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迷失


學霸的迷失

夏小蟬,女,17歲。在她來諮詢中心前,母親起碼已經來過三次電話,述說女兒原來有多優秀,現在有多糟糕。應該說,初中三年小蟬是學霸級的學生,學習成績一直在某一讓人羨慕的初中裡排名學年組的前三名。一年前剛剛結束中考的小蟬去表哥家玩,見表哥在網絡上玩遊戲,她就湊了過去,全神貫注的表哥好像無視她的存在,她很好奇,究竟有什麼魔力讓表哥連看都不看她一眼。她就要求表哥教她玩,表哥拗不過她的磨嘰,教了她一些入門的技巧。一上午下來,她發現網絡遊戲充滿了神奇、智慧和多彩世界,更讓她神往的是遊戲讓她有置身世外的感覺。回家後她跟媽媽說自己上高中要好好學習,努力考上清北大學。媽媽非常高興。見媽媽很高興就說,除了學校的學習生活,現在學生要麼補課,要麼在網上查找學習相關資料。而以自己的實力根本用不著補課,不如買臺電腦上網自己學習。媽媽見她說的誠懇,也沒多想就買了臺電腦並很快連接了寬帶。從此媽媽發現女兒整天關著自己屋門,苦心學習。媽媽爸爸都感到非常高興。張瀚從此迷戀上了英雄聯盟,中考出成績745分她不在意,考上重點高中的啟智班她也不在意,她最在意的是自己在遊戲中的段位。瀋陽市的中考狀元與她一個班級,這個男生不僅學習好,遊戲玩的也好,是“傲世宗師”級別,她就有事沒事接近對方,向這個男生取經。很快她就成就了自己“璀璨鑽石”級別,到學習成績卻滑落到班級的中下游水平。

學霸的迷失

一次,夏小蟬外出了,媽媽收拾屋子來到她房間,突然發現掛線的電腦畫面是網絡遊戲內容,不懂得網絡的媽媽過後問了句也沒再說什麼。略懂遊戲的爸爸突然發現女兒根本不是在利用電腦學習,而是在玩網絡遊戲英雄聯盟,憤怒的父親指責女兒太不要臉,媽媽也說女兒不講信用。看著被激怒的爸爸媽媽,張翰說不準備繼續上學了,就留在家裡玩電腦,這樣其父母感到如五雷轟頂,為此多次找各方面求助。但小蟬鐵了心就是不想上學了,經常不去上學在家裡玩遊戲。她有時也曾想這麼玩下去影響了自己的前程,但無奈兩天不玩就抓心撓肝,只好重新回到遊戲情境中。最後在朋友的建議下撥通了心理醫生的電話。

媽媽的三次電話反映的均是女兒如何如何不聽話,說得女兒身上一無是處,而且目前堅決不想上學了。給心理醫生的印象是媽媽特別善談,特能講理。

當爸爸媽媽帶著小蟬來到諮詢中心的時候,作為心理醫生的我震驚了,爸爸媽媽均是殘疾人,經瞭解才知道,媽媽是小兒麻痺落下右側半身活動受限的情況。而爸爸是2年前交通事故導致右側上肢活動受限。小蟬中等身材,長得眉清目秀,但眉目之間偶爾會流露出幾分哀怨。

夏小蟬說,本來自己在初中初一、初二上學期一直排名年組的第一名,但爸爸出交通事故後把部分精力放在爸爸身上,學習成績下降了一些,但也沒出前三名。中考結束後她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只有玩了英雄聯盟之後才知道除了學習之外,遊戲世界也別有洞天。最重要的是她藉助遊戲解除了一些無助的感覺。

聽到小蟬說自己無助的感覺,心理醫生讓她展開了談。她說媽媽為了讓自己能有出息,每天都在嘮叨要好好學習,好像自己就是個不好好學習的孩子一樣,所以一直以來心裡都很鬱悶。誰能想到後來爸爸又出了車禍,雖然沒什麼大礙,但自己心情一直都很鬱悶,覺得沒有人能幫得了自己,一切都要靠自己拼搏。可是玩了網絡遊戲後,自己心情特別爽。

當筆者說遊戲讓她避免了自身的痛苦、並回避了內心無助感的現實時,小蟬眼圈溼潤了,哽咽著說出了自己的心聲:耽誤學習是自己最痛苦的,也是最不願意面對的,她也想通過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家裡的客觀現實又讓自己無法迴避。

筆者跟她說:你幾近成人,有權力選擇自己的喜好,只要自己對自己負責就可以……

最後她覺得自己不上學是太幼稚了,迴避痛苦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決定三天後上學。看著他們一家人帶著笑容離開心理諮詢中心,我也感到自己做了一些助人自助的事情,為此也興奮了一會兒。

後來夏小蟬也又反覆了幾次,在接下來的心理諮詢過程中小蟬也比較配合,經過三個月的諮詢、治療,她基本能合理使用網絡,並與英雄聯盟說再見了……

學霸的迷失

夏小蟬面對的是學習的壓力,雙親的殘疾,青春期的面子等諸多矛盾,那麼在一段時間內感覺無助、不愉快是一個面對重壓的正常心理反應,此時若能得到有效的疏解應該是不會有大問題產生的。可是媽媽覺得此時孩子應該懂事,應該把學習當成第一要務,迎難而上,這對一個從來沒有承擔過如此壓力的孩子來說她承受得了嗎?媽媽介紹孩子的成長經歷時說,這孩子是在蜜罐子中長大的,從小到大我們安排的都很好,沒有什麼挫折。為什麼就不能面對呢?

現在的獨生子女很多都是蜜罐中長大的,他們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很少經歷獨立處理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遇到任何棘手的事情都是由父母出面擺平。更不要說面對挫折。也就是說,這些青少年自己處理問題、解決問題、面對挫折而成長的機會被大人的好心、全能給剝奪了。當大人無法出面的時候,孩子獨立面對這些就難以應對。但人都是趨利避害的,痛苦的事情誰也不願意面對,無助的努力誰也不願意經歷,當我們發現遊戲能讓我們暫時迴避困難的時候,人的自我防禦機制自動會像扳道岔工人把行駛的列車調整到不同的軌道上去一樣,我們會自然地進入迴避困難的軌道上去。這樣既能暫時避免痛苦,又能讓我們享受遊戲帶來的輕鬆和快樂。所以,網癮漸漸的被固定下來。

應該說迴避在很多情況下是一種不成熟的防禦機制,而青少年之所以樂此不彼地應用,是因為:

1.在成長過程中沒有體會過通過自己努力克服困境帶來快樂的感受。

2.在青少年遇到困境的時候,說教無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

3.青少年多是重感性、輕理性的人,所以,當遇到困境的時候,怎樣操作會帶給他們輕鬆、快樂的感覺他們會怎樣去進行。

4.輕鬆、快樂的行為過後,他們往往在諸如遊戲的活動中獲得了嘉獎,故而更有興趣做下去。

面對以上情況,給家長几點建議:

1.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但體驗幸福生活的輕鬆、快樂,也要面對挫折、克服、戰勝付出的努力。

2.當孩子面對困難境遇的時候,讓他們體會到家長是關注他們的,是理解他們的,是支持他們的。在家長的關注、理解、支持下,讓孩子去獨立解決,從而獲得被尊重的感覺,獲得自我價值感的實現。

3.當孩子以錯誤的方式解決時,家長也不要驚慌,陪伴孩子共同面對,這樣孩子也會自己調整方向。

4.家長也要知道,要想律兒,先要律己,要求孩子不要做的事情,自己也儘量少做或者不做。家長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

5.培養孩子更多的業餘愛好,讓孩子體驗到生活中除了學習可選擇的樂趣很多,這樣他們就不會把買下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