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

从2020年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起,无数武汉人民用巨大的代价印证了钟南山老先生的这句话。

当我们透过屏幕看见那些生离死别人间惨剧的时候,当我们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的时候。

我们才真正明白,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勇敢最好的民众。

每一个冬天都会以春天作结。

距离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仅剩5天。

或许今年武汉的樱花绽放时是寂寞的,但是来年,以及以后的每一个春天,人声将会与樱花一同盛放鼎沸。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一部电影去了解武汉,了解坚韧的武汉人民——《万箭穿心》。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电影改编自武汉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说,最近她以“武汉日记”在世界闻名遐迩。

而她这部十年前的中篇小说,更是被人称为“女版《活着》”。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这部电影的导演叫王竞,《一年到头》《大明劫》《我是植物人》《方便面时代》等都是他的作品,豆瓣评分都挺高。

而其中最高的就是《万箭穿心》,8.6分。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主演有颜丙燕、陈刚、焦刚,以及李现,没错就是那个“现男友”李现。

不过电影里面出彩的不是李现,而是颜丙燕,她饰演的这个名叫李宝莉的女人那是真彪悍。

泼辣爽朗,一股子韧劲,不认命,和老天斗到底。

颜丙燕演得如此之好,以至于现在这部电影下面短评第一是这么说的:“颜丙燕可以得奥斯卡了。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万箭穿心》的故事发生在90年代的武汉。

通过电影,你能清楚地看到那个时代留下的印记。

汉口地区密集的居民房,高矮不一;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曾经的地标之一,汉正街小商品市场;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以及,武汉招牌吃食热干面;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影片全程实地取景,极具生活气息,平实又亲切。

而9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那时中国刚加入WTO,全球化和现代化迅速席卷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老中国。

国营体制转轨,大批工人失业下岗,铁饭碗咔嚓一声落地砸个稀巴烂。

与此同时,蓬勃发展的则是个体经济,各地的小商铺一夜之间遍布中华大地。

脑子聪明的,乘着这股子春风就发达了;不灵光的,自然就被人甩到了身后,贫富差距初步分化。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男耕女织、男尊女卑、夫唱妇随的传统家庭模式也随之有了变化。

这个变化在李宝莉的家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电影一开场是一个搬家的情节,李宝莉的丈夫马学武当上了一家国企的厂办主任,单位给分了一套房子。

本来是个值得半夜偷笑的好事,李宝莉却因为搬家工人临时加钱而大发雷霆。

当然她从进门就一直雷霆不断,东西位置摆得不精确磨到地板啦,进门不脱鞋弄得地上都是灰啦,反正一张嘴就是找茬。

等工人满头大汗地搬完,马学武想散个烟、请工人们喝个冷饮,结果烟刚刚掏出来,李宝莉又是一声怒吼:

“我出钱他们做事天经地义,烟不要钱?汽水不要钱?你在这里逞什么能?”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说实话,马学武这里并没有做错。

道理虽然是这么个道理,但是武汉的夏天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那叫一个难熬。

何况人家刚搬完东西,抽根烟喝个汽水花不了几个钱,这也是处世之道。

结果李宝莉当着外人的面丝毫不给丈夫留面子。

出去后,工人都看不下去了,跟马学武说:

“我们虽然是卖力气的,家里老婆倒还算贤惠。看你好歹也是个干部,你被这样一个女人管一辈子,真的挺可怜的。”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李宝莉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呢?开头这一幕已经勾勒出了大概。

除此之外,她还是个整天把“婊子养的”、“老子”这样的词挂在嘴上的女人。

看上去的确挺讨人嫌的,任谁也受不了。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李宝莉有种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有两个来源——

一是她觉得自己是城里人,马学武是个乡下人;

二是她长得漂亮,嫁给了马学武是他的福气。

李宝莉虽然是武汉城里人,但家里是卖菜的,出身贫穷,没什么文化。

马学武虽然是个农村人,长得又磕碜,但是个大学生,母亲是中学教师。

这么一看,李宝莉并没有比马学武好多少。

但现代化的侵入,让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土地和农民的地位大不如前,相反城里人的身份变得高贵起来。

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和商业文明的逐步兴起,原来在农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家庭规范及其道德体系,在社会的转型中摇摇欲坠。

看起来沉默、妻管严、书生气的马学武,在搬家的当晚便提出了离婚,并睡到了沙发上。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听到一向对她唯唯诺诺言听计从的马学武居然主动提出要离婚,李宝莉慌了。

她开始试图温柔起来,试图讨好丈夫,但马学武铁了心一般软硬不吃。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也正是在两人闹别扭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两个人不一样的一面。

在家里唯唯诺诺的马学武,在单位却是春风得意,口齿伶俐,跟单位里一位漂亮的女同事谈笑风生。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李宝莉在小市场上卖袜子,市场里有很多挑扁担的(用扁担帮人抬重物赚钱),她格外护着其中一位大嫂。

并用自己与混混头子建建的交情,帮她免去了保护费之类的费用。

也是从这里开始,我们看到了李宝莉身上那股子江湖气。

这江湖气并不坏,只不过与马学武格格不入罢了,因此只能有悲剧。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马学武在自己生日那天,约了漂亮同事去开房。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李宝莉自然是发现了,她不是忍气吞声的人。

哭过之后,她迅速地、以超乎寻常的冷静,匿名打电话报了警,说有人卖淫嫖娼。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报警之后,马学武丢了官,丢了小情人,李宝莉又争回了自己的丈夫,并且更加怄气指使。

李宝莉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好朋友叫小景。

与李宝莉的泼辣相比,小景是那种“聪明”的女人。

丈夫在外面找女人,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给钱什么都好说。

她每天去美容院做做美容,享受享受生活,必要时就撒个娇服个软。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小景完全是能在男权社会混得如鱼得水的女人,长得漂亮,戴上“假面”又能哄得男人开开心心。

李宝莉呢,是那种常常逼得男人喘不过来气的女人。

马学武也是个要里子要面子的人,可她从来意识不到这一点,反而变本加厉。

果然,丢了官的马学武后来又下了岗,下岗的当天他就跳江自杀了。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留了一封遗书,让自己的母亲帮忙照顾儿子小宝,让小宝好好学习,听奶奶的话。

唯独没有提到李宝莉。

这个死法真是太懦弱了,老母尚在,儿子还小,他仿佛一点点都不担心。

也不知道是没有心,还是太了解李宝莉的市侩精明,让她一个人承担原本是他的责任。

他什么都不对李宝莉说,就连遗书也不愿给她一行,把她当成空气,这是最残忍的手法了。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他对李宝莉的惩罚绝不止这一点。

就像张艺谋的《菊豆》中的天白一样,马小宝替父亲施行了对母亲违背夫权的惩罚。

他憎恨母亲,把父亲的遗照放在母亲床上,拒绝跟李宝莉讲话。

这就是马学武做得最绝的地方,哪怕已经死了,还通过儿子,阴魂不散地打击着李宝莉的生活。

那李宝莉如何呢?

在马学武死后,小景说他们家的房子风水不好万箭穿心。

李宝莉没有哭哭啼啼,没有慌里慌张,而是表现出一种大丈夫的豪情壮志:

“马学武往江里一跳,奶奶小宝都得我罩着。我越是要说,这是万丈光芒。我不得叫我的家散了的。”

李宝莉有种。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她辞去了工资低的卖袜子工作,开始挑起了扁担。

甚至没有任何抱怨,或者是嫌弃扁担太重肩膀太酸,只是欢欢喜喜高高兴兴地数着自己赚来的钱。

她拒绝了小景的帮助,像一滴水一样迅速适应了挑扁担的生活,撕破脸皮和其他扁担争抢生意。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李宝莉处处不愿服输的强势性格,使她先天具备女性主义者的性格特质。

不管是丈夫马学武,还是情人建建,她从来不需要让自己受到男性的保护和宠爱。

她也不在乎自己在男人面前是不是表现出女性美,或是刻意地打扮自己。

建建刚从监狱放出来的时候,李宝莉不愿多和建建多叙几句旧,依旧狼吞虎咽,不顾形象地大口大口吃炒饭。

她心中想的只是赶紧和建建说再见,好争取时间再去挑扁担给儿子赚生活费和学费。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和建建发生关系以后,建建来找李宝莉,她不理,他就说:“我在里头十年,外头变化大,这样开放,完了跟没个事一样?”

李宝莉头一扬又开始怼人:“滚,搞得老子心里烦。”

这个场景是不是感觉像反过来了?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这两个人在一起非常有趣,还有一次建建跟小宝打了起来,李宝莉又劝不住建建,只能用酒瓶子砸了他一下。

事后李宝莉把医药费补给他,两人开始斗嘴,建建把李宝莉惹生气了。

她又一扭头,说:“谈感情,伤钱。”

酷不酷?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实际上,李宝莉和建建才是一类人。

嘴巴贱、心肠热,拉得了脸,吃得了苦。

一个丈夫死了十年,靠挑扁担养活了儿子和丈夫老母。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一个在最好的年华进了监狱十年,出来后已经雄心壮志重振旗鼓。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如果世界上有哪一类人肯定不会寻死觅活,那就是李宝莉和建建这样的人。

他们普通,但又活成了一股气。

在小宝高考考了状元的那天,他把李宝莉叫回家吃饭,不是为了庆祝,而是为了正式和她断绝母子关系。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在这之前,李宝莉还欢天喜地,觉得自己终于熬出头了。

你看,儿子不怨恨自己出轨和逃避责任的父亲,反而怨恨起挑了十年扁担把他送进大学的母亲。

在一系列挣扎和斗争之后,李宝莉用那根扁担,又挑着自己的行李出门去了。

房子留给儿子,自己一身空空地走了。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她下楼,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建建的面包车已经在她的楼下等待多时。

在建建的坚持下,李宝莉终于上了车。

在电影最后一个画面里,摄影机垂直俯拍建建带着李宝莉离去的面包车。

这一幕颇有深意,面包车刚启动就慢悠悠地停住,熄火了。

李宝莉只好下来从后面推车,推前先狠狠地踹了车轮子一脚,性格依然如故。

《万箭穿心》:十年前的“武汉日记”,十年后预言了结局

《万箭穿心》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华语片,因为塑造出了李宝莉这样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

她并不完美,电影中的所有人都是不完美的。

但是她身上有一股劲,中国人身上那种坚韧不拔,随遇而安的爽朗和豪气。

她无疑是一个漂亮的女人,但她也是一个勇敢的女人。

直到最后,李宝莉也没有利用任何的潜规则,让自己在这个男性社会里活得更容易轻松。

她用一双手,一副肩,结结实实挑起了这个家的重担,真正做到了“光芒万丈”。

这股劲,支撑起了李宝莉,也支撑起了无数的中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