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不去幹涉別人的課題!課題分離

第三夜:不去幹涉別人的課題!

自由是什麼?我為什麼不能獲得自由? 真正束縛我的究竟是什麼?

阿德勒 心理學認為:根本沒必要被別人認可,也不需要去尋求認可。

故事1:年輕人講述自己上大學之前,一直認為不能無視父母的意願,所以總是既煩惱又反感。父母希望他像他哥哥一樣繼承父親的印刷工廠,但是他現在是大學圖書館的管理員。父親大發雷霆,母親痛哭流涕,總之都想方設法地反對,甚至威脅說絕對不會承認圖書管理員兒子,如果不和哥哥一起繼承家族事業就與你斷絕親子關係。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不去幹涉別人的課題!課題分離

要不要活在父母的期待中?

我們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我們沒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待。如果這樣想,會不會太自私?難道我們只能為自己著想、自以為是地活著嗎?

年輕人想父母是多麼的傷心?他們多麼希望我能繼承他們的事業!如果我不遵照他們的期待,這是多麼卑劣的想法啊!這就是虛無主義啊!

很多人是苦惱於要滿足別人的期待、滿足父母或老師的期待,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所以他們無法自由的活著。

阿德勒心理學中的“課題分離”

故事2: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不聽課、不寫作業甚至連教科書都忘在學校不帶回家,父母該怎麼辦?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不去幹涉別人的課題!課題分離

學習是家長的課題還是小孩的課題?父母可以替代孩子學習嗎?

學習應該是孩子的課題。如果父母命令孩子學習就是對孩子課題的妄加干涉。 如果這樣的話,親子之間肯定就避免不了衝突。

一切人際關係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夠進行課題分離,人際關係就會發生巨大改變。

就學習而言,告訴孩子這是他自己的課題,在他想學習的時候父母要隨時準備給予幫助,但絕不對孩子的課題妄加干涉。在孩子沒有向你求助的時候不可以指手畫腳。

那些把孩子的課題也看成是自己的課題的父母,總是隻考慮孩子,而當意識到的時候,他們已經失去了自我。即使父母再怎麼揹負孩子的課題,孩子依然是獨立的個人,不會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生活。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不去幹涉別人的課題!課題分離

如果不分清界限而是把自己的希望強加給別人的話,那就變成粗暴的“干涉”了。干涉甚至擔負起別人的課題這會讓自己的人生沉重而痛苦。


故事3:因為被上司疏遠所以無法工作,我工作幹不好全是因為那個上司。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不去幹涉別人的課題!課題分離

說這種話的人其實是搬出上司來做“幹不好工作”的藉口,這完全是原因論。而是要反過來這樣看:“因為不想工作,所以才製造出一個討厭的上司。”或者認為: “因為不願意接受無能的自己,所以才製造出一個無能的上司。”這就是目的論的想法。

無論上司怎麼蠻不講理地亂髮脾氣,那都不是“我”的課題。毫不講理這件事情是上司自己應該處理的課題,既沒必要去討好,也沒必要委曲求全,我應該做的就是誠實面對自己的人生、正確處理自己的課題。

不去幹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讓別人干涉自己的課題這就是阿德勒心理學給出的具體而且有可能徹底改變人際關係煩惱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觀點。

可是這個觀點太反人性了,某種程度上我們都希望被幹涉或者喜歡干涉別人?!

再說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明確的目標或夢想,他們願意被別人干涉,這樣自己就可以不動腦去思考了。一直被別人干涉的人,即使走在父母鋪好的軌道上,儘管不會迷路,但是以後也不會幸福的。

什麼是自由?

近代哲學巨人康德認為人都是有傾向性,也就是本能性的慾望、衝動性的慾望。那麼,按照這種“傾向性”,也就是按照慾望或衝動去生活、像自斜坡上滾下來的石頭一樣生活。這是自由嗎?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不去幹涉別人的課題!課題分離

不是!!!這種生活方式

只是慾望和衝動的奴隸真正的自由是一種把滾落下來的自己從下面向上推的態度

對抗本能和衝動便是自由!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不去幹涉別人的課題!課題分離

分離課題最終是一種劃清“我是我、你是你”界限,的確,這種想法減輕人際關係負擔,也就在某種程度上幫助我們自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