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的《万箭穿心》,穿的是谁的心?又射出了哪些教育问题?


自疫情出现以来,现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省文学创作系列高评委会主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一级作家——方方,始终活跃在各大平台上。

她的《武汉日记》,借以“辛辣犀利”的文风,揭露事实、鞭笞贪婪、虚伪,她用这份真实打动了千千万万父老乡亲。

方方的《万箭穿心》,穿的是谁的心?又射出了哪些教育问题?


有人称方方是“当代鲁迅”,因为她同鲁迅一样富有正义感、责任感,敢于批判丑恶,同样也擅用笔锋歌颂真善美。

就拿《万箭穿心》来说,故事里讲述的是面容精致的、脾气暴躁、没有文化的李宝莉,在长相一般、知识分子家庭出身、拥有大专文凭的马学武的苦苦追求下,顺利结婚生子。

方方的《万箭穿心》,穿的是谁的心?又射出了哪些教育问题?


婚后李宝莉仗着貌美如花,对马学武呼来喝去,一个不顺心还拳打脚踢。这份不对等的感情,并没有因为马学武荣升主任而终止,更没因儿子的到来而停止。

李宝莉对丈夫的强势,最终换来了丈夫的出轨。而夫妻感情的不和,让孩子讨厌母亲、同情父亲。

这所有的一切,在奸情被举报、前途全毁,又面临下岗的马学武选择自杀后,曾经隐藏的问题就全部显露了出来。其中,最刺人心的就是教育方面的问题。

1.夫妻感情不和,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方方的《万箭穿心》,穿的是谁的心?又射出了哪些教育问题?


李宝莉永远不知道,她自己为的刀子嘴豆腐心,不但伤了老公的自尊,也伤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在儿子的眼里,母亲就是那个蛮横无理、永远欺负父亲的坏女人,而父亲则是那个无论何时都能够给他温暖的港湾。

偏见一旦形成,孩子对母亲的爱,就会渐渐转移到父亲那里。如果哪天父亲去世了,对孩子来说天就塌了。

如果此时,孩子得知父亲的死与母亲有关,那母亲在他的心中就是“杀父仇人”。对于“杀父仇人”,他心里只有恨绝不会有半点爱,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可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李宝莉不再刻薄地对待马学武,而是对他温柔体贴、嘘寒问暖,夫妇俩也恩爱有加,那可能就不会发生出轨、举报和自杀等一系列的事情。整个家也极有可能不会散掉。

而儿子也会在父母的恩爱里滋润里,幸福快乐的成长,也不会成为“白眼狼”。

2.只生不养+隔代养,可能会毁掉亲子关系。

方方的《万箭穿心》,穿的是谁的心?又射出了哪些教育问题?


马学武死后,李宝莉担起了养家的重任。为了维持生计,细皮嫩肉的她做起了用扁担挑货的买卖。这个生意来钱快,但是却耗费体力和精力。

所以为了让孩子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也为了腾出时间来多赚钱,“大老粗”李宝莉把孩子推给了知识分子——公公婆婆。

这一推不要紧,孩子与母亲最后的那点联系,也因李宝莉的早出晚归、永远见不到人而被掐断。与母亲的“冷漠”相比,爷爷奶奶的爱成为坠入深渊的孩子心里的一团火,温暖了他的心,照亮了他的未来。

“生而不养+隔代养”的模式,最终毁掉了李宝莉和儿子间,原本就不坚固的亲子关系。而爷爷奶奶在孩子面前对母亲的数落和诋毁,一次又一次将李宝莉和儿子间支离破碎的亲子关系,捶得粉碎。

如果李宝莉能够多关心下孩子的内心,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聊聊天、说说话,陪他做喜欢的事情,或许他们的亲子关系会得到缓和;如果爷爷奶奶能够体谅李宝莉的不易,在陪伴孙子成长的时候,也能够正面引导他去理解、爱护、体贴李宝莉,孩子也不至于成长为“白眼狼”。

由此看来,养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所有参与者的耐心陪伴和正确引导,但凡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3.无底线、无自我的付出,只能养出白眼狼。

方方的《万箭穿心》,穿的是谁的心?又射出了哪些教育问题?


其实李宝莉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她舍弃了自由、放下了尊严,干起了苦差事,只为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奔波努力;她带着沉重的负罪感和责任感,奔波在大街小巷,只为能多赚点钱,养活公公婆婆,以还自己的债。

可就算熬老了自己、熬垮了身体,也换不来儿子的一句问候。

究其原因,除了感情链接被过早切断外,负罪的、讨好似的、无自我、无底线的付出,并不会让孩子知道感恩,相反他会以为你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如果当初李宝莉能多带孩子了解下自己的工作环境,多和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让他了解家里的处境,甚至让孩子参与到自己的工作中来,或许他就能体会母亲的不易,或许就不会在成才后将母亲撵出家门……

方方的《万箭穿心》,穿的是谁的心?又射出了哪些教育问题?


养育孩子这件事,养好了美满幸福,养不好则万箭穿心。ta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毕竟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ta有情感、有需求,而这些不是简单地吃喝穿就能搞定的,ta需要温暖、爱、拥抱和微笑。但ta又很简单,简单到在ta需要的时候给足爱和陪伴的滋润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