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哈萨克

哈萨克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见于15世纪中叶,由古代乌孙人和突厥人的后裔组成、后有12世纪初西迁的部分契丹人后裔和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人的若干部落以及15世纪脱离乌孜别克汗国东迁的部分操突厥语的游牧部落长期融合而成。哈萨克人除少数从事农业生产外,绝大多数人从事畜牧业,终年生活在美景如画的大草原上。他们放牧、运输、远行,甚至是生活上都离不开马。每个哈萨克人都以善骑骏马为荣耀,以他们是“马上的民族”为自豪。名贵的伊犁马是他们的骄傲,2000多年前因其矫健俊美被汉武帝誉为“天马”。

哈萨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一般在进餐时习惯长辈先坐,其他人依次围着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毡子上。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
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对登门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十分尊贵的客人或多年未见的亲人到来,除宰羊外,还需宰马,以马肉相待。入餐前,主人用壶提水和脸盆让客人洗手,然后把盛有羊头、后腿、肋肉的盘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先将羊腮帮的肉割食一块,再割食左边耳朵之后,将羊头回送给主人,大家共餐。食毕大家同时举起双手摸面,做“巴塔(祈祷)”。客人中如果有男有女,一般都要分席。

哈萨克族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和那吾热孜节。在那吾热孜节里家家户户都要用肉、大米、小麦、大麦、奶疙瘩等混合煮成的“库吉”(稀粥)。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哈萨克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历史上也有过一夫多妻制,但这些现象主要存在于贵族和富户中,哈萨克旧时的婚姻具有浓厚的买卖婚姻性质,所以以女为贵,注重门第,彩礼也因门第差别悬殊,富者赠骆驼百峰,相当于500匹马或1000只羊,贫穷人家,男方也要给女方送“吃奶礼”“成婚礼”以及衣物等等,贫穷人家有“换门亲”的习惯,以抵消彩礼。哈萨克的婚姻制度一般是终生的,通常不允许离婚,旧时还有“安明格尔”的婚姻制度,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遗俗,妇女死了丈夫后,如果要求改嫁,一定要嫁给亡夫的兄弟或近亲,或在本部落中为其选择一人,若此人不同意娶她,才可以自由改嫁,通常中年妇女丧夫后,大都不再改嫁,不愿改嫁的寡妇,被认为是有德行的,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社会的称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