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旭:弄懂社群思维之前别盲目做社群

在不懂社群为何物的情况下就盲目做社群是一种悲哀,尤其是希望要通过社群实现变现的人。相信现在几乎每个人都至少有10个微信群,甚至20+个群等,你会发现有效的社群很少,屏蔽的社群很多,群里基本上没有太多有价值的内容,只是慢慢沉寂,然后死亡在手机中。

而做营销推广的人中,很多人都是在不懂社群为何物的情况下,去做社群、运营社群,且有的人搞得一塌糊涂。群死了,就建新群,来来回回,却没有一个运转起来的群。有一些还算不错的社群,是因为他们在社群的发展过程中做对了一些事情,一些符合社群规律的事情。但是,大家对于社群的本质和精髓并没有真正掌握,更没有形成思维体系,所以很多时候会觉得社群做起来很累,而且常常感到事倍功半。

如果大家够真正了解社群的本质和规律,形成真正的社群思维,相信一些社群一定不是目前的发展水平,一定会具有更大的潜力,爆发出更大的能量。

很多人急于变现,更可怕的是,很多人花了大量的精力与资源投入进去,搭建自己的变现社群,真正实现的寥寥无几。在不懂得社群是什么的情况下,很多人贸然地推进社群的商业化变现,直接的结果就是使社群分崩离析。

首先,社群是一种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精神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

其次,有效的社群会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来保障社群成员的个体利益,将成员个体利益与社群整体利益有机结合、同步发展,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并形成一致对外的利益共同体。但这种利益共同体需要建立在共同价值的基础上才能长期稳定地运行。

最后,社群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重视人的精神需求、关注人的价值观、打造精神联合体和利益同体的思维方式及能力。

搭建社群是要为进群的人去服务的,也就是所谓的获取用户。而愿意进群的人肯定是你们之间有着共同价值观或者利益共同体的。想要让群持续的运转下去就需要相应的长效机制去保障群成员的利益,包括活跃用户,并把用户长久的留存。当社群在你所搭建的整套闭环中良好运营时,群成员获得了他们所希望得到的价值或服务,那么他们就会去推荐、去传播、去支持你!

想清楚你搭建社群的原因、目的、如何达成、怎样规划,需要什么样的内容活跃、需要什么样的机制留存、需要什么样的方式二次传播等等,都是我们想做社群营销的人思考的。


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指出:


每一种新的媒介产生,都会改变我们感知和认知的方式,以及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就像21世界最火的互联网,它的出现,突破了原有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们信息传播的边际成本近乎为0。而近期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随时随地的信息传播。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身份验证,地理位置等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交的真实性和信任感,使得原先互联网社区的弱关系加强,将线上的互动和线下的生活融为一体,而因此聚集的用户群体,被称之为“社群”。


社群是什么?


社群是基于传播媒介聚合到一起,进行信息传播、情感交流、文化和价值共享的用户群体。说道社群,很多人会想到乔布斯的苹果,雷军的小米,或者说是罗胖的“罗辑思维”和罗永浩的“锤子手机”。这些案例正是社群成功运用的典范,也正是它们,让越来越多的人研究由社群衍生出来的经济,也就是“社群经济”。


主要改变如下:


1. 用户参与的生产模式


阿尔文·托夫勒在2006提出“产消者”的概念,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融合。而社群成员就像产消者的进化版,具有消费者、传播者和生产者三重身份。这种用户参与和协作生产的机制,正好符合了移动互联网求新求快的竞争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和精细化,而社群的存在,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


以小米为例,小米以用户参与为核心,建造了粉丝用户的自生产、自传播和自消费的循环式社群商业模式。如果MIUI是小米的护城河,那么米粉就是护城河里的鱼、草,使得护城河常年清澈。而由于很多社群成员一般都是崇尚一种精神,例如米粉崇尚“发烧”,罗辑思维的“求知”,不局限一个产品或领域,所以小米社群的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因此造就了小米路由器、电视、电脑等发烧产品的成功,这也是社群的另一大优势——可复制性。


2. 品牌社群的营销模式


由于社群的特性,重新定义了传统的营销理论,将理论中的关系营销、情感营销、体验营销和口碑营销充分融合,重塑了品牌、社群、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1)品牌社群营销相比传统营销,具有实时互动性


通过社群这座桥梁,企业可以与消费者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实时互动在社群互动,在过程中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提高品牌忠诚度和持续消费力,从而提升品牌价值。就像用户在公共社交平台上,只要@小米,就会有工作人员对你进行回复。


(2)品牌社群营销注重参与性


互联网时代,最廉价,有最有效的传播就是口碑传播,就像前不久刷爆朋友圈的釜山行,很难想象一部丧尸片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而社群中的成员正是天然的口碑传播者。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激活用户参与,激发社群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弱化自身的“管理者”“领导者”意识,满足用户需求,做到极致体验,才能给这些天然传播者传播的动力。


就像小米手机以“和米粉做朋友”为己任,让粉丝参与开发和传播,不断激发和满足粉丝需求,不断升级产品保持粉丝参与热度并实时响应粉丝反馈,打造精细化服务体验,从而使小米品牌在智能手机的红海大战中异军突起。


3. 体验至上的消费模式


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这些社群特征,形成了体验至上的消费模式。传统的体验经济强调消费过程的服务体验,体验处于生产消费链条的下游环节; 而社群经济是体验经济的发展,将体验要素渗透到整个产业链条的生产、营销、消费多个环节,包括:产品功能体验、情感体验、消费情境体验等。


针对产品功能体验

针对情感体验

针对消费场景体验,

总的来说,社群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产营销体系的各个环节,证明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的重要性。

在这个到处都倡导用户体验的时代,

打造社群经济,

无疑是通往极致体验的便捷之路。

【本文由“崔旭社群频道”发布,2020年3月1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