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万箭穿心》那个把家作死的女人,真的就不值得原谅吗?

《万箭穿心》,影片改编自方方创作的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位武汉女人李宝莉,乔迁新居后发生的一系列爱恨情仇的故事。

电影《万箭穿心》那个把家作死的女人,真的就不值得原谅吗?

来自视频截图

影片由名导王竞改编发行,豆瓣评分9.1。是中国电影史上的巅峰巨著,该片围绕女主人公李宝莉的悲苦人生展开。

影片情节令人深思:一塌糊涂的婚姻关系;千疮百孔的母子关系;耐人寻味的婆媳关系等,给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和深刻反思。

搬家风波,折射出男女主角生活中存在的婚姻黑洞。李宝莉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孤立无援的。

1.李宝莉在小宝和马学武心里是母夜叉。2.李宝莉在奶奶心里是外人。3.李宝莉在闺蜜的心目中,对待老公的行为是过分的。3.李宝莉在同事心目中,是一个有魄力,有担当,极具家庭责任感,上进勤快的女强人形象。

这就是为什么一路走过来,女主李宝莉一方面让观剧者恨得牙根直痒痒,另一方面又让我们极其心疼这个上得厅堂又入得厨房的女人。

电影《万箭穿心》那个把家作死的女人,真的就不值得原谅吗?

此剧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导演借助外人的客观视角,突出男女主人公在性格方面的迥然不同,以及为人处世的差异上,揭露一系列的核心问题。

一、

婚姻面前,人格的不平等。

女主在旧宅房东心里,是经常抽风的人,台词中简单的一句:

又抽什么风啊?

间接的突出女主无理取闹,蛮横无理,尖酸刻薄的生活场景,几乎就是生活的常态。就连房东见到之后也是见怪不怪。

在搬家工的心里又是尖酸刻薄,精明算计,性格极其强硬,言语粗俗,狗眼看人低,蛮不讲理的人。

电影《万箭穿心》那个把家作死的女人,真的就不值得原谅吗?

马学武给搬家工人发根烟抽,打发儿子下楼去买汽水儿,被媳妇儿李宝莉训斥的像孙子一样,训斥搬家工人把他地板踩脏,要求工人把家具一步到位地摆放好,这些细节导演抓的太到位。

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中的琐碎小事儿,暴露的却是婚姻中的大问题。

电影《万箭穿心》那个把家作死的女人,真的就不值得原谅吗?

嫌弃工人坐地涨价,口口声声瞧不起乡下人,实际则是暗示她,压根就没瞧上自己的老公乡下人身份的标签。

李宝莉近乎“咆哮帝”式的沟通方式,在马武武生无可恋的呆滞表情的衬托下,显得尤为突兀,刺耳。

对这一切的一切,马学武当然是排斥的,要不然也不会被搬家工人的一句愤愤不平的牢骚话:这样的女人你怎么会跟她过一辈子?直击要害的戳中他那颗,伤的支离破碎的心。

从他们忙前忙后收拾东西,到新家晚上提出离婚,分居的那一刻,导演只让我们看到过三次马学武嘴角上扬的表情变化:1次是夸小宝收拾东西能干,剩下两次都是面对的搬家工人关心的笑。

电影《万箭穿心》那个把家作死的女人,真的就不值得原谅吗?

反观女主种种行为,足以证明她跟男方不是一路人,三观极其不和,思毫没有共同语言。

一口一个“老子”自居,突出李宝莉文化层次低下,怒斥众人坐地起价,忽略实际情况是道窄,给工人带来诸多不便的细节描述,突显她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为后面的搬新家第一夜,就“被离婚”作人设铺垫。

女主强势蛮横,霸权主义的生活角色,是婚姻瓦解的根源。

英雄不论出身,何况即便男主出生在让女主横竖瞧不上的农村,他也通过自身努力,在城市站稳了脚跟,打拼下自己的一片江山:国企厂办主任,单位分得一套新房,足矣说明男主积极进取,勤奋上进的事业心。

二、女强男弱性格,拉开心与心的距离。

夫妻吵架,最忌讳的就是当着孩子的面,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言行举止在没有辨别是非能力的前提下,一定是模仿加影响。

李宝莉当着孩子的面,无论是在外人眼里还是在三个人独处的家庭关系中。给小宝树立的形象都不是正面的:

辅导不了孩子的作业。

根本不看书。

只会张牙舞爪的跟父亲吵架。

有一个细节导演抓的特别好:搬了新家之后,晚上做了一桌子的菜庆祝乔迁之喜时,母亲让孩子背书,孩子说爸爸不想听。母亲揪着孩子耳朵斥责的过程,就是语言沟通中犯的大忌:指桑骂槐,拿着葫芦扯出藤。

女主犯了婚姻相处的大忌:

在外人跟前一味的指责自己的老公。

在奶奶跟前一味的指责自己老公。

在孩子跟前一味的指责自己老公。

相反多称赞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责才是夫妻相处的正确打开方式。在外人面前不给人面子的人,必定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很显然女主就是这样的人,为了自己的面子全然不顾老公的面子。就连出轨这样的家丑,她没有选择跟老公心平气和的坐下来找原因,却选择了最极端的方法,报警揭发他们。最后落得被儿子赶出家门的悲惨下场。

三、家庭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深远影响。

剧中的小宝就是一个典型的,他特别害怕跟母亲正面儿接触。

排斥母亲去学校给他开家长会。在情感上他就尽可能多的疏远母亲。疏远是为了减少母亲在心灵上给他带来的伤害。

每每看到母亲发飙,心里有1万个心声音在呐喊:讨厌妈妈,讨厌母亲。他把仅有的感情寄托,转战到了夫妻亲关系的另一方。

都说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他却丝毫没有感受到母爱。

电影《万箭穿心》那个把家作死的女人,真的就不值得原谅吗?

我很惨,我失去了父亲的疼爱。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人爱我啦!这种事情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简直太难以承受了。

这时候我们就不难理解:父亲的死,为什么对小宝的打击是致命的?耳熏目染对妈妈的了解,已到了发自内心的厌恶地步。主观臆断的认为母亲是害父亲跳海的直接原因。

人生的悲剧本身并不是导致心理问题。之所以最后令我们陷入困境,是因为我们想否认自己人生的悲剧性。变得敏感脆弱,神经质。

他渴望老师和同学的肯定,通过拼命学习的方式,将自己的心与他人生当中的真相隔离出来。于是他的心灵变得越来越畸形。

最终他不敢去触碰他人生当中所谓的那些给他带来痛苦的真相。从此他的心理疾病也慢慢儿产生:

电影《万箭穿心》那个把家作死的女人,真的就不值得原谅吗?

有一个细节是父亲出轨,被母亲举报,闹得人尽皆知,又得知被下岗之后跳江自杀,多少年之后,他竟然从书中发现小三的名字是周芬,跑过去问人家当年有没有爱过他爸爸。

父亲自杀后,奶奶那种歇斯底里的呐喊:我就不该来呀!我来了是赶着白发人送黑发人。

就是这声呐喊,下意识的让小宝心里把仇恨苗头,对准那个心胸狭隘的妈妈。

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情,就是我们所遭遇的重大磨难均来自家庭。

母亲对父亲的精神折磨;母亲对奶奶的冷漠态度;拒绝无家可归的奶奶与自己同住;出轨事件的发生母亲是举报人;导致父亲跳海自杀。

面对母亲给他带来的种种痛苦以及仇恨,他都无法忘记。他把唯一的感情寄托,只能转战投向同样受母亲欺负的奶奶。同是天涯沦落人,奶奶的出现,给他带来了心灵上的安慰。

电影《万箭穿心》那个把家作死的女人,真的就不值得原谅吗?

家庭的变故,母亲工作结构的调整,早出晚归的作息时间,奶奶的到来,小宝的心理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拼命学习,得到奶奶和同学老师的认可。他不再关注那个令她伤心难过的母亲,不再渴求母亲的认可,只是活在有奶奶和学习当中,默默地憧憬着未来的美好:考上一个好大学,逃离母亲的生活。

从乡下来的奶奶,终于英雄有用武之地,给孩子做饭,照顾孩子的起居,辅导孩子的作业,事无巨细,无所不能。

电影《万箭穿心》那个把家作死的女人,真的就不值得原谅吗?

这个场景也侧面的反映出:孩子其实就是一张白纸,特别单纯善良。只要你对他好,他就能感应的到。

这个场景意在启发观众家庭生活当中,教育孩子过程中应该避开的坑:言传胜过身教,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爱,和谐稳定的夫妻关系,才是决定孩子健康茁壮成长的心理因素,是本剧影片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1.夫妻欠沟通,是双方渐行渐远的根本。

马学武在外面是国企的厂办主任,语言表达能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女主纵然有万般不对之处,马学武惜字如金的冷暴力形象,也是他性格的短板之处。

都说喜怒不形于色,天天拉着一个苦瓜脸,婚姻出现问题,两个人应该坐下来用心的去沟通,去发现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选择逃避。

厌恶妻子对自己的愤怒,也深知这些愤怒,已经伤害到了自己和谐的夫妻感情。为了保持自己人格的独立,他选择假装加班,假装在忙工作。想当然的以为那是保持他独立人格的最有力的方法。

最终他选择了出轨,他拒绝了一个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机会。

电影《万箭穿心》那个把家作死的女人,真的就不值得原谅吗?

都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明明是蛋已经破裂,才被苍蝇盯上的。他不去从自身方面找原因,却选择去找小三儿,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小三给她带来了短暂的情感慰籍,使男主暂时获得家庭情感体验的平衡感。

倘若不被妻子告发,弄得人人皆知,或许他会这样长久的维持下去……就像他们的直属领导说的那样,在外面搞外遇的人比比皆是,只有他一个人被揪出了水面。

心理学上说,成功人士心态都是积极的,因为他们拿的起放的下。他们能够忍辱负重,乐观向上,义无反顾的勇敢去生活。

尼采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国外探险者卫斯里,为了领略山间的野趣,一个人到了陌生的山岭却迷失了方向。无助的时候看见路边的行人经过 ,行人肩上还挑着很重的担子。

卫斯里很惊讶的说:“这么危险的地方,您还挑这么重的担子,岂不是更危险”?

行人笑着说:“做任何事儿,只要你意识到危险了,你就会加倍的小心灵活应对,那样反而就把事情转危为安了”。

电影《万箭穿心》那个把家作死的女人,真的就不值得原谅吗?

正如电影的最后出现的镜头一样。建建开着抵债换来的车子来接李宝莉。走着走着,就需要用人推一把才能打火。正如他们的婚姻一样,出现问题没有及时的止损:要么潇洒的分手,各自安好。要么彼此悔悟,改过自新重新出发,也许就不会有眼前的悲剧发生。

2.女主把本该牢牢把握的幸福,摔的稀碎。

抛开家庭关系的层面,在小商品批发市场,在同事的眼中,她绝对是一个积极上进,热心肠的好人。

家庭变故之后,女主没有一蹶不振,用自己的臂膀重新挑起了这个家,她毅然决然的辞掉卖小商品的工作,选择出苦力,就是为了供自己的孩子上学,出人头地。

没有太多文化的她,在学武的熏陶下,也深知一个道理。从乡下农村,到城里有套房。靠的就是孩子父亲通过知识改变的命运,这也是后来奶奶负责孩子的学习之后,李宝莉对奶奶的消极情绪荡然无存的答案。

电影《万箭穿心》那个把家作死的女人,真的就不值得原谅吗?

可悲的是,母亲早出晚归负责养家。肚子里边儿装着学问的奶奶,也没有把家庭教育这份缺失的爱,默默灌输给孩子。潜移默化当中加深了母子之间的矛盾。

我们不禁在反思,要扭转小宝内心对母亲敌意,必须把握以下四点:

1让他明白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很可能会给心灵带来疾病。

2.帮他发现他为什么而发怒?帮他分析愤怒的原因。

3.学会表达自己的愤怒,必要的时候让父母主动的给孩子认错道歉。

4. 重新认识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把心门打开,接纳母亲的付出。

电影《万箭穿心》那个把家作死的女人,真的就不值得原谅吗?

重新回到电影的题目,《万箭穿心》穿的是谁的心?相信聪明的读者已经找到了答案。

影片的最后,虽然母亲被孩子赶出了家门。但可喜的是母亲意识到了,孩子的童年失去的快乐,对孩子未来的一生是有深远影响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母亲的努力下,这个家庭会越来越好,小宝也会越来越好。

祈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幸福美满。祈愿天下的所有宝贝都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