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正能量的文學作品,寫出來就是浪費讀者的時間",你認為這句話對嗎,為什麼?

孤山杜康酒


提出這個問題應該是對正能量認知不足。 至於文學這個東西讀者在裡面獲取的是知識而不是能量。 能量是有知識轉變而來的。

其次就是正能量和負能量的問題。這個問題說起來還是比較複雜一點兒。 就例如人獲取了一塊兒乾乾淨淨的肉吃到肚子裡自然就產生了能量。但是排洩出來的糞便,對人類而言就沒有什麼能量了。但是對蛆蟲而言依然是有能量存在。

所以說有沒有正能量,跟文藝學作品的本身沒什麼關係,或者是說關係不大。 有關係的是,什麼人來讀。

例如你讓一個七歲的小孩兒來讀《紅樓夢》或者是《金瓶梅》。顯然對他們來講就沒有什麼正能量。

但是毛澤東為什麼還向官員推薦這兩本書讀呢? 顯然,他是看到了這兩本書裡,存在著一些他們需要的能量。


局勢誤導


“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空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迴歸;反之,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佈的骯髒國家。”—對真相的探尋,才是正能量!


今說胡說


從醫30多年,

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負能量,

痛苦的病人和愁苦面容的病人家屬。

有的可以治癒;

有的只是好轉;

還有的根本就是無效。

我們不是也在浪費病人和浪費自己的時間麼?

人總是要死的,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

可我們偏偏要違背它,

一位老者說過:

“醫學原本就是反科學的!”

是不是我們這個職業根本就不應該存在?!



心理醫生張彥平


沒有正能量的文學作品 寫出來浪費讀者的時間,我認為這句話是對的,或者說是有道理的。閱讀沒有正能量的作品,不僅浪費了讀音的寶貴時間,有時甚至是反面的。

一部正能量的文學作品,一篇正能量的文章或詩詞歌賦,都能給人帶來一種最美好的精神享受,而且還陶冶人們的精神情操。給人們帶來了健康向上的樂觀情感與動力。給人們以催人奮進,積極進取的正能量。

正能量是一個物理學科的專用名詞。是針對負能量而言的。而延伸至眾所周知的文學作品中,正能量的作品被比喻為一種能對人的心裡活動,思想或思維能力產生作用的能量場,通過激發人們的內在潛能量,而能使人表現出一個新的自我能量,從而更加積極向上,選定目標,積極進取,努力攀登,百折不撓奮勇向前,為實現人生價值與夢想,從而到達理想的彼岸。那麼負能量的作用恰恰是反作用的。

所以我們說,沒有正能量的文學作品,寫出來說浪費了讀者的時間,這句話是對的。而沒有正能量的作品,產生的負能量對社會是無益,或者是反向。



春風千里有知音


沒有正能量的文章,寫出來就是浪費讀者的時間。這話對不對?這話應該是對的。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有人把正能量理解得偏左了,文章文化的正能量怎麼解釋?很簡單,就是宣揚真善美。再說簡單一點,正宗的佛教道教儒教都在勸人向善不做壞事,他們的理論為世俗所接受,為統治階級所容忍,這是他們的理論沒有反人類,這就是一種正能量,正能量無處不在,小說裡描寫愛情和悲劇也是在通過愛情和悲劇在鞭苔假惡醜,呼籲人們去追求真善美。沒有真善美的宣揚,體現不出正能量,詩人的詩最能體現正能量,且不說那些愛國愛民令人熱血沸騰的詩,一首靜中有動的詩也在於無聲處引人牽腸掛肚。窗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短短二十個字,是不是勾起我們的鄉愁,是不是在催促我們報效故鄉。


河九龍


這種說法第一次聽到,魯迅先生曾說過:“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到了易,道學家看到了淫,流言家看到了閨閣秘事。”如此來看,一部《紅樓夢》,經學家可能要讀一輩子,流言家也會時時瀏覽、樂此不疲,那麼覺得浪費時間的,可能只有道學家。

宋鴻兵的《貨幣戰爭》,很多人斥之為“陰謀論”。它是否算負能量,我至今也不知道。但是通過這部書,我自覺獲益匪淺,沒覺得浪費時間,反而幾乎如飢似渴。


三維看歷史


這肯定是正確的觀點,最起碼是值得作家們,也值得讀者們探究的問題。

我們的社會需要進步,需要發展,如果沒有正能量的推動,那是非常危險也非常可怕的事情。如果一部作品充斥了怨恨情仇,陰謀詭計,暴力血腥,對讀者而言將會是何等的悲哀,他看不到人生的出路,沒有正確的人生方向,沒有希望的世界,將是一片荒蕪,不亞於地獄!

作家應該寫真實的生活,可以寫自己特別的洞察和感悟,但必須要有一個底線,應該保持一顆善良向上向美之心,寫作的目的,可以是為了針砭時弊,更要弘揚主旋律,為了讓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這個世界,然後團結一心,消除積弊沉珂,努力做得更好。

立場很重要,人生觀,價值觀,大局觀,不能偏離現實,不能忘本,不能喪失良知。最重要的是,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寫作,最終是為了喚醒並激勵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奮發圖強,更加幸福快樂!

一個頹廢的時代,作品當然可能是頹廢的,但有良知的作家,應該成為振聾發聵的號角,推動這個社會走出迷茫,走出荒蕪,走向陽光,走向蓬勃的新天地!


縱哥的詩意生活


這句話是不對的,而且是愚蠢的。這種武斷夾雜著傲慢與偏見,是幼稚可笑的,是沒有素質沒有修養的表現。首先,什麼是正能量,不是因為某個人說了算。不同階級不同階層的人,對正能量的標準不一樣。有的人高高在上,坐在人民頭上指手畫腳,有的人養尊處優,享受悠閒時光,更多的人在生活的壓迫下掙扎喘息。他們的精神需求是不一樣的。那些坐在社會高端處於優勢地位的人,總想著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需要穩定的秩序來保證這些既得利益。而那些在社會底層為生存競爭的人們,他們需要心靈的安慰和精神的解放。

本來想多說幾句,又怕說出來不能通過審核,算了,不說了。剩下的話,朋友們自己想吧。如果有興趣,不如看看我的長篇連載《詩的花朵》,不要誤解,這不是詩集,是小說。



張君剛文集


太過絕對的東西都是自欺欺人。

我的意思就是不認同這句話。

什麼是正能量?

所謂的正能量,便是在社會里面的主流價值觀。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主流價值觀是會改變的。

以前講三綱五常,女人需要依靠男人生活,現在呢?是不是也要遵循著這樣的價值觀呢?

以前黑人是奴隸,是可以隨意剝奪他們任何權利的。那現在呢?

所以,所謂的正能量不過只是一個時代的普遍認可,並不代表長久。而文學作品的生命力,肯定不僅僅是一個短暫的時間間隔。

代表社會,反映社會的文學作品才有生命力,無關價值取向

《金瓶梅》已經問世便成為禁書。但並妨礙它被廣泛關注,越禁越多,即便是現在,人們對它還是帶著有色眼鏡,但並不妨礙她在文學史上的歷史地位。即便是《紅樓夢》也要讓它三分?為何?


因為它是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態,是大環境下的歷史藝術化的體現。所以,即便它裡面沒有太多的正能量,但也不能磨滅它的價值。

所以,簡單的價值取向,並不能代表文學的全部。

正能量是相對的,生活是絕對的

《廢都》是現代金瓶梅,它宣揚了什麼精神?

《茶花女》,一個妓女的故事能表現多少正向的東西?

《紅與黑》,於連這個專門勾引良家婦女的投機分子有多少正能量?

《紅高粱》,土匪和寡婦的故事有多少正能量?

《黃金時代》,一個下放知青和當地女青年沒羞沒臊的故事有多少正能量?

……

正能量是相對的,而真實的生活才是文學的主流。

世界不變的真理就是世界在不斷地變化

世界是矛盾統一的,也是不斷變化的。在變化的世界裡,很難確認有一成不變的東西。而在一定條件下的絕對,就會成為笑話。

文學可以是積極的,但不代表消極的文學作品就不是好作品;

文學可以是單一的,但文學的多樣性就更值得期待;

文學可以是不變的,但生活的不變變化,肯定會帶來文學作品的不斷髮展。

所以,在文學自有其生命力的情況下,不要武斷地判斷一個文學作品的價值取向,這些都是武斷而且自欺欺人的。

文學作品有時候並不只受作者的控制,是和作者共同成長的。

所以,停止這樣的自以為是吧。


瘋哥哥l



這是一個謬誤,也是片面化認知。

什麼叫正能量?你能說得清正能量和負能量文學作品對於讀者群體的客觀影響嗎?理論依據在哪兒?數據如何?

其實,很多文學作品,其蘊含的文化意義和思想影響是隱藏在文字以內的,並不就是直白如蝨子一樣明擺在腦袋上。

而且,一旦這部文學作品直白如白開水,明顯感覺到所謂的正能量,篇什裡充斥著那種撕心裂肺的正義呼聲,動輒喊著口號傳播正能量,那這篇作品的文學表現也值得商榷,不能說其就是一篇合格的文學作品,甚至是一篇失敗的文學作品。

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在於喊出來多少正義的口號,樹立了多少正面群像,而是字裡行間蘊含了多少文字以外的文學意向,向閱讀者傳遞出多少可以振作和奮發的力量───文學作品不是通過完全正能量的群像塑造或者口號來完成它的個體使命,而是要在文學形象中塑造出來值得我們深思和回味的形象,使得我們在體味作品意蘊的同時,感覺到那種悄無聲息卻振聾發聵的震撼。

哪怕它是一篇充滿了血腥和負能量文字的作品 只要是足夠的激起讀者的感觸,從內心深處反思這種文學鏡像反饋給我們的思維內核,那它就是一篇能喚人奮起的文章,值得一看,也值得推廣。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魯迅先生可謂是我國文學史上的文化巨匠,是當代文學的先驅者,更是當代中國的文化良心,但他的文學作品中,很少有正面的所謂正能量文學形象,但這耽誤魯迅先生成為一代文化先鋒和文學闖將了嗎?

他的那些帶有明顯民族劣根的文化投射,哪一個不是對於社會現實的正義放射,還有比這些文學形象更能反饋我們民族亟需精神氣節的良心之作嗎?

所以,正面也好負面也罷,重要的不在於塑造了什麼樣的文學形象,而是通過這種或正或負的文學形象,給我們傳遞了多少值得我們深思與反振的東西,這才是文學作品布露的關鍵,也是甄別一部文學作品好與壞或者正與負的關鍵。

睜開你的慧眼吧,別放過任何一部具有深刻意蘊內涵的文學作品,而不是光看表面的所謂正義與正面。

說得再直白一點,就是要迅疾的提高讀者的文學品味,而不是兀自在那裡挑三揀四,跳腳罵娘。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