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付出,是親密關係中的一大殺手


過度付出,是親密關係中的一大殺手

有人說,一個家庭就像一部西遊記。

孩子是唐僧,受著保護,有時卻不辯好壞,甚至忠奸不分;

媽媽就像孫悟空,一路坎坷,不畏艱險,有時還費力不討好;

爸爸就像豬八戒,沒什麼用,就知道享受,一不小心就被妖精勾引走了。

這看似幽默的段子,卻真真切切道出了當代女性的不易:不僅要賺錢養家,還得兼顧家務,為丈夫、孩子操碎了心。不少女人常感嘆自己為家庭犧牲、付出了很多,沒有自己的時間,身材變形,缺少社交……

如果說,所有的付出能換來家庭幸福也算值了,可往往事與願違。到頭來不僅孩子不領情,還被老公嫌棄,

女人不禁迷惑:為何我一直付出,卻換不來幸福?難道是我做得還不夠?我該怎麼做才能讓家人滿意?

廣州心理諮詢解讀:

“兒子,媽媽聽說這個APP特別好,很多學生都在用,媽媽給你也下一個吧!”

“你煩不煩啊,天天這個好那個好,其實一點都不好,你不懂就不要管,煩!”高三的兒子一臉不耐煩,又把頭埋進了學習資料裡。

程女士在兒子處碰了一鼻子灰,正巧老公回來了,“老公,今天做了魚,很新鮮的,快嚐嚐。”

“天天吃魚,膩不膩啊?就不能煮點別的嗎?”丈夫一臉不滿。

程女士立馬來氣了,自己平時不僅要上班,下班還需要買菜做飯、輔導孩子作業、包攬一切家務。這樣勞心勞力,老公和兒子並沒心存感激反而不理不屑,今天說做的菜不合口味,明天埋怨自己瞎收拾讓他們找不到東西。

程女士越想越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為這個家付出這麼多,家人卻是這樣的反饋呢?


過度付出,是親密關係中的一大殺手


有的人在為家人、伴侶、朋友、同事付出很多,以為會得到認可、感激和讚賞,但別人卻不在意,有時候甚至感覺理所當然,處處挑剔;


有的人總覺得有些事似乎只有自己才能勝任。或者覺得如果自己不動手,心中總感覺心虛、愧疚,無法平靜,而且總覺得到最後還得由自己來收拾殘局。



如果你覺得這些感受和場景似曾相識,甚至非常熟悉,那麼你的付出可能過度了。


怎麼判斷自己是否在過度付出?

1

你的付出是他人主動提出的嗎?

一般情況下,適度、恰當的付出是指在他人表達需求後,為他人提供針對性的幫助。

細想一下,你對他人的好,給予的幫助,是別人主動提出的嗎?如果答案是不確定的、否定的,有可能你的付出和幫助並不是別人目前所需要的。例如:工作時,同事沒有問你意見,你就多次主動地提建議,在你而言可能是為了幫助對方,但對方感受到的可能是被挑剔、被看低,因此拒絕你的幫忙。

2

你的付出允許被拒絕嗎?

健康的付出以尊重對方的意願為前提,這就意味著對方有選擇接受或拒絕的權利。

當你付出後,被對方拒絕,你會有怎樣的反應呢?是接納並深入瞭解對方的想法和需求呢?還是會很失落,甚至憤怒,覺得對方“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呢?如果你在付出的時候,希望別人能全然接受,或覺得這是自己善意的提醒、忠告,對方理應感激自己。一旦遭到拒絕,便感覺非常不舒服,甚至惱羞成怒時,你就需要注意自己是否過度付出了。

3

你是否將他人看作有能力的、獨立的個體?

過度付出的人往往通過為他人付出、提供幫助來獲得價值感,因此他們很難真正放手讓他人獨立地完成一件事情,即使完成了也會挑出一些瑕疵來,以“證明”缺少了自己的幫助,對方就沒辦法把事情做好。


過度付出,是親密關係中的一大殺手

4

你付出是否只是為了享受幫助他人的過程?

一個健康付出的人,更享受幫助他人的過程,而過度付出的人更在乎結果。

他們希望自己的付出可以得到物質或精神的回饋。如果你為他人付出是強烈期待得到認同、感激、讚賞或者感情的穩定,這時候,你可能就是在過度付出了。

5

你的付出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嗎?

你的付出會讓自己感覺筋疲力盡,甚至犧牲了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嗎?過度付出的人就像“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卻去載人過河。

過度付出的原因


▎形成過度付出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涉及一下四個方面:

1.文化背景

有學者研究發現,提倡給予的社會文化會讓人更容易陷入“過度付出”的困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我們更偏向於“利他主義”,付出、奉獻、給予都被賦予了許多積極的意義,因此在我們的集體潛意識中認為為他人付出是一種美德,是好事。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中,容易讓人陷入過度付出而不自知。

2.自我價值感低

一個自我價值感低的人,其心中並不肯定自己的價值,認為他人不可能無條件地對自己好,也認為自己不值得被很好地對待。他們的自我價值感依賴於外在的肯定和認可,因此不斷地做一些對他人有益的事,希望得到對方的感激、肯定以此來獲得價值感,緩和心中“我不夠好”的焦慮與不安。

因此,他們常常在對方未提出需求時,就主動提供幫助,若對方沒有表現出他們心中預估的感激,便會感到很受傷,甚至繼續付出更多,以獲得“回報”。

如果有人對他們說“你不需要付出這麼多”時,他們往往會很緊張,因為他們找不到其他增加自我價值感的方法了。同時,這個方法常常讓他們感到壓力巨大甚至精力耗竭,慢慢開始抱怨,“為什麼付出的總是我”。

自我價值感低的人對自己能力抱有懷疑,因此他們常常會試圖通過給予他人支持,幫助他人取得成功,來獲得成就感。他們可能會為了助他人實現夢想,而不惜“放棄”自己的夢想。

但如果有機會或他人願意幫助、支持他們,讓其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們卻擔心自己無法做到而放棄。同時,當看到別人取得理想的成就時,自我價值感低的人內心又會充滿對成功的渴望以及對自己能力不足的憤懣。

因此,對於自我成就感低的人來說,幫助他人其實是在幫助自己實現內心那些想要又不敢嘗試的願望。

過度付出,多數是源於他們自己對於某個成就的渴望,而不是像他們口中所說的只是為了成就他人。比如,有些在學業上有遺憾的家長,一心想要子女考入名校。

3.救世主情結

救世主情結是一種心理,表現是助人過度。有救世主情結的人總是認為,如果他人缺少了自己的幫助,就會一事無成。

這類人可能會有一些自戀的特質,例如認為自己比他人優秀,期待他人的敬仰與崇拜等。在他們覺得任何事情在未經自己的處理之前,都是不夠完美的。

因此,有救世主情結的人的過度付出,是為了更多地從他人身上獲得優越感、名利與社會認同。

4.想獲得更多控制權

有時候,一些人會通過不斷地付出和給予,來控制對方或對其進行情感上的“勒索”,例如:吵架的時候,一方說:“我為你付出那麼多,難道這麼小的事情你都不可以遷就我嗎?”對方可能會因此心生內疚,改變原來的想法,遷就他們。

因此,過度付出是他們施加控制的“籌碼”。


過度付出,是親密關係中的一大殺手

廣州心理諮詢提醒

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出現過度付出的行為,這對於關係來說都並非一件好事。

如果你也發現了自己有過度付出的行為,感覺很糟糕、無助。請不要灰心,其實你已經開啟了改變的第一步——覺察到自己正在為他人過度付出。

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治標又治本,不僅需要改變個人的行為模式,更要找到過度付出的根源。可能當局者迷,有時候只靠自己未必能看清,必要時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幫助,發現癥結,成長自我,打破舊有模式,學會適當健康地付出,為關係加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