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您读《资治通鉴》:战国第一位猛人——吴起(上)

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左宗棠

水灌晋阳,三家分晋。这之间接近四十年的时间,在《资治通鉴》里都记录了些流水账,这四十年流水帐里近乎三分之二的篇幅其实都为一个人列传,谁呢?战国第一位猛人,杀妻求将——吴起

陪您读《资治通鉴》:战国第一位猛人——吴起(上)


历史上杀妻的人不少,但能出名的不多,比如三国刘安,杀妻送与刘备吃?或者赵胜,杀小妾。但如吴起一般的名人,就太少了。尤其新社会,女性地位升高,早已是男女平等的世界,所以我们只聊历史,不拿男女权说事,也不以上帝视角评价问题,我们只聊吴起这个人。

关于杀妻求将是吴起一生的标签,在吴起之后有很多猛人出现,以至于对历史稍微陌生些的人,都不知道吴起干了点啥,但说起杀妻求将,多数人眼睛马上就泛起灿烂的光芒,说“我知道,我知道。对对,就是那个。为了当官把媳妇杀了那个谁。”

陪您读《资治通鉴》:战国第一位猛人——吴起(上)


《资治通鉴》中写道吴起,便起于杀妻求将。吴起是卫国人,在鲁国当官。有一天齐国人打来了,鲁侯想用吴起当将军,对抗齐国——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吴起是有才能的,而且鲁侯是知道吴起有才能的。

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人疑之——司马光没写,鲁候疑之,而是鲁人。这里其实可以有一波分析,情况有俩种。

陪您读《资治通鉴》:战国第一位猛人——吴起(上)


一,吴起自己知道自己有才能,他认为他把自己来自齐国的夫人杀了,就可以拜将封侯,走向人生巅峰。

二,鲁人对吴起说,鲁候要重用你,让你带兵阻止齐国的进攻,但你夫人是齐国人,鲁候对你有二心,所以你看着办。

于是乎后面就都一样了,吴起杀妻求将,大破齐师。

陪您读《资治通鉴》:战国第一位猛人——吴起(上)


如果故事就这么结束了,那吴起这人也没什么可以洗白的,但大破齐军,可能连个开始都算不上,也许就能算个楔子或者序。

接下来发来了有史记载以来,第一例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先聊一下吴起是个什么人,吴起这人算得上年少有志。怎么讲?首先他是富二代,家里比较有钱,但吴起不愿做一个尸位素餐混吃等死的二代,于是乎各种送礼想当个官一展抱负。

为何说是一展抱负呢?因为如果当官只为财,吴起根本就不需要。但是战国时候没有科举,不能考公务员。吴起散尽家财也没当上官,街坊邻居乡里乡亲三姑六婆或者他母亲,可能或善意,或恶意的都嘲讽或者劝谏过他。至于情形如何诸君皆是俗人应该都略知一二。

陪您读《资治通鉴》:战国第一位猛人——吴起(上)


这里说吴起少年有志,哪里受得了这些侮辱?便于母亲身前立誓,不当卿相,绝不回卫。跟很多打工的少年一样,意思就是说不混好了,绝对不回家。吴起更狠一点,不混好就不回国!

吴起离国出走之后去了曾子的儿子门下学习儒术,曾子是孔子的弟子,那吴起算得上孔子的徒孙。那时候虽然百家争鸣,但是在孔子的名声还是很高的。不得不说吴起的路走得很漂亮,钱财不能让他当官,那名家弟子应该可以了吧?

陪您读《资治通鉴》:战国第一位猛人——吴起(上)


但事与愿违,吴起母亲去世,吴起因为曾经发过的誓,没回去守孝。被曾申踢出了师门!毕竟儒家的思想,忠臣良将出于孝子之门。可惜那时候还没有独尊儒术。

被赶出师门的吴起,从此弃文从武。也不知跟谁学了兵法,并且在鲁国小有名气。这个司马光没说,笔者也不知道。诸君若有知者,可以相告。但推论上应该是孙武后人的兵法。

陪您读《资治通鉴》:战国第一位猛人——吴起(上)


背景讲说完,可以说兔死狗烹的问题了。吴起大破齐师后,就有“忠厚老实,忧国忧民”的忠臣跟鲁侯进言了,大概是这么说的“吴起这个人啊,以前在曾申门下的时候,他娘去世,他不回去守孝,被逐出了门墙。如今又为了当将军把自己妻子也杀了。实在是个残忍刻薄的人。”——道德上的打击。

“忠臣”又进言说“咱们鲁国是个小国,如今因为吴起的关系,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名声在外,其余诸国以后都应该想办法对付咱们了,大王早做打算。”——利益上的打击。

陪您读《资治通鉴》:战国第一位猛人——吴起(上)


实话实话,各个时代各个国家都不缺这样忧国忧民的“逆耳忠臣。”国家有难的时候都见不到人影,危难一解除马上就跑出来“忧国忧民”了。只不过这是有记载的第一例,堪称后世楷模,先道德打击再利益打击,管你有没有功,不被打倒都怪了。

不过吴起没有被打倒,到不是他厉害,是他跑了。跑到了魏国。三家分晋中的一家。此后三十年,便是吴起的三十年。纵横天下,驰骋诸国。

预知后事如何,请关注作者,作者将以年为单位,陪着衮衮诸公,读一遍《资治通鉴》,讲述自己心中的历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