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論語》治天下",從管理者的角度談"禮"的內涵

不學禮,無以立。




什麼是"禮"

"禮"是一種規矩,但又區別於"法"。"法"裡有"刑","禮"中沒有"刑","禮"講的是一種教化。所以當一個人"無禮"的時候,我們就會說他缺乏"教養"。

作為禮的推崇者和貢獻者,孔子說:"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他這裡說的禮,是儒家的經典之作《周禮》。

禮樂文化,不能不提的是"三禮",即《周禮》、《儀禮》和《禮記》,他們是古代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禮作為行為規範,其範圍涵蓋個人到家庭,鄉里到朝堂。使得貴賤有等,尊卑有位,長幼有序,使倫理等級與政治等級相通,宗法名份與政治名份相通,造就了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秩序。

周禮


為什麼儒家重"禮"

孔子到衛國去,冉有為他駕車子。

孔子說:"人口真是眾多啊!"

冉有說:"人口已經是如此眾多了,又該再做什麼呢?"

孔子說:"使他們富裕起來。"

冉有說:"已經富裕了,還該怎麼做?"

孔子說:"教育他們。"

此教育,就是用"禮樂"來教育。孔子重視教化,而這種教育是在物質生活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後才會有成效。

如果把"禮"放到一個公司的環境中,我們就可以清晰的明白為什麼要重"禮"。

一個沒有自己文化的企業,只能僥倖發展,決不會長久。企業的產品賣得再火,鈔票進得再猛,如果始終建立不起能夠凝聚人心的企業文化,就永遠像行屍走肉在市場上瞎闖,遲早要被激烈的競爭所淘汰。


"禮"的作用

  • "禮"能規範行為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員工該看什麼、該聽什麼、該說什麼、該做什麼,不合"規範"的都不能做。

而在職場環境,潛在的"禮數"中,你還注意"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思,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論語·秦伯》)"。凡事都有度,恭敬、謹慎、勇敢、直率,不講究禮數,可能造成人際關係緊張,好事也會變成壞事。恭敬太多,就可能被誤會是"拍馬屁";謹慎太多,就可能被誤會是懦弱怕事;太過勇敢,就可能被誤會是"出風頭";太過直率,說出的話就有可能傷人。

  • "禮"能齊聚人心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論語·為政》)"

孔子說:光靠懲罰機制無法建立一個人的榮辱觀,而用道德誘導人們向善,用"禮"制約人們的言行,人們不僅有羞恥之心,還能恪守正道,民心歸服。

所以一個企業,想要聚人心,不僅僅要有金錢物質上的獎罰,要想長遠的發展,還要和員工多談談夢想、願景、未來好的方向,賦予員工使命感、成就感。

  • "禮"能讓人合作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論語·學而》)""禮"的重要作用,就是要講中和,"和"通過"禮"來實現,沒有禮的調節,就不能達到人際之間的和諧與合作。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是和諧、合作的意思,有陰陽互補、剛柔相濟之意,而"同"只是機械的組合。

所以,學會用"禮"的管理者,就會把組織內部的各種矛盾、各種不同的價值取向和利益追求都協調起來,統一起來,形成一股合力去實現組織的目標。

  • "禮"能傳播能量

"禮儀之邦"的美譽就是"禮"在發揮其作用。

"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論語·里仁》)"孔子說:"能用禮讓來治理國家嗎?為什麼有禮呢?不能用禮讓來治理國家的話,為什麼遵守禮呢?" 禮還存在,說明禮是有用的;有人遵守禮,說明禮是有用的。

從周禮興起到戰國禮樂敗壞,孔子一直傳播"禮",並尋找能夠復興周禮的君主。這種傳播就是一種能量。

儒家倡導"仁",但"仁"是無形的,這就需要"禮"來展現。同樣,談及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文化"乃無形,但我們可以從員工的精神風貌中感受得出來。

克己復禮為仁


"禮"的啟示

當我們瞭解完"禮"的作用,就可以利用"禮"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和諧美好。

不同環境需要達到不同的和諧目的,這就造就了不同環境的禮數。

為了規整軍隊,有了軍禮;為了聯絡感情、人際交往,有了飲食慶賀之禮;為了緬懷先人,有了祭祀喪葬之禮……

  • 對國家

"禮"是我們的民族文化。荀子日:"人無禮則不立 ,事無禮則不成 ,國無禮則不寧"。在各民族融合中,我們產生了各種各樣的風俗習俗和禮儀。當我們吃著家鄉的食物、慶祝著每個節日,都要感謝祖先給我們留下的這份"禮"。

  • 對企業

"禮"是一種企業文化。為了實現一個使命,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就有了各式各樣的企業文化,這些文化的"禮"的制定,都是從企業的願景為出發點,來規範員工的行為、思想,讓他們展現出"禮"的精神風貌。

  • 對家庭

"禮"是一種家庭氛圍。和諧的家庭都是講"禮"講"規矩"的家庭。談及夫妻關係、子女教育,孩子的行為永遠是家庭氛圍的"鏡子",與其說刻板地教育子女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不如營造一個有愛有禮的環境,讓禮數成為自然而然的教養。

  • 對生活

"禮"是一種儀式感。法國童話《小王子》是這麼解釋的"它使某個日子區別其他日子,使某個時刻不同於其他時刻。"為了讓生活更有意義,為了增添生活的情趣,"禮"帶來的講究,會指引我們創造美好。

禮之用,和為貴


總結

郭沫若曾指出:"禮,不用說也是學的極重要的對象。禮,大言之,便是一朝一代的典章制度;小言之,是一族一姓的良風美俗。這是從時代的積累所遞傳下來的人文進化的軌跡。"

禮儀是一種人類文明,它是伴隨著社會進步而發展的人類行為規範。古今中外,只要構成一個社會,都得講規矩規範。真正讓人討論不休的是,要什麼樣的規矩,什麼樣的規範,而所有的規矩規範,又都是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的。

變的是禮數,不變的是"禮"的根本。

古代的禮數在今天未必適用,這就需要我們成為新時代的制"禮"者和傳承者。要想打造和諧的環境,我們展現出來的"禮"的根就不能敗壞。

當你展現的"禮"能給身邊的人、事、物帶來和諧時,這種"禮"才能產生能量,感染別人,並不斷傳遞。

孔子


參考文獻:

《論語》

《周禮》

《論語別裁》

《說文解字》

本期@禺先生將從儒家文化核心,"忠孝仁義禮智信"幾個方面來分享《論語》,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可關注@禺先生,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