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一种:《万箭穿心》之下,女性的自我救赎


现实一种:《万箭穿心》之下,女性的自我救赎

女性的救赎之旅

现实一种:《万箭穿心》之下,女性的自我救赎

《万箭穿心》

现实一种:《万箭穿心》之下,女性的自我救赎


现实一种:《万箭穿心》之下,女性的自我救赎

改编自方方的同名小说《万箭穿心》,以沟通中西部经济的重要枢纽——武汉为生活背景,讲述了一个社会底层女人将近十几年的生活。紧密嘈杂而十分拥挤的筒子楼景象经常出现,主人公在裹挟着汗臭与争吵的巷子里品味人生百态。

在导演王竞的镜头里,浪漫与幻想是很难找到落脚点的,而现实所带来的真实感与无奈感却始终充斥在每一帧画面中。这正是现实主义,给予你继续生活的勇气从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要做的只是把现实解剖开来,给你看。

社会转型——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平等地位初探

现实一种:《万箭穿心》之下,女性的自我救赎

古往今来,从社会生产力的变更、男性掌握更多生产资料之日起,社会中的女性便开始被外在很多不合理的制度所安排。这些制度通过各式各样的语言、符号和文化系统衍生出了一套隐蔽而内在的对女性的文化塑形与观念规训。顺从、柔弱、依附于男性的标签被贴在了女人的身上。

但《万箭穿心》中的女人李宝莉则一反常态,颠覆传统女性的经典形象——不够温柔,甚至泼辣;很少顺从,以至于强势。

影片伊始,是两双赤裸双腿之间的亲昵触碰。女主人公李宝莉像男性一样提出了自己的欲望,而丈夫马学武则更像是在用第二性的身份拒绝了自己的妻子。

传统的两性关系中,女性在性行为中通常是被动的。而片头的这一行为转换,含蓄地表达了女性在两性关系中从被动到主动的探求。但这种主动追求两性中平等关系的意识发展似乎有些过头,出现了“女强男弱”的不平衡关系。

多年的婚姻生活,妻子一直占据上风,在外人面前也从不给丈夫留一点面子。这种强悍泼辣的性格在男人的心中是不讨喜的,尽管她从来没有恶意。

90年代的国企改革大潮里,马学武一边面临巨大的下岗生存压力,一边靠着多方打听得知了妻子举报自己的真相,万念俱灰之下跳了江。

现实一种:《万箭穿心》之下,女性的自我救赎

马学武一走,养家的重担自然落在了李宝莉身上。

“我不值得为他哭。”

“我现在就是要一个人把家撑起来。”

这两句话掷地有声,在小商品交易兴起的大背景下,李宝莉干起了更赚钱却也更辛苦的扁担工作,一干就是十年。

她确实就是那种武汉最底层女人的体现,粗糙强悍,善良而又不失狡黠。

她明明是一个吃苦耐劳、善良热心的好女人,却不懂如何和丈夫与孩子表达自己。刀子嘴豆腐心的她,在生存上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与坚忍,却在生活上缺乏一种应有的沟通与处事智慧。

这使得她不管付出多少艰辛与努力,都换不回丈夫的喜爱、孩子的信任。丈夫在世时与她的极少交流和孩子成年后将她赶出家门所带来的一系列“万箭穿心”的情感体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坚强背后的无奈与辛酸。

现实一种:《万箭穿心》之下,女性的自我救赎

意识觉醒——一次男权文化的突围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雌性”这词之所以是贬义的,并不是因为它突出了女人的动物性,而是它把她束缚在她的性别之中。

使女性长期处于从属地位的男权文化虽说在如今的形势上得到了很大的扭转,但实际上却是无处不在,因为很多人从潜意识中便摆脱不了固有的性别思维定式。

现实一种:《万箭穿心》之下,女性的自我救赎

马学武是一个渐趋衰颓的男权文化代表,在无力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和生存现状的关键时刻,他懦弱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无疑与女性顽强不屈、挑起生活重担有了鲜明反差。家庭中父亲这一男权角色的倒台,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让女性转变从属地位有了可能。

但李宝莉的潜意识中“夫死从子”的固有传统道德观念始终存在。她将此后十年的时间全部花在了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才上,而她自己则逐渐变成了一个人老珠黄、不加修饰的市井女人。在庆祝儿子考上状元的那天,原本以为自己十年辛劳终于熬出了头,儿子却提出要叫母亲搬离这个家的要求。

这无疑又是一种男权文化的表现形式。父亲死后的十年间,他拿着父亲的遗照时刻提醒自己的母亲,是她害死了父亲,她犯下了违背夫权、破坏家庭等级秩序的罪行。他要替已故的父亲施行对母亲的惩罚,还要理直气壮地将辛苦养育他多年的母亲赶出家门。

悲痛交加之际,李宝莉来到江边。在一群中学生的欢笑与绚丽的烟火中,她反思自己所做的一切。她忽然意识正是自己剥夺了儿子内心本应拥有的单纯快乐。

现实一种:《万箭穿心》之下,女性的自我救赎

这个女人,为了家和孩子辛苦多年,却唯独忘记了她自己。女性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因为所谓的“母爱”始终没有提出正当的要求,也没有用法律来维护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利。

电影《万箭穿心》所塑造的李宝莉这一女性性格带有惊人的生存韧性,但其实缺失了一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女性意识。她始终将男性放在生活的本位,一定意义上成为了丈夫与儿子的奴隶。

女性主体意识的缺乏,为她在男权文化的突围中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她十年如一日的坚忍过活与顽强坚守不可抹杀,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敬。

现实一种:《万箭穿心》之下,女性的自我救赎

作为一部女性题材的影片,《万箭穿心》道尽了女人的一生,走进了很多女性观众的内心。不同于原著中无私奉献的完美女性形象,影片塑造了更具有悲剧色彩并且贴近现实的武汉女人,因此更加打动人心。

颇意思的是,这部一开始以女性视角开掘女性自我救赎的文本,在融入了带有男性印记的拍摄手法和价值观念之后,呈出一种理性与感性交织的状态。

镜头是有性别的。导演王竞也在采访时表示:“这是一部男人视角的女人戏。”因为他始终坚持“同时与内心中的男人和女人对话”的原则,使得不同性别的观众在评价这部影片时内心受到了不同的拷问和启发。这场女性的自我救赎之旅给男性的震动同样巨大,这也正是这部影片真正的意义所在。

作者 |冉冉

我有三种幸福:诗歌 王位 太阳

(平台发布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公众号立场)

流亡在别处:关于索拉纳斯和塔可夫斯基的浓浓乡愁

《1917》 | 伪长镜头下,面目模糊的战争片

《上帝也疯狂》 | 被上帝遗忘的可乐瓶掉进了世界上最后的乌托邦

嘘,剧本保密

《平原上的夏洛克》,平原上的罗曼蒂克

我给不了奉俊昊的《寄生虫》五颗星

当电影无限延伸—泰伦斯·马力克和他大无限的镜头

我们痴迷“V”的英雄落幕,但对他的“革命”一无所知

不怕牛鬼蛇神,就怕床底有人|韩国电影《门锁》

抱歉,我不想与过去和解|《海边的曼彻斯特》

纽约的雨是浪漫的诗意,也是冷静的喘息

日本电影|《澄沙之味》美到极致是物哀

现实一种:《万箭穿心》之下,女性的自我救赎

欢迎加入 空镜solo 星球

总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