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有免死金牌嗎?不,沒有

近日,特斯拉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國產Model 3上的HW3.0芯片“偷樑換柱”成了HW2.5,深感被欺騙的消費者紛紛湧入特斯拉官方微博下抗議、索賠,在被車主指責“對顧客撒謊,涉嫌欺詐”後,馬斯克不但沒道歉,反而在社交媒體上含沙射影地暗諷中國消費者“無理取鬧”。

這場“換芯門”醜聞讓馬斯克形象盡毀。車主欲集體起訴,媒體口誅筆伐,特斯拉被工信部約談的消息一度衝上了熱搜。有人總結了特斯拉的“三宗罪”:松下電池與LG電池混賣、HW2.5與HW3.0芯片混裝、電池自燃甩鍋給松下。

當初被捧得多高,現在就摔得多狠。曾被粉絲敬若神明的馬斯克,與中國市場的關係瞬間從蜜月期跌入了冰河期。


世上沒有不倒的人設

過去一年裡,為了推進特斯拉在華國產事宜,馬斯克曾不止一次來到中國,處理公事之餘不忘現身街頭享受美食——上海街頭啃煎餅果子,帶著女友去簋街涮火鍋,還曾在北京有名的包子鋪被“街拍”,與路人有說有笑,親和力十足。在網友曬偶遇馬斯克的推文下,他與網友熱情互動,盛讚北京包子“非常好吃”。

特斯拉有免死金牌嗎?不,沒有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工時,馬斯克曾信誓旦旦地宣稱自己“非常熱愛中國,願意多到這裡來”。向首批社會車主交付國產版Model 3時,他難掩激動,當場“尬舞”。

面對這位看似真性情的“鋼鐵俠”,中國消費者捧出了真金白銀和一腔熱忱。

近年來,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版圖穩步擴張。2016年Model 3正式發佈時,排隊訂車的場面堪比蘋果新品發售,搶購成功的中國車主在社交媒體上曬出訂單。特斯拉Model 3深陷產能地獄、一車難求之際,還有“黃牛”高價倒賣預訂名額。

2019年,中國市場為特斯拉貢獻了13%的全球銷量和近30億元營收。即使是車市整體下滑近80%的今年2月,特斯拉仍然以3958輛的銷量,吃掉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三成份額。

面對紛至沓來的Model 3訂單,口口聲聲“熱愛中國”的馬斯克或許沒有想到,有一天可能會與這些訂單的主人對薄公堂。

春節前後疫情爆發,各大自主品牌和合資車企紛紛在第一時間捐款捐物,支援湖北。特斯拉卻遲遲沒有動靜,只是宣佈國內所有車主可以在疫情期間免費享受充電服務。在輿論壓力下,特斯拉又宣佈捐款500萬元,但此事仍然讓馬斯克遭到了“全網聲討”。

3月7日,全球疫情大爆發之際,馬斯克卻在推特上發了一句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評論:“新型冠狀病毒恐慌是愚蠢的。”這個不負責任的言論發佈短短几秒後就被點贊轉發數十萬,被無數網友“回懟”。

更讓車主“粉轉黑”的是,特斯拉近期頻頻被曝光的“掛羊頭賣狗肉”和“偷工減料”。

除了在部分Model 3上違規裝配HW2.5芯片,部分國產版Model 3還被發現裝配的動力電池並不統一,分別搭載了松下和LG的動力電池,實際使用中兩者的續航里程相差20公里。還有數十位中國車主發現自己購買的進口Model 3車身型號與實車不符。以至於有人自嘲,買特斯拉能享受什麼級別的續航里程和自動駕駛體驗,全憑運氣。

一向在社交媒體上異常活躍的馬斯克,這次罕見地沒有發聲。他的漠視和冷淡態度,與以往精心打造的親和形象大相徑庭。

接踵而至的負面消息,讓馬斯克頻登熱搜榜,只是這次“紅得發黑”。曾號稱“不會支付任何廣告或代言費用”的特斯拉,如願以償地以零預算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有網友諷刺馬斯克的營銷風格就是“划船不用槳,全靠浪”,然而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特斯拉有免死金牌嗎?不,沒有

網友嘲諷特斯拉另類的營銷風格 來源:微博


一再被挑戰的底線

特斯拉正式進入中國市場6年來,曾不止一次與車主發生不愉快的碰撞。

2018年,時隔兩年之久,河北邯鄲的特斯拉車主高巨斌終於等到了一個說法。2016年,他的兒子在開特斯拉時遭遇車禍身亡。他將特斯拉告上法庭,認為特斯拉誇大宣傳自動駕駛功能,才是導致車禍的元兇。經過一年多的調查取證,特斯拉終於承認車輛在案發時處於自動駕駛狀態。

一位特斯拉的早期車主告訴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特斯拉剛進入中國時,因為產能問題,給出的交車時間被再三延遲,不少人都選擇了理解和接受。但車禍發生後,他們曾多次幫高巨斌跟特斯拉溝通,“特斯拉的處理方式讓不少老車主都覺得寒了心”。

這讓他們覺得,曾經能夠與之產生聯繫和共鳴的品牌,“和它之間的那種感情就此斷了”。

2019年10月,杭州一輛特斯拉在維修中心自燃,13輛停放在維修工廠的特斯拉不同程度受損。特斯拉官方卻對車主置之不理,維修中心只同意把車修好,再賠償每位受害車主5000元。當年4月,一輛Model S在上海某小區地庫自燃爆炸,特斯拉足足“冷處理”兩個月後才給出一份語焉不詳的報告。馬斯克還在社交媒體抱怨媒體“雙標”,指責他們過分渲染特斯拉自燃事件。

從2018年後半年開始,特斯拉在14個月內反覆調價7次,也曾激起老車主的強烈不滿。

就連2014年4月馬斯克第一次訪華前夕,等待他的也不是歡呼和掌聲,而是一場由23名非京滬地區特斯拉準車主掀起的,對交車順序不滿的集體“維權”行動。

收到律師函後,時任特斯拉全球副總裁、中國區負責人吳碧瑄迅速向車主發郵件解釋,但“維權行動”仍愈演愈烈。這背後是特斯拉在中國並不順利的開場。訂單量不斷上漲,體驗店和售後服務中心的建設卻進度遲緩,充電設施等配套網絡也遲遲未能設立。

即便如此,馬斯克仍然是特斯拉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

在特斯拉的早期“種子用戶”裡,不乏新浪CEO曹國偉、小米創始人雷軍等明星企業家,他們的推崇也將馬斯克和特斯拉推上“神壇”。雷軍2014年兩次到美國拜訪馬斯克,“我們乾的好像都是別人能幹的事情,但馬斯克乾的別人想都想不到 ”。

不少特斯拉車主告訴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下決心購買特斯拉,馬斯克是其中的關鍵一環。對許多特斯拉忠實擁躉者而言,他們喜歡的不只是車,更是車背後那個瘋狂而怪異的天才。

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被原諒無數次卻又一再挑戰中國消費者底線的馬斯克,這次還會有同樣的好運氣嗎?


鋼鐵俠走下神壇

馬斯克從來都不是省油的燈,面對“換芯門”不以為然且略顯強硬的回應,不過是他的故態復萌。

他從來不按常理出牌。2019年1月,馬斯克因在社交媒體上“口無遮攔”而涉嫌操縱股價,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拉下了特斯拉董事長的位置。即便如此,他仍態度強硬,未表現出絲毫悔意。

他掌控欲和攻擊性十足,為了滿足自己的強迫症和完美主義,他在“產能地獄”期間,將特斯拉打造成了一座工作時間和工傷率遠超平均水平的“血汗工廠”。

他的暴脾氣同樣名聲在外。美國《連線》雜誌曾在報道中提到,馬斯克的管理風格,在特斯拉內部滋生了“無數怨恨和敵意”,那些花大價錢招攬來的頂尖人才,在“惡魔老闆”的打壓下,不得不另尋出路。

特斯拉有免死金牌嗎?不,沒有

經常口無遮攔的馬斯克

在馬斯克的個人故事中,離不開各色鮮明的標籤:極度工作狂、完美主義、抗壓堅定、永不妥協、偏執刻薄。

作為硅谷統治階層裡功成名就的一員,他遊走在上天入地和普羅大眾之間,成為科技圈和汽車圈的“頂級流量”。但同樣,他對迅速實現目標的執著追求,也給特斯拉埋下了一顆隨時可能爆炸的暗雷。

據美國商業媒體Business Insider近日報道,多位已經離職和仍然在職的特斯拉員工稱,雖然特斯拉汽車的技術值得肯定,但製造工藝卻讓人不敢認同。在產量和質量的平衡之間,特斯拉往往選擇犧牲後者。

一名前特斯拉員工表示,同事們不會標出刮劃和凹陷等小問題,而是寄希望於下一道工序的同事發現它們,有時上司甚至會告訴他無須理會發現的問題。在被大量機器人取代人工的自動化工廠中,一位員工透露,特斯拉機器人的可靠性還不如當年豐田與通用的合資公司。

特斯拉有免死金牌嗎?不,沒有

特斯拉佛利蒙特工廠 來源:Business Insider

內飾簡陋、做工粗糙、天窗漏雨、車門接縫不均勻、外觀覆蓋件高低不平等小問題,早已是特斯拉眾所周知的“特色”。有車主抱怨,特斯拉後備箱的車縫寬到彎腰就能看到裡面裝的東西。此前有特斯拉員工爆料稱,主管要求他們用電工膠帶修復車身外殼和塑料支架上出現的裂縫。

一位Model 3車主告訴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在他看來,特斯拉更像是一臺大型玩具。“如果你比較在意質量和做工,就不要買,這方面花費的精力和時間會讓你很不爽。”

某種程度上,“換芯門”的爆發正是特斯拉一直以來品控鬆散、做工粗糙的惡果。過去的忠實粉絲可以對此寬容,但當特斯拉試圖在中國開拓更大的市場,更廣泛的消費群體未必會為馬斯克的個人魅力買單。

走下神壇,馬斯克將面對一個迥然不同的中國市場。


品牌不是“免死金牌”

中國市場對特斯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9年,剛走出產能地獄的特斯拉又遇需求危機,股價連連被做空,破產和被收購傳聞此起彼伏。正是在中國支持下飛速落地的上海超級工廠,讓處在破產邊緣的特斯拉涅槃重生。2019年,特斯拉在中國全年上險數達到45372輛,其中Model 3賣出33903輛。

特斯拉在中國的成功,離不開馬斯克個人的影響力。

他身上有如鋼鐵巨人般的瘋狂與創新,決定了連同他的品牌一起,售賣的並非汽車本身,而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對科技創新的信任感,以及一種對未來的大膽想象。

正如20年前蘋果用iPod敲開用戶的大門,又接著用iPhone、Macbook打造了一個讓消費者無法自拔的蘋果生態圈,並藉此建立了難以被撼動的商業帝國。如今人們將馬斯克比肩喬布斯,也是看中了他們給予各自品牌難以取代的創始人烙印。

然而,在喊出“沒有中國的支持就沒有特斯拉”這句肺腑感言後,不過短短2個月,馬斯克卻像是換了另一副面孔。

在中國市場太過順風順水的馬斯克,似乎並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換芯門”仍在持續發酵,不少潛在用戶直呼“脫粉”,決心抵制特斯拉。

在一位汽車行業人士看來,特斯拉的“流量體質”導致這次事件受關注程度很高。雖然這次曝光引發了用戶的詬病和反彈,但憑藉特斯拉品牌在國內市場的認可度和受歡迎程度,不會因為一兩次的問題事件對銷量產生實質影響。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在同等價位的選擇中,國內還沒有能夠與其競爭並受到大眾廣泛認同的產品。

但理性的資本市場,並不會無止境地為馬斯克的任性買單,用戶的寬容也總有盡頭。

此前馬斯克屢陷“亂髮言”風波時,業界就已經有人討論:如果沒有馬斯克,特斯拉是否會更好?特斯拉是否仍然需要馬斯克?

歷史上,那些同樣高喊著“中國最重要”口號的傳統跨國車企,在面臨質量或服務方面的危機公關時,品牌和實力都不會成為“免死金牌”。

2013年,在多次維權未果後,湖南保時捷車主郝鋼在4S店門前佈置起靈堂,決定為那臺差點奪走他生命的保時捷卡宴越野車舉辦一場葬禮。

師出同門的大眾汽車,因DSG雙離合變速器頓挫、異響等問題被消費者多次投訴,但大眾早期並不承認DSG變速器存在缺陷,反而將矛頭指向中國的路況。在北美、中國臺灣省等地區大面積召回後,大眾汽車的區別性召回也讓它登上了當年央視的3·15晚會。隨後,大眾不得不宣佈召回38萬餘輛缺陷汽車。

一年前,曾掀起巨大行業風暴的“奔馳女車主哭訴維權”事件,不僅推倒了4S店收費亂象的多米諾骨牌,也讓奔馳的品牌形象受到巨大負面影響。

面對競爭對手的強勁崛起和中國消費者的日益理性,特斯拉的光環正在消散。在粉絲主導的輿論場裡,人設的崩塌時有發生。馬斯克和特斯拉過去的玩法能否繼續奏效,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唯一能確定的是:即使是“鋼鐵俠”,無視用戶也終將走上末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