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何害怕下樓梯?家長彆著急,視崖實驗告訴你原因

文|小梅媽媽

朋友小華一直以為自己的孩子比較大膽,因為孩子總是比較活潑且樂於嘗試,結果最近發生的事情卻改變了她的看法。

那天孩子想去樓下的小公園,好不容易收拾妥當了,到了樓梯口,孩子說什麼也不願意自己走樓梯下去,非要小華抱,聯想到自己見過的其他孩子都沒有怕樓梯的,小華認為孩子是因為膽小害怕才不願意走樓梯,就拒絕了孩子,鼓勵孩子自己抓著扶手下,結果孩子還是挪不動腳,小華就催促孩子,要麼趕緊下樓梯,要麼不去了直接回家,孩子聽完之後哇哇大哭,一屁股跌坐在樓梯上,說什麼也不願意動了,這樣的反應著實讓小華吃了一驚。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低,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會引起孩子的注意,有時候一點小小的驚嚇,都能把孩子嚇一跳,引起孩子哭鬧。

下樓梯就是一件比較考驗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事情,很多家長會疑惑,為什麼孩子平時可以隨意跑動,卻不能鼓足勇氣下樓梯呢?

孩子為何害怕下樓梯?家長彆著急,視崖實驗告訴你原因

孩子可以隨意跑動,為何遇到下樓梯就犯難了呢?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害怕樓梯的這個情況時,都是百思不得其解。在他們看來,孩子平時又蹦又跳的,活潑開朗,也沒有表現出對於什麼事物的特別恐懼,為什麼在面對樓梯的時候,卻有這麼激烈的反應,家長能夠想到的,就是孩子肢體不協調,害怕在樓梯上發生磕碰,於是理所當然的勸說孩子扶著扶手走慢一點,但是孩子卻總是無動於衷。

心理學家對於這件事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即孩子的深度知覺能力讓孩子對下樓梯產生了恐懼。

深度知覺又稱之為“立體知覺”或“距離知覺”,顧名思義,就是指個體對於對於同一物體的個體形象或不同物體的遠近的知覺。它是通過兩眼的視覺實現的,通過大腦的整合做出深度和距離的判斷。

孩子害怕下樓梯,就是因為通過深度知覺能力感受到了下樓梯所帶來的未知的恐懼,我們可以通過視崖實驗來深入瞭解深度知覺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為何害怕下樓梯?家長彆著急,視崖實驗告訴你原因

視崖實驗:深入瞭解深度知覺

視崖實驗是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做了一項實驗,目的就是為了研究嬰兒的深度知覺。

實驗中,研究人員準備了1張1.2米高的透明桌子,將其面積均勻分為3部分,從左到右,第一部分在桌子下面鋪有紅白格子,稱為深淵,第二部分、第三部分都在桌面鋪有紅白格子,稱之為中間板和淺灘,在這裡深淵模仿的是“懸崖”的感覺。

進行實驗時,將6~14個月的孩子放在中間板上,媽媽先在深淵的一側呼喚孩子,孩子的表現是拒絕爬過深淵去找母親,即使他們觸摸到了手下的玻璃也是如此;當媽媽在淺談呼喚孩子時,孩子都會爬向媽媽。

這個實驗可以證明,孩子在6個月大的時候,已經具備深度知覺能力。深度知覺能力讓他們感受到了未知的恐懼,從而害怕和恐懼。

孩子為何害怕下樓梯?家長彆著急,視崖實驗告訴你原因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安全下樓梯

孩子害怕下樓,是因為他們對下樓梯不瞭解,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面前的樓梯充滿了自己不知道的恐懼,家長們可以通各種措施來引導孩子消除對樓梯的害怕。

1、做好安全措施,減輕孩子心理負擔

各種安全措施可以給孩子在心理上帶來一定的安慰。例如比較破舊的樓梯扶手會讓人感覺特別靠不住,孩子也會認為這樣的扶手不安全,家長們可以自己先確認扶手到底安不安全然後向孩子解釋清楚,在孩子下樓梯的時候在一旁支撐著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父母也可以站在孩子身前,引導孩子下樓,讓孩子意識到即使自己有危險,爸爸媽媽也能馬上保護自己。

下樓梯的時候因為目光要向下看,所以在穿著方面就要注意,不要讓孩子上半身穿的過於臃腫或者下半身穿能夠遮擋視線的裙子,防止孩子因為看不清腳下而發生踩空的危險。

2、父母要敢於放手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父母拿不定注意,一會兒狠下心,一會兒捨不得,反反覆覆,給孩子希望也給孩子失望,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

孩子不願意下樓梯,在克服這種恐懼的時候都會吃一定的苦頭,很可能會大哭大鬧,很多父母看在眼裡都會於心不忍,本來打定主意讓孩子去克服,在這種情況下又開始動搖,想要讓孩子以後再嘗試,又開始拖延了。

父母要放開對孩子的保護,引導孩子學會克服恐懼自己下樓梯,當孩子走出第一步之後,父母更要放心讓孩子嘗試更多,這樣孩子才能突破原來的自己真正有所長進。

孩子為何害怕下樓梯?家長彆著急,視崖實驗告訴你原因

3、孩子退縮時,鼓勵比保護更重要

孩子在害怕時總是容易退縮,很可能走樓梯走到一般就因為害怕不願意繼續了,父母出於對孩子的保護就想要讓孩子提前結束嘗試,讓孩子停下來藉此保護孩子不要承受太大的心理壓力,不如鼓勵孩子繼續下去,前者會讓孩子功虧一簣,養成逃避的習慣,後者則會讓孩子走出害怕,徹底克服內心的恐懼。

4、實際中如何操作

家長們可能會疑惑,到底應該用怎樣的方式來幫孩子練習呢,按照以下三步來,輕鬆解決孩子害怕走樓梯的問題。

  • 從低級樓梯開始嘗試

家長們可以先讓孩子嘗試低級樓梯,比如一樓的樓梯,一樓的樓梯層高普遍比較低,落差較小,又因為在一樓能看到外面的地面,心理上會更有安全感,孩子比較能接受。

  • 利用木板坡度加強

在孩子習慣了走低級樓梯後,可以用木板來增加坡度,提高行走的困難,讓孩子感受走樓梯的感覺。讓孩子在高低兩邊來回走動,感受高度落差對身體和心理產生的影響,之後走樓梯的時候就會有心理準備了,同時需要注意一點,從高處到低處時會產生慣性,家長們要注意保護孩子。

孩子為何害怕下樓梯?家長彆著急,視崖實驗告訴你原因

  • 孩子熟練後可增加樓梯級數熟練

孩子習慣了走低級樓梯,也習慣了高度差,就可以增加孩子怕樓梯的層級數,讓孩子進一步熟悉走樓梯的感覺,每天加一點,一段時間以後孩子就會習慣走樓梯了。

孩子害怕下樓梯,家長就會認為孩子是膽小,心裡急得不行,通過視崖實驗,就能夠了解孩子背後的原因,才能幫助孩子克服恐懼突破自己。

孩子為何害怕下樓梯?家長彆著急,視崖實驗告訴你原因

我是小梅媽媽,一枚90後寶媽,和你分享更多的育兒知識和過程,也希望這些能幫助每個有需要的寶媽,願每個寶貝都能更好的成長,更有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