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有紅豆,贈人以哀愁——納蘭詞裡的曖昧與憂傷

中國古代的詞大多是曖昧的,與詩有固定的格式不同,詞的出現本身就是為了去和一個韻律。長短句或是擲地有聲、或是情深款款,再鏗鏘的內容配上一個有著愛情典故的詞牌名,那也是如戀人在耳邊呼吸那般溫柔。詞的曖昧,不僅僅體現在內容上,也體現在寄託詞義的紙上,這裡的紙可不是普通的紙,而是被命名為彩箋的特殊紙張,彩箋是將花朵的花瓣調和在做紙的紙糊中,再用特殊的方法為紙染色,因此寄託了作詞者別樣的心思。

詞壇文人,或是清麗優雅、或是婉轉多情,又或是妖嬈嫵媚、卻又俏皮可愛……卻有一人詞,如夢如幻如真,他攬起了前人氤氳的書香,點燃了一盞燈,照亮了一方旖旎夢境。

南鄉有紅豆,贈人以哀愁——納蘭詞裡的曖昧與憂傷

青簡錄下了他溫柔多情的名字,納蘭容若。

納蘭是不幸的,所謂天妒英才,似乎老天對於他舉世無雙的才華產生了嫉妒之情,早早收去了他絢爛的生命;納蘭,也是幸運的,三十載將青春定格在了最精彩的瞬間,沒有衰老、沒有潦倒的晚年,太過完整的故事載不動他綿綿的情感,因為任誰也想象不出他這樣的多情才子終究該如何度過完整的一生。物理上有所謂的能量守恆定律,命運同樣也是守恆的,精彩的三十年,對於納蘭來說,足以。

納蘭的一生中,出現了很多女人。他本就是世家公子,又風度翩翩、才學出眾,當時京城鼎鼎有名的秋水軒唱和,不知牽動了多少青年才俊、閨中小姐的心思,而容若,便是那圈子出了名的詞客。

然而對於他而言,這一生不願成為誰口中的年少輕狂,只願與三個女子再續前緣。

南鄉有紅豆,贈人以哀愁——納蘭詞裡的曖昧與憂傷

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年輕的時候,總會羨慕青梅竹馬的愛情,會因為鄰家少年一個天真的笑容而輾轉反側。而容若的表妹,就是他心頭的硃砂痣,眼底的白月光。青春懵懂的情感並未得到一個完美的結局,白月光終究是揮一揮衣袖走了,被關進了皇宮囚籠,不再屬於自己。

容若是大膽的,他扮作宮人,溜進了紫禁城,只想去記住她的容顏。

宮裡的女子像是死物一般,沒有個性,也不敢有個性。整齊劃一的步伐,一樣低眉的面容,甚至臉上都掛著一樣的笑容。

壓抑,壓抑,壓抑。

倏地,似乎前面的姑娘身影搖晃了一下,繼而聽見輕叩玉簪的清脆聲,像是在輕輕訴說,幾乎一瞬間,那個身影就消失在了長廊盡頭,就宛如從未出現一般。

是她嗎?

她,流淚了嗎?

庭院深深,深深痛人心。

《畫堂春》是容若筆下令人動容的佳作,這篇詞,被收錄在《飲水詞》當中,有人認為這是容若悼念亡妻之作。其中一生一世一雙人一句,道出了對堅貞愛情的嚮往,渴望與一人偕老。只是,後句“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蘊含了牛郎織女一期一會的故事,他期待著與這名女子像牛郎織女那般一年一會,如是看來,應當是入了宮牆的表妹吧。少年不識愁滋味,沒有珍惜孩童時期的赤忱情誼,如今回首,那人早已不在。

南鄉有紅豆,贈人以哀愁——納蘭詞裡的曖昧與憂傷

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表妹像是生命中匆匆的景色,曇花一現之後就凋零隕落。來的時候轟轟烈烈,走時,卻又不留下一片雲彩。

很快,另一朵花就在容若的生命中綻放,有一個女子闖入了他鮮活的生命。如果一定要用一種花來形容一下這個女子,那一定是荷花了。如荷花般清麗脫俗,又如荷花般簡單。

很可惜,這個女子並未在歷史中留下名字,只能稱呼她——盧氏。

與盧氏在一起的時光是快樂的、愜意的、無拘無束的,盧氏本身是一副天真的性子,出生書香門第的她,也能與丈夫和兩句詞,出門選一處清幽之地遊玩,亦或是閒暇時,鬧一鬧賭書潑茶的閨房趣味。此時,對於容若來說應該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家中有賢妻,來往有鴻儒,本該是圓滿了。

南鄉有紅豆,贈人以哀愁——納蘭詞裡的曖昧與憂傷

歡樂的時光在容若的生命中是短暫的,老天慣是喜歡給生命留遺憾的,它送來了這個女子,又很快帶走了她。盧氏到來的第三年,難產而亡,青簡沒有留下孩子的名字,約莫是母子俱損。這對容若來說,是沉痛的打擊,此生摯愛就此別過,天人永隔。

盧氏的離去,消瘦了容若的形體,摧殘了他的意志,他時常回憶與盧氏在一起的點滴瞬間,歲月蹉跎,怕是日子久了,也會遺忘她的容顏吧。

蘇軾曾悼念過亡妻:“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江城子》一詞,盡顯了妻子故去的哀痛,內心的悲涼之境,回憶起往事依依,一分一秒都令人沉醉,難以忘懷。而容若在《鬢雲松令》中寫到:枕函香,花徑漏。枕頭上似乎還留著她髮尾的荷花香,春意依舊盎然。這樣的呢喃細語,這樣的風情綿綿,這樣的旖旎夢境,如此曖昧,曖昧到讓人心碎。夫妻訣別,本就是人生的極端痛楚,今月照亮了古人,月是當時月,當年人卻已歿了。

南鄉有紅豆,贈人以哀愁——納蘭詞裡的曖昧與憂傷

摘得一雙紅豆子,低頭,說著分攜淚暗流

表妹是容若的白月光,盧氏是他的結髮妻子,而沈宛,是他紅顏知己,也僅僅是知己而已。

很多人都讀過容若的《木蘭花令》,驚歎於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總以為這是情詩,事實上這首詞後面早已標明瞭納蘭的情義――擬古絕詞柬友。

友,友人,而非情人。

這首詞當時奔波千里,被交到了當時的江南才女——沈宛手上。很多人都說,沈宛是容若在外面納的小妾,只是迫於身份懸殊,才不得已分離。而唯有沈宛自己清楚,哪裡是什麼小妾,只能算是半個知己、亦或是個友人罷了。對於自己,納蘭情起於才華,也止於才華而已。

紅箋上雋秀的字跡寫著“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是他在耳邊輕輕耳語嗎?他是否也像唐明皇一樣,於棧道忽聞鈴聲,淚眼婆娑呢。

沈宛早已知道,埋藏在容若心中最深的那個人,從來都是他的髮妻盧氏。

南鄉有紅豆,贈人以哀愁——納蘭詞裡的曖昧與憂傷

人生若只如初見?

若?若。若!

錯!錯!錯!

浮生若此,只求莫若。

淚水劃過她的臉頰,她回想起當年與容若別離之時,容若曾贈與自己一雙紅豆子。紅豆,早已被前人賦予了漫漫相思之情。一雙紅豆子,原本以為裡面潛藏了深深的眷戀與相思,如今看來,陷入這溫柔鄉不願醒來的卻是自己。當時也許真的有過情愫,只是如今看來,知己情誼更多罷了。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將酹石尤。

石尤氏化作了大風,阻斷愛人出行。可是自己呢,容若終究還是走了,與自己離別,一雙紅豆子承載的也只是自己那份相思之誼吧。

南鄉有紅豆,贈人以哀愁——納蘭詞裡的曖昧與憂傷

納蘭容若一生留下了許多驚豔的詞句,隨意一回眸便是詞海中的驚鴻一瞥。在清朝詞壇中,從未有人將他排出詞壇前三甲。這樣一個多情的人,一生都在追逐愛情,卻一生都在悔恨,在往事中掙扎。從他的詞中,很容易便能窺見他內心的風起雲湧,也不覺沉溺於濃烈的曖昧之中。

他如紅塵痴客般豔羨俗世,渴望每個平凡人的幸福;又如持漿而立的孤舟蓑客,白浪漪漪處,群山奔湧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