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方方的一部《万箭穿心》,让人看了,真是乱箭穿心


方方的一部《万箭穿心》,让人看了,真是乱箭穿心


发出上篇《万箭穿不透的心》之后,引起了朋友的争议,首先是陈广伟大哥的超长评论,还有身边的朋友的质疑。甚至有人怀疑我给李宝莉唱赞歌,我也是她一类的人。我承认,这篇文字是从其中一个角度解读人物,不全面,也有失深刻。

我很讨厌李宝莉的小市民的特质,尖酸刻薄,不懂得忍让和尊重他人。大家的眼光集中在李宝莉的性格悲剧上,特别是男人,对李宝莉身上的这些缺点更是深恶痛绝,谁也不愿意找这样的老婆。像农村里流传的“女人当家,房倒屋塌”,如果一个女人没有水平,又太强势,会把一个家庭毁掉的。

李宝莉两次万箭穿心的处境,都是她一手造成的。闺蜜小景应该比李宝莉更懂得生活的智慧,告诉她:“如果离婚,就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如果不离婚,就不要把对方往死里搞。”小景面对的婚姻生活比李宝莉更不堪,可她懂得进退,没有把自己逼到绝路上去。生活需要智慧,这是李宝莉缺少的。第二次是儿子要高考了,奶奶怕孙子看到她整天在家里晃来晃去,心情不好。她干脆躲出去,与健健混在一起,不问家里的情况,以致于奶奶生病住院,她还不知情。儿子来找她,看到她穿着短裤,跪在床上给半裸着身体的健健擦背,这更是彻底激怒了儿子。虽然没有影响儿子高考,这也是儿子与她断绝母子关系的直接原因。辛苦十年,唯一的希望破灭了,最终以悲剧结束。

方方的一部《万箭穿心》,让人看了,真是乱箭穿心

李宝莉出身小市民阶层,她没有文化,她太世俗,她遇事不会斟酌,一根筋地靠直觉活着,这是她性格悲剧的根源。或许很多这一阶层的人,都像她那样辛苦恣睢地活着,如鲁迅《故乡》里的豆腐西施之流。豆腐西施,被毕飞宇评价为农村的流氓。但是,我在李宝莉身上没有看到这一点,她没有靠姿色去获取什么,也没有无故占别人便宜,或损害他人的利益,却还想着照顾比她处境更艰难的人。

置于死地而后生,丈夫自杀,家里的顶梁柱坍了,一个柔弱女子,面对老人和孩子,万箭穿心,能怎么样?她没有绝望,她不怕吃苦,她救济穷人,她不投机,不依靠,不逃避,她敢担当。十年辛苦,咬牙坚持下来,换来儿子高考成功。或许有人说,这种境况不是她自作自受吗?如果她对丈夫好一些,丈夫就不会与她闹离婚,也不会有以后的出轨。如果她不报警捉奸,丈夫也不会被降职,也不会下岗,更不会自杀。她住着带电梯的楼房,丈夫是厂里的领导,婆婆是退休教师,即使她只是打点零工,经济上也没问题。

她似乎一直不明白,丈夫为什么要和她离婚,更不明白丈夫为什么要自杀。生命力强,或许是她们这些人的优势,是打不死的小强。她不懂得夫妻之间的互相尊重,她也不考虑丈夫在单位上处境。包括她去开家长会,把扁担放在教室门口,衣衫不整就闯进教室里去了。老师在班里说,人家这样的家庭,孩子还能考第一。这句话对孩子有足够大的杀伤力。

方方的一部《万箭穿心》,让人看了,真是乱箭穿心

至于和健健的关系,证明了李宝莉这十年没有走歪路,她是靠汗水一路走过来的。最后健健回来找她,也是因为佩服她的人格,认为她还值得处下去。她和健健倒是一个阶层的人,说话粗鲁,也不缺乏同情心,都是凭着本性活着的人。谁说他们走到一起,不会过得鸡飞狗跳?现实的例子不是比比皆是?

可是,她的前路呢?靠自己,还是辛苦挣扎,年纪越老,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棒棒几乎都做不成了,活着,都会成为问题。和健健一起生活,把他做为感情的依靠?健健看上去还算是通情达理,有点情义的男人。如果他不能照顾李宝莉,李宝莉最后一个孤老婆子,即使有那一点不服输的倔强,一样没有光明,没有尊严,苟延残喘,最终像祥林嫂一样走向死地。

至于亲情,儿子因为知道父亲的死和李宝莉报警有直接关系,一直怨恨她,即使他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他学成了,但是他幸福吗?把她赶出家门,与她断绝母子关系,孩子内心忍受着怎样的痛。

奶奶,作为马学武的母亲,她很清楚儿子的死与李宝莉的关系。奶奶选择了宽容,她看到李宝莉十年的辛苦,也算是李宝莉对她自己过错的赎罪吧。儿子暂时不能放下怨恨,或许他还不懂生活的复杂与人生的艰难。

试想,最后那天夜里,被儿子撵出家门的李宝莉,无法忍受万箭穿心之痛,也像马学武一样,从长江二桥上跳下去。从小失去失去父亲,刚刚成年又失去母亲,这样的结果是儿子想要的吗?李宝莉选择离家,正是体现了她对亲情的重视,她宽容了儿子,她希望顺从了儿子的意愿,让孩子活得轻松一些。而她不选择自杀,她不愿意拿最宝贵的生命去报复儿子,让儿子就像她一样,背负一生卸不掉的罪名。

或许,最后的希望就在于儿子能够幡然悔悟,有亲情的慰藉,李宝莉的人生还会有一点希望。不过,只是希望而已。最近看到一消息,一北大毕业生,因为父母长期对他经济上的压迫,出国后,与父母断绝联系,二十年后,年迈的母亲在病榻上要见他一面,他也没回来。

不是看不到李宝莉身上致命的弱点,我没有去批判,我只是想从他们身上找到点正能量,给他们活下去的理由。于是,我集中笔墨去表达我发现的,才有了上一篇《万箭穿不透的心》。然而,即使写出了李宝莉人格上值得肯定的优点——坚强,勤奋,不屈不挠,但我的心还是沉重的。她身上反映出一种现象,她是千千万万社会底层人中最普通的一个,他们不是不努力,不勤奋,他们更多的是绝望和挣扎,他们的命运是悲催的,她们辛苦又可怜。

方方的一部《万箭穿心》,让人看了,真是乱箭穿心

这让我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阿Q也是勤劳的,舂米便舂米,割麦便割麦。可是,他被稀里糊涂砍了头。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时,有没有想到,他们应该怎样才能摆脱这样的命运,鲁迅给出答案了吗?那个时代鲁迅给不出。二十一世纪,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李宝莉们的幸福又何处寻呢?

或许,李宝莉的做法是对的,她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为了儿子的学业,付出什么都舍得。儿子高考成绩优异,能就读名牌大学,她成功了。可以预见他不会像李宝莉一样生活在社会最底层。

至于儿子的不宽容,她也接受了,母亲的爱是伟大的,可以以牺牲自我为代价的。可是,寒门子弟又有多少像她儿子一样,靠自己的奋斗,能改变自身的命运的?即使不再像父母那样生活,一直在怨恨的扭曲心理下长大的孩子,能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情感吗?

方方的一部《万箭穿心》,让人看了,真是乱箭穿心。

方方的一部《万箭穿心》,让人看了,真是乱箭穿心

方方的一部《万箭穿心》,让人看了,真是乱箭穿心

作者简介:吕延梅,笔名绿叶子,山东散文学会会员,新锐散文签约作家。多年来一直潜心散文创作,作品发表于《山东文学》《散文百家》《当代散文》《岁月》《当代小说》等报刊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