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到處“旺鋪轉讓”,損失50億海底撈卻“不慌”?

“疫情過去你想做什麼?”“我想出去旅遊!”“我想去做頭髮!”“我想吃燒烤火鍋!”……受疫情的影響,很多人都在家只能靠自己做美食、看看劇來打發時間。

疫情的兩個月,很多吃貨安耐不住自己那顆躁動的心,想要出去嚐嚐自己愛吃的美食。想吃燒烤、火鍋,也成人們在疫情期間的執念。談到火鍋,我們不得談談這幾年風生水起的海底撈,以“服務至上”成為了火鍋界的“大哥大”。

疫情重創,到處“旺鋪轉讓”,損失50億海底撈卻“不慌”?

在3月11日,廣大的吃貨們迎來好消息。3月11日,海底撈在微博發佈宣佈,3月12日起海底撈在15個城市,首批85家門店將恢復營業,提供堂食。第一批恢復堂食的城市有成都、杭州、佛山、海口、南京、廈門等,但是人流量較大的北京、上海、深圳並不在其中。

即使只是一部分門店的恢復營業,廣大網友也感動不已,紛紛在微博下留言。“海底撈,我好想你。”“果然沒有愛錯你。”“撈,想你的每一天。”“快營業吧,我快饞死了。”由此可見,海底撈有多麼的受歡迎。那麼海底撈又為什麼如此受歡迎呢?

海底撈成立於1994年,本來是一家以經營川味火鍋為主的四人小火鍋店,直到發展到今天,它已經成為融匯各地火鍋特色為一體的大型跨省直營餐飲品牌火鍋店。海底撈在我國簡陽、北京、上海、瀋陽、天津、武漢、石家莊、西安、鄭州、南京、廣州、杭州、深圳、成都都有分店,甚至在韓國、日本、新加坡、美國等國家也都有連鎖餐廳。

2018年9月11日,海底撈在香港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將股份公開發售,最後以每股17.8港元為發行價。9月26日海底撈進軍香港資本市場。從2019年的數據來看,海底撈市值2000億港元。

年前的最新消息,1月9日,海底撈以市值1570億元位列《2019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的第34位。

海底撈之所以那麼火爆,主要是因為它的服務特點。首先服務態度是最基本的,火鍋一般都是親朋好友一起吃的時候才熱鬧,但也有自己一個人想吃火鍋的時候,為了照顧顧客的用餐情緒,他們的服務員都會遞上玩偶陪著顧客一起用餐。

很多餐廳因為位置有限,客人往往需要用很長的時間花在排隊上,很多餐廳因為這個原因流失掉很多顧客。有的顧客即使等到了用餐機會,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他們的用餐體驗。

海底撈為減少顧客的流失,照顧顧客用餐情緒。它主動提供為客戶免費美甲,美鞋,護手的服務。它還會贈送一些飲料、零食和水果。“顧客是上帝”便是海底撈的真實寫照。

疫情重創,到處“旺鋪轉讓”,損失50億海底撈卻“不慌”?

其次,味道比較地道,比較有特色。海底撈共有10多種火鍋底料,每一種底料都很受歡迎。現在很多超市的貨架上的都有海底撈的火鍋底料。食材很新鮮也是大家喜歡的原因之一,京東上也開出售海底撈的食材,像蝦滑,毛肚等。

最後,在海底撈的的選擇會自由點。有些食材你覺得一份的份量有點多,它可以提供半價的份量與價格。

在疫情的重擊,整個餐飲行業都陷入了低迷。海底撈也不例外。據有關人士統計,疫情期間預計損失50億元,面對這一巨大的損失,海底撈卻格外的安靜,可能也是做為火鍋界的“大哥大”的底氣吧。

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給員工的待遇也是很好的,員工人均8萬年薪,店長年薪甚至高達12萬。他對於用人有自己的觀點,他覺得談錢,才是對員工最好的尊重。比起“畫大餅”這個確實實在多了。“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人才!”“先讓員工活的體面有尊嚴,再去談追求幸福!”這些觀點都體現了為員工的利益著想。

疫情重創,到處“旺鋪轉讓”,損失50億海底撈卻“不慌”?

在疫情期間,張勇僅僅發了一條“開飯了”的微博,並沒有提及疫情,也沒有提及虧損,顯得十分從容。可能因為是從2003年的非典的大風大浪走過來,或許有足夠的實力。

面對2003年非典的困境,海底撈另闢蹊徑,直接將火鍋送到每戶人家,第二天再取回電磁爐。海底撈外賣在這困難時期拯救海底撈。後來海底撈上了《焦點訪談》,一時之間,海底撈聲名大噪。

在這個非常時期,海底撈的外賣也停了,恢復營業的客流量也達不到以前的標準。海底撈又應該如何度過這次的危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