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醫護日誌3.11」生死競速!團隊協作攻克難關——16秒為患者換上“新肺”

文本整理/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燕紅
通訊員 闞文婧 魏彤 歐陽雲


圖/醫院提供

講述者:周瑛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ICU護士長

「前線醫護日誌3.11」生死競速!團隊協作攻克難關——16秒為患者換上“新肺”

16秒可能是百米衝刺的速度,16秒可能是走一層樓梯的時間,16秒還可能是手機剛剛刷過的短視頻……

上週我們ICU團隊才剛剛經歷了一場600米的生死時速,10名醫護“硬漢”帶著N個機器,成功運送一名正在進行ECMO(體外膜肺氧合)治療的患者進行CT檢查。前幾日團隊又挑戰另一個“高難度”——給一位ECMO治療10余天的患者成功“換膜”,用時僅僅16秒!

體外膜肺氧合,俗稱“葉克膜”“人工膜肺”,英文簡稱ECMO,它通過搭建一個體外人工心肺系統,挽救危重症病人生命。這是病人獲取生還希望的最後一種手段,是這次新冠肺炎治療的“終極武器”。

這一套特殊的裝備由離心泵、導管、膜肺組成,能夠讓患者即便在心臟、肺臟完全怠工的情況下,依然維持著生命必須的血液、氧氣供應。它是目前生命支持的最高級設備,同時也是體現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門技術。

「前線醫護日誌3.11」生死競速!團隊協作攻克難關——16秒為患者換上“新肺”

團隊運送ECMO患者行CT檢查

挑戰重重!默契配合使患者轉危為安

病房裡2號床那個使用ECMO治療的病人,他身上的機器已經連續轉動10多天了,今天設備突然傳出了報警聲,經檢查,原來是膜上出現了血栓。

團隊經過慎密的評估和討論後決定“換膜”,不幸的是,這個病人目前肺功能基本喪失,測試之下發現他僅能耐受20多秒的缺氧時間。

使用ECMO的患者就像是一個滑落到懸崖邊上的人,我們正死死地拉住他身上的繩子,“換膜”就像是這根維繫生命的繩子馬上就要斷了,我們需要在20多秒內更換一條新的,其危險程度及難度可想而知。

這個過程中,醫護人員需要貼近患者,直面患者呼吸道噴出傳染風險極高的病毒顆粒,而我們層層防護裝備的束縛,無疑使難度再升級,可以說這是技術、體力及心理的嚴峻考驗。然而,生命重於泰山,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們都會付出120%的努力。

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對於這個挑戰和任務,大家立馬緊急部署,攻克難關,在換膜前進行了周密的計劃,從每個人的站位到止血鉗鉗夾的方向,每一個步驟都規劃到位,落實到人,並反覆演練。

接到指令,我和其他幾名護士長迅速換好防護服,打掃戰場,清理床旁物品,確保醫生有足夠的操作空間;準備好必要的急救藥物和急救用藥通道;做好患者體位準備,優化人力安排……所有一切應戰準備有條不紊地快速完成。

時間與生命的賽跑正式拉開序幕。截流、分離、插管,看似簡單的操作,必須精準、迅速,負責上、下導管的兩隊醫生必須同時操作,不能有任何遲疑或誤差。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割、夾、拔、上”短促幾個字的喊話,猶如戰鬥的號令,醫護人員各司其職,心手相連,一系列與之匹配的動作就在頃刻間完成,16秒!整個過程僅僅用時16秒!患者血氧飽和度僅有一秒的下跌,又迅速回升,心率、血壓平穩,命懸一線的患者終於轉危為安。

“成功了!”大家不約而同地感嘆。短短半月時間裡,來自不同單位的兄弟姐妹們,在一次次的通力協作中磨鍊成默契十足的“戰隊”,全賴於大家共同堅定的決心——相信疫情終將會被戰勝,就像我們相互在防護服寫上的寄語一樣:“疫不容辭”“粵來越好”。

「前線醫護日誌3.11」生死競速!團隊協作攻克難關——16秒為患者換上“新肺”

團隊為ECMO患者換膜

精心護理、精密協作保障患者安全

2床病人的氧合很差,雖然已經換了“新肺”,可畢竟是體外的機器,需要儘快把病人自己的肺治療好,才有成功的希望。經醫生團隊評估後,決定給患者實施俯臥位通氣。

同時進行ECMO治療和有創機械通氣的患者,全身上下加起來不少於9條管道,每一條都維繫著患者的生命。由於患者SpO2徘徊在80%左右,潮氣量不足100ml,平常給他翻個身都膽顫心驚的,每次血氧飽和度都會下跌。現在要把這樣的病人從平臥位變成俯臥位來進行機械通氣難免困難重重。把病人“翻”過來不難,難的是如何最大程度保障其安全和預防併發症,這其實同樣是個高難度費力氣的大工程。

這其中,需要考慮的細節很多。各個管道要良好固定且保持暢通,護士人力安排及團隊需嚴密配合,動作需輕柔迅速,還要預防管道脫出及壓瘡,以及患者的自身及輔助用具的準備……性命相托,必須全力以赴,每一種可能性和應對方案都在我腦海裡一遍遍重複,儘可能保證任何一個細節都在掌控範圍之內。

經過周密準備、評估患者的鎮靜深度後,我帶著5名護士開始操作了。為確保患者安全,我站在頭位,雙手牢牢地固定患者的氣管導管和ECMO管路。四名護士分別站患者兩側,一名護士站足位單獨固定ECMO另外一條管。逐一理順所有管道,翻身開始前我再次跟戰友們確認移動方向。“1、2、3,起”“向右”“90度,換手”“枕頭”“翻”,一氣呵成。

在擺放所有管道、調整患者體位的同時,我觀察著患者的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潮氣量、氣道平臺壓,一切平穩,原本只有81%的SpO2,緩慢上升到86%。大家長吁一口氣,一個難題終於解決了。

見證一次又一次與死神的較量,才更深刻地明白團隊發揮“1+1>2”的效果,新冠疫情是一次考驗,更是一面明鏡,映射出了根植於大家心中中國人團結的魂。

「前線醫護日誌3.11」生死競速!團隊協作攻克難關——16秒為患者換上“新肺”

周瑛小心翼翼地為患者進行胸部物理治療

抗疫還在繼續,目前我所在的團隊已成功完成ECMO患者三次換膜,三次CT轉運。

面對器官衰竭的患者,我們從不放棄,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去挽救他們的生命;面對岌岌可危的生命,哪怕患者只有1%的獲益,我們也會付出100%努力。患者越危重,我們需要付出的心血就越多,進行高危操作的頻率就越高,只有團隊攜手並肩的力量才是我們阻擋死神腳步,與病毒抗爭到底的強大武器。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審籤 | 鄭宗敏

實習生 | 張麗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