需贴上邮票投寄,无需躬递。但凡官员遭举报,轻则立即查办,重则先撤后查。

“圣人为天下除害,亦需下狠心辣手”。他铁血反腐,曾枪毙贪腐严重的迪化、伊宁两个县的知事。截至1918年,仅枪毙和遣送出境的官员就达17人。他所作出的贪污公款500元以上可处死刑的规定,成为新疆后世惩治贪官的量刑标准。


一代传奇杨增新


杨增新推崇“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他减税、裁军、缩权,鼓励开荒,广修水渠,寓兵于民,注重农业、传统手工业和羊毛加工业的发展。举世闻名的世界超级探险家斯文•赫定曾经说:“杨增新学问渊博,眼光远大,心胸恢弘,手腕灵活,他如果生长在欧洲的社会,必是一个伟大人物。他是一个代表中国旧社会、旧文化、旧道德、旧传统的最后一个典型人物。”(李耘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