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打遊戲,堵不如疏

江蘇省宿遷市一個年僅11歲的小男孩,因為玩遊戲,打賞主播,敗花家裡的賣房款四十萬餘元。

最近在家因為上網課,不能出門,孩子都可以正大光明在家裡玩遊戲。喜歡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在電子設備如此普及的今天,不可能讓孩子隔絕,與其封堵不如疏導,找到遊戲的正確打開方式,用遊戲啟迪孩子的思維。

孩子沉迷打遊戲,堵不如疏


為什麼沉迷於遊戲?

1.學習動力不足

普遍認為,“我努力學也比不過學霸們”、“老師也不會表揚我”、“家長只關心我考了多少名”,感受不到什麼成就感。如果所做的努力不被發現,付出得不到期望的回報,所做的事不會帶來任何成就感,那還能有多少繼續做努力的動力?真以為“好好學習,考上一個好大學,將來有個好工作”這樣的口號就能讓一個孩子苦讀十餘年?

2.學習枯燥、難懂

每個階段的學習任務並不明確或者即使任務明確,也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操作可以指導你達到這些任務目標。

3.遊戲很容易帶來成就感

即達成目標後會看到相應的獎勵。無論獎勵的是虛擬道具也好,稱號地位也罷,成就感都會促使人繼續努力,想要獲得更多的獎勵來滿足自己。

孩子長時間沉迷於遊戲,其實還是因為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了。

父母要幫孩子塑造價值。因為打遊戲時讓孩子有獲得感,打怪過關升級一次次被肯定被鼓舞,所以非常有成就感!小孩子就是這樣痴迷進去了。建議父母們多說造就孩子的話,不要總是指責和打擊。

多花時間陪伴孩子,關心孩子讀什麼書?玩什麼遊戲?掌握孩子的動向。出現問題可以得到及時解決。

孩子沉迷打遊戲,堵不如疏


堵不如疏

一味的禁止與防範只是教育無能的家長想要推卸責任的手段,想要將問題丟給社會與學校解決。

合理的引導往往比屏蔽更行之有效,讓孩子儘早建立對遊戲的正確認識才是最正確的。

拒絕需要花錢的遊戲,正確對待花錢買裝備的那個些坑。

比如想玩遊戲,建議你們上學期間好好學習,拿出一張足以讓老師和家長都沒有理由阻止你玩遊戲的成績單。

每天玩遊戲時間和學習時間佔比是多少?只要控制好遊戲的內容,控制好遊戲的時長,加強正確地引導,遊戲沉迷?不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