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像大白話的唐詩,認識晚唐“十上不第”的倒黴詩人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晚唐詩壇是李商隱與杜牧的天下,而在小李杜之後的晚唐,羅隱算是詩壇佼佼者。論詩才,羅隱自然比不得李杜王孟小李杜等等一流詩人;但若論後世詩名,羅隱的詩名足以稱得上一流。

故而羅隱被後世很多人戲稱為“二等詩才一流名”。羅隱的很多詩句都在民間廣為流傳,其知名度甚至比李杜還高。

比如“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今朝有酒今朝醉”、“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句。


三首像大白話的唐詩,認識晚唐“十上不第”的倒黴詩人

今天咱們就來欣賞羅隱的三首佳作,通過這三首詩也能認識這位晚唐詩人。這第一首《自遣》,可從中瞭解羅隱的生平:

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來明日愁。

這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想必大家都倒背如流,這個名句流傳千年已然成為現代人活在當下價值觀的體現。但對羅隱來說,卻本是頹廢、憤恨、淒涼的聊以自慰。

詩題“自遣”,意為自我排遣,聊以自慰。詩人的自遣便如畫家的自畫像、小說家的自傳一般,蘊藏著詩人的生平和人生情緒——多愁多恨亦悠悠。

這首詩便是羅隱“多愁多恨”的一生的寫照。羅隱與所有書生士子一般,立志考取功名兼濟天下,然而即便他詩名、文名、才名著稱晚唐,卻屢屢名落孫山。前前後後參加了十多次科考,一次未中,還為自己贏得一個“十上不第”的倒黴名號。


三首像大白話的唐詩,認識晚唐“十上不第”的倒黴詩人


多愁多恨亦悠悠,可謂是羅隱對自己失意一生的概括。愁既多而憤恨亦多,無可奈何唯有“今朝有酒今朝醉”聊以解愁,而其內在仍然充滿“明日愁來”的淒涼頹廢!

十上不第,悲劇一生,著實令人唏噓。但羅隱在晚唐詩壇如此才名為何詩中不能考中呢?答案就在另外一首詩裡: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

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首小詩也是膾炙人口,尤其在廣大勞動群眾中流傳甚廣。眾所周知,這首詩是一首寓言諷刺詩,以蜜蜂辛苦釀蜜反諷晚唐權貴們不勞而獲。

一句“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勞動者辛勤耕作,而權貴們卻任意剝削。將晚唐社會的醜陋現實披露得一覽無餘。既表達了對勞動者的歌頌,也表達出對晚唐統治者的諷刺。而淺白卻又寓意明顯的語言令人讀之便懂,也正因此,此句得以在民間廣為流傳。


三首像大白話的唐詩,認識晚唐“十上不第”的倒黴詩人


這首《蜂》與羅隱“十上不第”並沒有直接關係。但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解讀羅隱詩風文風甚至為人性格——為人直率,詩文多諷刺,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批判精神。

諷刺批判,多是針對權貴及統治者,羅隱的詩文自然也不例外。過於直率的表達方式、太強的諷刺意味,使得羅隱科舉之路坎坷異常。

值得一提的詩,羅隱原名羅橫,多次科考失敗後方才改名羅隱,希望能借此一飛沖天。當時宰相鄭畋和李蔚都很欣賞他,但皇帝讀過他的文章後,因多諷喻而不喜,最後依然名落孫山。可謂成也詩文,敗也詩文。


三首像大白話的唐詩,認識晚唐“十上不第”的倒黴詩人


說到這裡,羅隱的“十上不第”之外還有一件與愛情有關的軼事,且來欣賞第三首詩《贈妓雲英》:

贈妓雲英

鍾陵醉別十餘春,

重見雲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

可能俱是不如人。

據說羅隱初次落第流落鍾陵縣,結實了當地名妓雲英,頗有些郎情妾意的傳聞。後來羅隱十二年間十多次落第,再次路過鍾陵時,見到了仍然還在樂籍未脫風塵的雲英。雲英見之脫口問道:怎麼羅秀才還是布衣?

雲英此問便催生了羅隱的這首名作。別後十二年,何以我還沒有建功立業,而美貌依舊的雲英也還沒脫籍嫁人呢?難道真是不如人嗎?既然不如人,為何前句又讚美雲英“掌上身”的綽約風姿;又為何雲英見布衣而驚詫!


三首像大白話的唐詩,認識晚唐“十上不第”的倒黴詩人


這句“我未成名君未嫁,肯能俱是不如人”道盡人生多少無奈,詩人有才華,雲英有美貌,但才子依然布衣,美姬依然混跡風塵。不幸的遭遇背後折射出社會的黑暗。

詩人將二人的生平和內心憤慨寓於調侃之句中,似嚴肅實則幽默,亦莊亦諧,真個耐人尋味。如此淺顯而又寓意深刻的詩句,難怪能風行後世。

三首詩也可見羅隱作詩多諷喻,且用語多淺顯,寓意頗耐人尋味。故而雖在唐代詩才僅僅二等,卻在後世博了個一流詩名!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