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杂忆》:关于信息记录传播的规则

季老在书首页里的祝词里边说:

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

是和泪写成的。

我能够活着把它写出来,

是我毕生的最大幸福,

是我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

愿它带着我的祝福

走向人间吧。

它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

而是一面镜子,

从中可以照见恶和善,丑和美,

照见绝望和希望。

它带去的是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

一片赤诚。


《牛棚杂忆》:关于信息记录传播的规则

按书中描述,在那为期十年的浩劫里,季老本有机会避过那场噩梦的,但因存着那么点犟劲,那么些骨子里的义正辞严,他终也成了那个时代里边最为常见的知识分子文化人。

无可避免的,他和所有人都站在了一块,他曾经历的,其他所有人也经历了。挨批遭打,背语录坐喷气式,所有都从不熟悉渐次变成了熟悉。可奇怪的是,在这整个转变过程中,他们竟是从没真正质疑过什么,好像自己就是该被打倒批斗的“走资派”和“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哪怕什么都没有做过。可在一声声的呵斥中,一次次不把人当人的折磨后,他们竟是都已相信了。

《牛棚杂忆》:关于信息记录传播的规则

那是真正相信吗?

不,那是不得不相信,因若不这样,很多人都会坚持不下去。那个时代,只有认为自己真正的有罪,才能像个牲口一样的去接受那些非人的折磨。那个时代,你也决不敢妄想别人的同情,因为同情也是罪,也是“走资派”,到时罪的不只你,甚还会罪那个一时心软的路人。那是个处处讲理的时代,那也是个毫不讲理的时代,因为没人能知他们所正奉行的,是个怎样的道理。

可在那个时代结束后,季老等了好久好久,都没等到一本真正记述那个时代的小书。

为什么会没有一本真正记述那些罪恶与无情的书呢?是因那个时代不该被文字记述,还是那些能够将其述诸文字的人都不敢再去记述?他们是怕岁月再重来,还是在怕自己重忆起?不知道,哪怕能知他们心中的愤懑,但是对于为何没有一部真正记述的文字,无人能清楚。但是长达十年的灰暗,波及整个民族的灾难,不该就这么轻易被遗忘。好如季老祝词中所表述的那样:它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恶和善,丑和美,照见绝望和希望。

关于对这面镜子的期待,季老在书的序言中写道:“我期待着有人会把自己亲身受的灾难写出来······这场空前的灾难,若不留下点记述,则我们的子孙将不会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将来气候一旦适合,还会有人发疯,干出同样残暴的蠢事。”

《牛棚杂忆》:关于信息记录传播的规则

那么,为了防止这类蠢事的再发生,经由十六年的等待和思考,季老终于决定由自己来记述。而此一旦决定后,季老所想的问题,就变成了

该以什么标准来记述。是带着自身情绪的渲染,还是实事求是,决不添油加醋?

这非事后的算账与报复,而是是想为后人留下一笔可做思考的宝贵财富。既如此,那就绝对不能带有太多的个人色彩,否则不仅不能达到警醒的目的,甚还会适得其反,让人觉得这不过是秋后算账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所以季老又在文中立下了自己记述的标准:“我决不说半句谎言,决不添油加醋。我的经历是什么样子,我就写成什么样子。增一分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不管别人说什么,我都坦然处之,‘只等秋风过耳边’。谎言取宠是一个品质问题,非我所能为,亦非我所愿为。”

《牛棚杂忆》:关于信息记录传播的规则

正因是有这样的标准,我们才能看到一个真正无规无矩、无思无考的十年,才能在相隔久远的时间后,真正了解那十年间的知识分子都经历了怎样的残酷。而这种真实的记述和表达,不管以前或现在,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极为发达的今天,若是我们不能去为自己的言行立下一个相对的标准,只一味地跟随大流、为取宠而迎合他人;或者任由自己去曲解编造与事实相反的东西,那必将会得到一个极为不好的结果。

以前,他们行恶尚且是有话语做支撑,哪怕直到现在也没人能解释得清那两句话真正的含义,但是他们终也没有蒙着面的隐藏着。今天则不同,若是隐在屏幕之后的我们没有道德和规则的约束,人云亦云,人不云亦云,那么相较无所不为的“红卫兵”,我们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因这些隐藏暴力造成的惨剧,数年来已是不胜枚举。

《牛棚杂忆》:关于信息记录传播的规则

经由十六年的等待和思考,季老强忍着愤懑,终于写下了这本记述事实小书。所以我们应该记住的是,灾难的目的不是让人去回忆心伤,而是在那灾难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东西,然后拿它指引我们不断地向前。哪怕会在某个阶段走进一条曲折的道路,但因有它的指引,我们终也再能转回到正途。而我在这场灾难记述中所找到的,便是信息记录传播的规则和意义——据实而述,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则太少。谎言取宠是一个品质问题,非我所能为,亦非我所愿为!

最后,再与大家分享书中的一句话:现在人们有时骂人为“畜牲”,我觉得这是对畜牲的污蔑。畜牲吃人,因为它饿。它不会说谎,不会耍刁,决不会先讲上一大篇必须吃人的道理,旁征博引,洋洋洒洒,然后才张嘴吃人。而人则不然。我这里所谓“非人”,决不是指畜牲,只称他为“非人”而已。

希望我们都不会成为信息时代里的所谓的“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