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秦始皇陵至今未挖,看完衛星雲圖後,網友:不愧是千古一帝

難怪秦始皇陵至今未挖,看完衛星雲圖後,網友:不愧是千古一帝

皇帝在中國古代作為唯一的統治者,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不僅生前為了威嚴大興土木興建宮殿,死後為了使陵墓不失身份也同樣會勞民傷財。而秦朝開創了空前絕後的統一局面,而作為締造這一切的秦始皇不僅興建了規模空前的阿房宮,同時還不惜舉國之力興建了舉世矚目的秦陵地宮。這座地下陵寢不僅耗費了近80萬的人力,其耗時更是長達39年,秦始皇在世的時候都沒能看到其竣工的模樣,最後在其子胡亥的督造下才相繼竣工,直到今天依舊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陵寢之一。

難怪秦始皇陵至今未挖,看完衛星雲圖後,網友:不愧是千古一帝

秦始皇陵雖然至今沒有進行發掘,但其周邊卻因一次村民的農耕而被意外發掘了出來,這些陪葬坑一驚發掘便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從現在已經發掘的上百個墓坑來看,其規格與內部陪葬品都不盡相同。但獨一無二的兵馬俑卻是每個陪葬坑都有陳列的,那些整齊劃一的兵馬俑,個個神情肅穆,彷彿嚴陣以待。與完好兵馬俑相對的是陵墓中必不可少的奇珍異寶,這些歷來都是各方爭相尋找的目標,雖然主墓至今完好,但個別陪葬坑卻未能倖免於難。而有史書記載的盜掘就有多起,先是項羽入關將他的仇恨化作烈焰不僅燒了咸陽宮殿還將陵墓上的建築也付之一炬,本想盜掘一空無奈未能找到地宮入口只好毀壞陪葬坑以洩憤。後來王莽再次舉兵數萬想要找到地宮的入口,最後挖地數尺也遭遇了項羽的尷尬。後世帝王雖對秦始皇陵多有維護,但對於盜墓賊來說顯然杯水車薪。之所以到今天秦始皇陵依舊能夠安然長眠,還得多虧秦始皇的遠見及勞動人民的卓越智慧。

難怪秦始皇陵至今未挖,看完衛星雲圖後,網友:不愧是千古一帝

到了近代,秦始皇陵也險些被毀,幸而有驚無險。當時郭沫若先生一心只為考古,未能充分考慮當時的技術水平而申請打開秦陵,好在相關部門從大局出發未予批准,這才使得這座世界奇蹟能夠完整保存至今。而後來事實也證明組織方針的正確性,因為在搶救發掘兵馬俑之時,就因為技術所限而沒能保證兵馬俑的出土顏色,使得兵馬俑只有我們現在所見的土色。除此之外,也有專家站在華夏傳統思想的角度建議不要開啟。因為秦始皇陵在衛星圖上呈現出了特殊的地理位置。

難怪秦始皇陵至今未挖,看完衛星雲圖後,網友:不愧是千古一帝

秦始皇迷戀方術,而陵墓又是在其登基之後親自挑選,箇中講究自然包羅萬象。而如今看到的秦始皇陵不僅南枕驪山北蹬渭水,並與秦嶺相接以東西向橫臥在關中平原之上。這不僅與兵馬俑的朝向一致,還與其生前征戰及祖先陵墓的朝向保持了一致。更值得一提的是其所以山脈宛如一條巨龍綿延在驕山到華山工之上,而秦始皇陵的方位正好處於巨龍眼睛上。足見秦始皇當時的參謀定然是陰陽家裡的翹楚,才能找到如此點睛之處,雖然始皇基業沒能如願,但其名聲的由壞變好直到今天被人們充分肯定又何嘗不是永世長存。而秦始皇陵所體現的價值並不僅僅侷限於考古,其縝密的佈局、宏大的規模及超前的技術,都彰顯了它重大的科學和藝術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