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货囤货,怎么囤都是错

0-6岁的育儿百科全书

北美全职带娃老司机教你轻松育儿套路

前两天我家榨汁机先生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和世界的疫情数据分析的科普文章(有兴趣可以戳这里《在这场全球病毒大考中,中国是真·学霸| 数据说话》),留言区很有意思,和他讨论数据模型的没几个人,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文章最后那张“囤货图”上

囤货囤货,怎么囤都是错

大家都纷纷表示:怎么都是零食呢?再说这点儿东西哪里够啊,太少啦太少啦!不够吃一周的呢,要多屯米面油,各种肉,把冰箱塞满啊!

这件事我觉得我得解释一下,首先呢,照片上这些东西只是囤货的一部分而已,米面油也全都有,只不过没搬上来。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我们俩真的不爱囤货……即便是北美疫情发展这么快,加拿大卫生部已经明码呼叫大家去囤积点居家隔离的必要物资了,我和榨汁机先生也努力的在买东西,但是跑了好几趟超市,囤货效果实在差强人意:大米买了两袋,食用油买了两桶,各种肉类各买了几大块,面粉并不想买,因为我们俩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根本懒得做面食,另外罐头不好吃,也不想买……逼得我们不得不买了不少零食充数,并且连零食也买不太多,所以囤到现在,冰箱其实还有很多空间,但是我们已经觉得囤不下去了……对于灾难的恐慌完全压不过对“囤多了浪费”的抗拒,感觉我们俩的贮藏欲望还远远不如家里的小仓鼠强呢!

钱不是问题,家里空间也足够大,但怎么就是对囤积“超出日常需求”的物资有心理障碍呢?

因为啊,之前在美国生活的七八年,就是我们被“囤货”两个字坑苦了的七八年,被商业资本玩儿到极致的消费陷阱割了一次又一次的韭菜,现如今已经囤出心理阴影来了……

刚到美国的时候,我会觉得这地方简直购物天堂,遍地是白菜可以捡,到处是羊毛可以薅,感觉一年有大半年都是打折季,商家永远都在跳楼出血大甩卖,买越多赚越多,你不多买就是你的损失,所有商家都在鼓励你趁着打折提前把未来需要的东西买好:

衣服在季末清仓的时候买,可以买到一两折的低价,满50就送25的券,满100送50的券,然后再给你打上全场7折

小包装和大包装的单价天差地别,同样型号的尿布,你买32片的小包装,就要0.78元一片,但是如果你买160片一大箱,只合0.25元一片

复活节黑色星期五更是囤货狂欢,平时感觉肉痛的玩具、书籍、游戏、电子产品,此时价格恨不得拦腰砍一半,赶紧把一年的需求都在此刻囤了吧!

costco这种店就是鼓励囤货的集大成者,无论什么东西都超大包装,苹果梨子成箱卖也就算了,连牙膏都要5支起卖,每支都超大号,买一次够你全家刷两年牙。虽然看着夸张,可是架不住单价便宜啊,所以即便需要会员费,那也是全美最火爆的零售店。

在这种消费环境里,感觉自己不囤货就是傻子:

啊,亚马逊上有机婴儿食物打折啦!平时有机的东东那么贵,不这个时候多囤点啥时候囤?赶紧下单两箱果泥和三打米粉!

哎呀呀,尿布优惠这么多,虽然孩子还没出生,每个号码买一箱肯定是没错的!

天啊,这家店居然寄给我一张全店6折的优惠券,虽然现在并不缺衣服穿,那也不耽误我屯下一季的呀!孩子长得快着呢!

不行了不行了,玩具大清仓,买一送一,太难得了,虽然娃儿还在吃奶,但是有些基本款玩具肯定是要玩的,囤囤囤!

……

所以有那么几年,我家的各种箱子柜子里,都堆满了“捡便宜”囤的货,尿布箱摞成山,洗发水沐浴露排排站,适龄不适龄的玩具满坑满谷,娃还不满一岁,我连他三岁的衣服都屯好了!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在省钱,后来发现,我的绝大多数的囤货行为都是巨大的浪费,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

首先,我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变化

囤货本质上基于“未来我会需要的东西”的一种预测,但是大家都知道,“预测”这种事情,错误的概率总是会更大一些,黑天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怀孕的时候给孩子买的尿布,觉得自己估计的已经很保守了,结果娃生下来胖得爆表,三百多片还没穿就已经小了。

娃刚会拼两三片拼图的时候,打折时一激动给娃囤了很多12片,24片,36片的拼图,预备等娃聪明了慢慢解锁,结果娃长大聪明了也挑剔了,只接受汽车主题的拼图,其他的碰都不碰……

有一阵觉得小男孩穿背带裤很可爱,于是趁打折囤了很多条,没想到娃如厕训练结束后,穿脱背带裤完全就是灾难,只好全体搁置。

白菜价囤的很多洗发精沐浴露,结果使用速度比我想象的慢很多,还剩很多瓶就突然要跨国搬家,这种便宜东西根本就没必要千里迢迢的寄走,只好白送人。

我囤过最奇葩的东西是避孕套,下单的时候心想反正这东西保质期辣么长,肯定用得完,没想到半年之后就决定生老二,生完就做绝育了,套套还剩一抽屉,非常尴尬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提前囤的结果绝大多数都是产生各种悲剧,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

其次,我没有办法避免“边际效益递减”现象

“边际效益递减“是个经济术语,但是可以充分解释人类贪婪的本质:同样的事情,人们做得越多,它带给人们的满足感越少。

这个效应放在“吃”上面尤其明显,无论什么山珍海味的东西,一旦吃多了就很快变得不那么好吃,再逼着自己多吃一点甚至变得腻烦恶心。

所以,你一旦囤了很多某种吃的,你就会为了消灭掉这种食物而吃的量很多或者次数很频繁,然后这种食物在你这里就基本毁了。

榨汁机先生有一阵特别喜欢吃一种金枪鱼罐头,拌着老干妈吃,感觉爽歪歪,有一次他一激动就囤了一箱……然后这一箱吃了两年都没吃完。

costco有一种家庭装的薯片,买起来特别划算但是我从来不敢买,因为实在太大一包了,每次我家都是吃了一半就吃不下去了,然后剩下的就受潮软掉了,并且好一段时间不想吃薯片。

前年带孩子去玩拉斯维加斯,逛了一个很有特色的mm巧克力豆工厂商店,买了好几罐mm豆做纪念品,到现还剩很多,孩子们一开始还惦记吃,吃了几次就完全没兴趣了。

甜食都是这种效果,更甭提水果蔬菜了,就连车厘子也是会吃腻的,前几年家里经济条件刚好一些的时候,我就有暴发户心态,每次去超市都买一大袋车厘子,感觉实现多年愿望。结果第一二次还都能吃掉,然后就越吃越少,甚至最后发生了买了一大袋放冰箱里但并不想吃,最后烂掉这种事……作孽作孽!

这样的血泪教训简直太多太多,导致我现在买食物都非常的克制,再怎么喜欢吃,也只买一点点,吃完后尽量间隔时间长一点再买,绝不囤食物,避免因为摄入量太大而让味觉麻痹,最终毁掉这种食物给自己带来的美好。

还有,我的记忆力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了,那是你囤的东西不对,为啥要囤一些容易有变化,或者容易腻烦的东西啊,囤一些基础款嘛,可以存很久,并且生活中总是能够用到的东西,譬如说卫生用品啊,清洁用品啊,或者文具啊之类的。

道理确实没错,但有一个问题大家经常会忽略,就是你囤的东西你经常会忘记。

每个人的记忆是有极限的,记人如此,记东西也是如此,如果你家爱囤东西,那么不可避免的家里东西就会特别多,然后你的大脑空间就会不够用,它就会把记忆中比较久远的囤东西的信息删除掉,让你根本不记得你囤了这样东西,然后你就会不知不觉的把一个东西囤很多次,造成更多浪费。

记得我家在美国跨国大搬家的时候,除了很多瓶洗发水,另外还收拾出了大概8包打印纸,二十多个不同型号的透明胶带,3盒蜡笔,2套水彩笔,十几只牙膏,五六盒各种size的密实袋,以及三大包洗衣球共200多个……都是不同时期买的又放在了不同的地方被遗忘了的囤货。

搬家太远带不走,最后只好全都送了人……还真是不如当初老老实实的,买多少用多少更省钱,更省了很多找特价的时间和精力。

最后,这个世界更新换代的速度比我想象的快

正所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消费品永远都是最新最酷最前沿的最香

而在这个高速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年代,囤东西真的不是个明智选择。

举个栗子,我曾经趁便宜囤过很多的超薄网面卫生巾,那也是我当时觉得最好的卫生巾了,感觉这种东西应该是足够安全肯定能用完的 ,结果还是悲剧了,因为没过多久更舒适更好用的液体卫生巾上市了,不久后我又打开了“卫生棉条”的新世界大门,再用回之前囤的那简直就是折磨……

尤其是电子产品耗材的囤货,简直个个是悲剧:我囤过许多的DVD影碟、用来刻盘的空白碟,囤过好几块移动硬盘,囤过打印机墨盒。可想而知,囤了不久就发现自己是傻子……

包括服装也有这个问题,我之前给妹妹囤的很多衣服她都不肯穿,因为最近一年北美女娃童装潮流突然变得特别浮夸,女孩子衣服上如果没有blingbling的亮片那简直是弱爆了……

这世界变化太快,你囤的东西是买入价很便宜,但问题是它便宜很可能是有原因的,因为未来很有可能是会跌啊,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囤货和买股票的风险也是差不多了。所以囤货有风险,贪便宜需谨慎啊!

就是因为这些年吃了许许多多囤货的亏,明白了商家想尽办法让你多买多扔多浪费的套路,所以现在我已经心若止水,对囤货永远充满警惕,再怎么打折特价促销也无法让我多买东西。自打按需消费之后,生活少了许多烦恼有没有!

所以到了现如今,即便是疫情眼看就要爆发,我也不想因此而盲目的把家里堆满,一旦一样东西买的量比较多,我就会习惯性的出现危机感:天啊,出点啥事用不完怎么办啊,堆在那里是多么的占地方堵心啊!

可是不囤货又没安全感怎么破?

最后,想来想去……还是多买几卷卫生纸吧,这东西无论囤多少都没毛病:总是需要用不会改变,不存在“用腻”的问题,而且体积超大永远不会被遗忘,不但用得快还不过期,不可能会出现浪费问题,简直是完美的囤货对象啊!

现在终于有点明白老外为那么爱囤卫生纸了啊……

囤货囤货,怎么囤都是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