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季漢不能算是漢朝的延續?

李-小米


一家之言

季漢不被認為是漢的延續。

首先,從身份血統上講很難被認可。既不是東漢最後一個皇帝劉協的後代,也不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後代。劉備是西漢景帝劉啟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跟漢武帝劉徹是兄弟)之後。(反正劉備是這樣說的,大家也是這樣認為的。沒有什麼證據,族譜也沒有)

大家為什麼懷疑劉備的身份,而且劉備為什麼說他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首先假設他的身份是假的),這裡要講兩個情況。

第一,身份難確認。(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史書記載有一百多個兒子,到了劉備那時候已經傳了兩百年了,可以想想中山靖王這一脈有多少人了吧,想查戶口難度可想而知,而且兩隻漢之交,赤眉綠林起義,起義軍攻入長安,宗廟被毀,宗族族譜早沒了,你說你是劉勝的後代,到底真假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第二,攀親戚。為什麼說攀親戚呢?親戚不能亂攀,如果攀東漢的親戚,關係確實更近一些,但是更容易被懷疑,因為東漢的族譜可是很全的,誰是誰兒子很容易查證,有一定風險。劉協容易懷疑,曹操更加會提防他。所以不能攀東漢的親戚,也就是不能劉秀為祖宗。那麼只能攀劉秀的祖宗,正好劉備家在涿郡,中山靖王有一支在涿郡落戶,劉秀正好也是中山靖王的後代。(之前也說了,中山靖王兒子太多,族譜也丟,誰也證明不了你是真的,當然也證明不了你是假的)要知道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不是西漢王朝的嫡系血統,當年也是從屍山血海裡爬出來的。他跟劉備一樣也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這樣算下來很容易讓東漢的皇室從心裡願意親近劉備,咱們兩百年前都是一家人。算是以旁支取代嫡系。

劉備這樣一個身份不容易被確認,再加上當時皇權旁落,天下動亂,好不容易出來一個跟自己一個祖宗的又有能力,看著又很忠心,一心匡扶漢室的親戚,天子自然捏鼻子認了。有總比沒有強吧。

其次,從自身實力上也不行。季漢偏居一隅,雖然說高祖劉邦(西漢,東漢,季漢共同的祖宗。)因佔據天府之國以成霸業,當時劉備的季漢從始至終一直在那蝸居,出不來,從心裡上很難被認可。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得中原的王朝才被認可為大一統王朝。劉備的季漢,既不在北方,又不在南方,只能說是三雄之一。而且從人口,經濟,軍事等角度比較,季漢都是三者中的最弱者。

最後,曹魏代漢,人家走程序了。在古代改朝換代有兩個方式。要麼直接造反,要麼禪讓。曹操死了以後,曹丕起碼在程序上是合法的,讓劉協主動讓位的,(誰都知道怎麼回事,但誰都不會說出來),我自己能力不行,治理不了天下,我看老兄你可以,所以只能辛苦你了,把這個重擔交給你了,玉璽以後就是你的(之前是你爹的)。曹丕三辭三讓以後,不得已,勉為其難的接受了,讓天下知道,我不是搶的,是劉協硬要給我的,在這件事上其實我是被動的。劉協也沒有被曹丕殺了,而是封為了山陽公(今焦作),在自己的封地內仍然全套的天子禮儀。這樣在天下人看來,曹丕取代劉協,是合理合法的,人家有證(有玉璽,有劉協的讓位合同)。

所以,綜上所述季漢就不能被認可漢朝的延續。





楓吹雨


一、季漢是什麼?

季漢是兩漢之後劉備以漢中王之名建立的政權,按伯、仲、季排序,故稱季漢;而蜀國、蜀漢是魏國人對季漢的蔑稱,是把劉備的漢朝政權當做是一個藩邦來看待。

二、劉備家世可疑

劉備的家世比較可疑,雖然三國演義說是正牌的中山靖王之後,還像模像樣的排了家譜。但是中山靖王的兒子特別多,而且三國演義的那個家譜也是虛擬的,所以當時人們並不真把他當成是皇室成員來看待。劉表、劉璋倒是有據可查的正牌皇室後裔。

三、季漢偏居一隅不是正統王朝

劉備所創立的蜀漢,偏居一隅,在歷史上不能算是正統王朝。所以不能講其看成是兩漢的延續。不過也有歷史學家把西漢成為前漢,東漢成為後漢,蜀漢成為季漢,也算是將其看成是漢朝的延續吧。



品勢怪獸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季漢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季漢對於現而今的許多人而言是非常陌生的一個名詞,但另外一個名詞蜀漢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蜀漢政權是三國時期,三分天下其中的一家。因為是開國皇帝劉備一直以大漢正統自居,國號依然是漢,為了與漢王朝的東漢、西漢相區別,又被後世史家稱為了蜀漢。

季漢是後世史家對蜀漢政權的另一稱呼,這一稱呼更加側重於強調其正統地位。西漢和東漢在中國古代一度被稱為前漢、後漢,南北朝劉宋時期范曄編纂的《後漢書》就採用了這一稱呼。既然前漢、後漢是前後接續的,那麼季漢自然也是漢王朝的延續……但是,這個所謂季漢似乎並沒有獲得後世史家大眾化的認同,僅僅是小眾的東西。那麼,蜀漢政權到底能不能算是漢王朝的延續呢?個人認為,不能!

何謂正統

何謂正統?皇權的合法延續就是正統。什麼意思?老子傳位給兒子,兒子就是正統。可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又有哪個是前朝皇帝的兒子?說白了,皇位都是搶來的!如果父傳子是正統,那麼中國的正統應該一直在第一個王朝秦王朝的嬴姓趙氏!從西楚霸王項羽誅殺秦王子嬰開始,這種所謂正統早已蕩然無存……

漢王朝立國之後,漢高祖劉邦並沒有糾結於正統來源問題,自己本就是“二道販子”、從項羽手中搶來的江山,跟秦王朝沒有半毛錢關係!為了“合法化”的問題,劉邦想到了“造神”,於是堂堂七尺男兒竟成了老媽與蛟龍夢中野合所生……不知道太上皇劉煓看到這頂大綠帽子有沒有氣得七竅生煙呢?

秦王朝時間太短,並沒有在人們心中打上正統烙印,這也是劉邦通過“造神”能夠輕易獲得“合法性”的原因所在。可漢王朝經歷了長時間的積澱,正統思想早已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等到王莽篡漢時,當初劉邦玩過的“造神”似乎已經不太管用了……怎麼辦?最終王莽想到了“禪讓”,你把皇位“禪讓”給我,我不就是“合法”繼承皇位了嗎?還省得挖空心思去想理由!因為“方便”“管用”,後世通過篡位上臺的開國皇帝們也便有樣學樣,把王莽的那一套照搬了過來。至於通過武力打下江山的皇帝,也只能繼續“造神”玩兒了。雖然效果打點兒折扣,但手裡的刀把子可以補充這方面的不足。於是,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時滿屋紅光,鄰居以為失火了……您信嗎?無非給自己尋找一個君權神授的“合法”依據罷了。

漢魏之間的“禪讓”

曹操去世之後,時為魏王世子的曹丕繼承了漢王朝的魏王之位。但他的兩個胞弟曹彰、曹植顯然是不買賬的,曹彰索性明火執仗帶著軍隊回來奔喪,其目的不言而喻。就在這個時候,曹丕想到了製造既成事實,跟自己的姐夫漢獻帝劉協一起上演了一出“禪讓”大戲!如此一來,曹丕的皇位便是“合法”來自於漢獻帝的“禪讓”。換言之,曹丕的皇位不是曹操給的,而是漢獻帝。曹彰帶兵回來搶什麼?這皇位本就不是你老子的!再動粗,那他就是謀逆,最後曹彰也只能是接受既成事實、俯首稱臣……

因為漢獻帝的配合,為曹丕解決了一個大難題,作為投桃報李,曹丕給了退位的漢獻帝一個“大禮包”——“三恪”待遇,不稱臣、不下拜,在山陽公國內繼續使用天子服飾、儀仗,繼續奉祀漢王朝的宗廟。一切程序走完之後,志得意滿的曹丕為了彰顯自身的正統地位,命人在象徵正統的傳國玉璽肩部刻上了“大魏受漢傳國璽”。因此,漢王朝滅亡之後,它的正統地位實際上被曹魏政權接續了,根本沒有劉備的蜀漢政權什麼事兒。

劉備的出身

雖然劉備整日裡以漢王朝宗室自居,堅持自己建立的政權才是正統。可劉備的血緣與東漢大宗遠得實在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劉備到底是不是漢王朝的宗室,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去糾結了,至少漢王朝官方是認賬的,那就算他是。可劉備與東漢大宗的分水嶺在哪裡呢?西漢初年,漢武帝劉徹!劉備的先祖中山靖王劉勝、漢獻帝的先祖長沙定王劉發與漢武帝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如果從漢光武帝劉秀把自己過繼給漢元帝劉奭來論,劉備與漢獻帝的分水嶺依然是漢武帝。換言之,從漢武帝開始,劉備家這一支便已經與東漢大宗分家了……這就好比你家崇禎、順治年間的一位祖先的另一支後代中的一個人突然跑到你家說他是你家家產的合法繼承人,不覺得可笑嗎?劉備如何能夠擁有合法的皇位繼承權,恐怕整個東漢的劉姓宗室都有!不是嗎?

漢獻帝的存在

除了出身之外,漢獻帝也是劉備無法繞開的一個存在!漢獻帝不僅熬死了曹操、劉備、也熬死了曹丕……換言之,劉備在成都稱帝時,漢獻帝還活著,而且還做些曹魏政權的山陽公。那麼,劉備以大漢正統自居的法理依據何在?他如果是正統,那漢獻帝又算什麼?事實上,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除了皇帝姓劉之外,與漢王朝已經沒有什麼實質聯繫了,它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地方割據政權,與孫吳政權無異。劉備與曹操、孫權也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曹操父子尚且可以通過“禪讓”形式保全漢獻帝及其子女,劉備連“禪讓”的遊戲都玩不起來。如果漢獻帝落在劉備手裡,他想要當皇帝恐怕也只能讓漢獻帝和他的兒子“暴斃”了……

蜀漢政權的“外交政策”

實際上,自從劉備去世之後,蜀漢政權就已經事實上放棄了對所謂正統地位的追求。這一點從吳大帝孫權稱帝時蜀漢政權遣使稱賀就能看得出。如果蜀漢政權依舊執著於正統地位,孫權這個皇帝又算什麼?亂臣賊子!難道蜀漢政權不應該討伐孫權嗎?既然遣使稱賀,說明彼時劉禪已經放棄了所謂正統地位,將自己置於了與孫吳政權平等的地位之上。既然自己都已經放棄了,難道後世還要尊其為正統嗎?

劉禪降魏

除了以上幾點,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劉禪降魏了!雖然彼時得曹魏政權已經名存實亡,當政的是晉文帝司馬昭。可名義上,彼時劉禪投降的還是曹魏政權。歷史皇帝都投降了、向曹魏政權稱臣了。即便蜀漢政權是所謂正統王朝,到這個時候,正統地位也只能歸曹魏政權所有了,不是嗎?

綜上所述,無論從歷史、現實,還是從皇權傳承脈絡來看,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都不是漢王朝的延續!他之所以以漢為國號,說白了無非藉以收買人心而已。劉備與孫權並沒有本質區別,歷史孫吳政權不能算作正統,蜀漢政權同樣不能算!所謂季漢,不過就是後世“漢粉”們的一廂情願罷了……


農民工歪說歷史


季漢,即蜀漢,猶言漢之季世。語出《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爰整六師,無歲不徵,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 ,參伊周之巨勳。”

由漢朝宗室劉備在公元221年東漢滅亡後在蜀地建立,國號“大漢”,遙諡漢獻帝為“孝愍皇帝”,接上了漢朝斷了的香火。當初劉邦號稱赤帝之子,斬了白帝之子,沒想到漢朝最後一個有諡號有廟號的正規皇帝病死的地方竟然叫白帝城。

這樣看來,其實季漢也算是漢朝的延續,但也有人不承認它是漢朝正統的延續,原因大致上如下:

1.魏國接受了東漢的禪讓。

公元220年,大一統王朝東漢最後的皇帝在大臣的勸諫(威脅)下無奈地三次禪讓,而魏王更是高風亮節三次不受,最後在群臣的進諫下,才勉勉強強接受了漢帝的禪讓,成為了魏國皇帝,建立大魏。這樣看來,魏國才是漢朝的繼承者,畢竟人家走了合法程序,雖然過程有問題,但結果確實是這樣。

在筆者看來,這種禪讓其實也作不得數。想當初,王莽不也是受了西漢的禪讓建立大新嗎?從合法程序上來看,王莽可比東漢正統的多,可最後不也是東漢是正統嗎?王莽直接就算偽朝,連單獨的國家分類都沒有,直接算進漢朝裡面。

2.是魏國的繼承者晉國統一的三國。

《三國志》是最後的贏家晉朝統一三國後修的,作為魏國的繼承者,晉國肯定得拼命粉飾自己的前身魏國。畢竟老子不乾淨,兒子怎麼幹淨的了?假如是季漢統一三國,或者蜀漢的繼承者統一三國,那麼《三國志》等一系列史書肯定得尊季漢為主,痛斥魏,吳兩國的僭偽,畢竟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3.劉備和東漢的血緣關係太遠。

劉備先祖是漢景帝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而東漢則是漢景帝另一個兒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代。劉備和東漢皇室關係差的太遠,沒有信服力和號召力。假如劉備和漢獻帝是像南宋高宗是宋欽宗的親弟弟,或者和東晉司馬叡是晉朝奠基人司馬懿的曾孫一樣的關係的話,劉備漢朝繼承人的名頭就響得多。

但在筆者看來,這種說法也立不住腳。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和西漢的皇室關係也是隔的非常遠,基本上也是和劉備與東漢皇室差不多,可東漢劉秀認漢元帝為父親,供奉西漢皇帝們這頓操作就彌補了這個缺陷,可見這種都不算事。

所以歸根結底來說,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假如是季漢笑到最後,或者季漢繼承者笑到最後,那季漢就是當之無愧的正統。所謂正統之說,也不過只是古代統治者們統治人民的工具。仔細推敲,這些正統得國正不正之說其實都站不住腳。

漢高祖食秦之祿,魏晉宋齊梁陳就更不用說了,腌臢。隋文帝也是北周丈人,唐高祖更是隋朝表親。宋太祖欺負孤兒寡母,明太祖溺死明王。

所以,歸根結底,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正不正統都沒什麼意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無論是什麼封建王朝,本質都沒有什麼區別,百姓們都是被奴役的對象。


百勝軍節度使


謝謝你的提問,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在右👉👉👉點擊紅色字體《關注》歷史影視講壇,謝謝你們的閱讀!

首先回到正題,季漢為什麼不能算是漢朝的延續呢?我們先了解了解什麼是季漢、它是如何建立的?

“漢爰整六師,無歲不徵,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 ,參伊周之巨勳”,這段話是在陳壽的《三國志》中記載的,《三國志》大家不陌生,它記載著東漢滅亡後三國鼎立(魏、蜀、吳)的歷史故事,由曹操之子曹丕迫漢獻帝禪位然後建立的“魏”(曹魏),孫權建立的“吳”(東吳),劉備建立的“漢”(蜀漢、季漢)。

看到這大家都明白了,季漢就是劉備在四川蜀地建立的“漢”史稱蜀漢或季漢,至於為什麼也叫季漢呢?主要是劉備未建立蜀漢時,前面都有三個以劉氏家族建立的漢,史稱西漢、玄漢、東漢,又按照中國古代“伯仲叔季”來稱呼大小,所以蜀漢也叫“季漢”。

建立蜀漢,又稱是繼之大漢的劉備是何許人也?

劉備,東漢末年人,西漢景帝劉啟十子中山靖王劉勝後裔,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死後追尊為

烈祖昭烈帝。

劉備的蜀漢為什麼不能算'漢朝的延續?

主要有幾點:

第一、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劉備佔領漢中,並自稱漢中王(效仿先祖劉邦、劉邦在秦朝滅亡後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為漢中王,後打敗項羽統一了天下)。

第二、漢獻帝延康元年,獻帝劉協被迫禪位於

曹丕,曹丕繼位,改國號為“大魏”,並詔繼漢之大統,改元黃初。黃初二年,劉備以曹丕篡漢稱帝為由,在佔領地四川稱帝,並國號“漢”,都成都,建元章武,並詔說曹魏篡漢殺獻帝劉協為由稱帝繼漢之大統!

從第一點看出當時獻帝還在位,劉備就自立漢中王,沒有得到洛陽天子的認可,所以不得到算是漢的延續,第二點也看得出,獻帝被迫禪位後,劉備就以曹魏年篡漢並在蜀中向百姓說,曹丕殺獻帝自立,為了延續漢朝的歷史,完成自己的事業在成都稱帝(其實劉協並沒有遇害,他禪位後被曹丕封為山陽公)。

所以季漢不算是漢的延續主要還是當時曹魏以自己是正統承繼漢王朝的,自己有玉璽在手,所以認為劉備沒有玉璽在手,不認為是漢的延續。加上後來劉備的“漢”又沒能滅掉曹魏、東吳這兩個政權統一天下,也所以得不到許多後世王朝建立者認為劉備不是漢朝的延續,只能說是割據政權。


歷史影視講壇


季漢,漢之末世。在歷史中指的是劉備的蜀漢政權。

季世可稱一個時代或一個朝代的末年。

語出《左傳●晏嬰叔向論晉季世》。

其他回答說什麼伯仲季,他是第三個劉漢政權所以被稱為季漢,你怕是漏了個排名第三的叔叔了吧。

能用到季漢指代劉備的政權,我想提問者是認可蜀漢是漢朝的延續。

劉備的政權算不算漢朝的延續在歷史中也有過爭論

以漢朝外甥自居的劉淵反西晉之時,就承認蜀漢為漢朝的延續。

而劉邦兄弟的子孫劉裕滅亡東晉之時,承認由漢到魏再到晉的正統傳承地位,否定了蜀漢政權是漢朝的延續。

從上面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在強調血緣得到時候或許可以說是延續,如果是政權交替上則不能稱為延續。

應該說在蜀漢身份有些尷尬

從繼承上來說,雖然有血緣但過於疏遠,靠血緣有些牽強,其次又沒有漢獻帝的禪讓。

從統治地區來說,偏居一隅,沒有統治到當時漢朝的核心地區沒成為中央政權,是個地方割據政權。

直接點說蜀漢支撐其為漢朝的延續,唯一的支撐就是劉備稀疏血緣。

《三國演義》因為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經歷了被異族統治的歷史,因此有意強化血統問題,也就承認了劉備的正統地位。


歷史小知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所謂季漢,也就是俗稱的蜀漢。個人認為不能算漢朝的延續,主要原因有四個。

第一,劉備的血統問題。雖然他自稱中山靖王之後,漢獻帝也稱之為皇叔。然而本身中山靖王后代就多,而且經過數代繁衍,很難確定真偽,但就算有那麼些血緣關係,估計也很有限。至於漢獻帝的確定,有幾分真假就可以慢慢琢磨了,皇室衰弱,能有一份力量都是好的,認劉備總歸是利大於弊,所以也不足為信。

第二,劉備221年建立蜀漢時,漢獻帝還沒死呢,雖然被廢了,但人還在,即使說得再冠冕堂皇,始終是得位不正,法理上說不通的。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劉備稱皇親國戚,不過是為了蹭流量而已,心裡對光復大漢沒多少興趣。

第三,地位上也不配。蜀漢自始至終都沒有統一全國,最多算偏安一隅,上不得檯面,無法代表正統的大漢王朝。實際上要說王朝更替,魏國名義上比蜀漢都正得多。一個偏安一隅苟延殘喘的割據軍閥,自然算不得漢朝的延續。

第四,正史向來也沒有承認。這個雖然是後話,但也是事實證據,權威方面所有人都不認同,那就肯定有問題。

不得不承認劉備的牛逼,但跟漢朝沒關係,最多也算一個亂世的野心家而已。


芷諾誩


季漢即三國期間劉備於221年在以四川為中心創立的蜀漢政權,終為魏滅,共歷二帝,歷時43年。

季漢之稱,我認為是後人按排行順序視西漢為伯、東漢為仲,故以蜀漢為季(劉老三劉邦沒發跡時即稱劉季)。

季漢不能算漢朝正統原因如下:

一,代表正統漢朝的漢獻帝健在。漢獻帝雖在魏王曹丕逼迫下退位禪讓,從皇帝降為山陽郡公,但依然保留天子禮儀,且是曹丕的岳父。

二,漢朝是大一統王朝,而三國分割天下,雖各自稱帝,實際只算國王。劉備的蜀漢政權只佔三分之一,如此逼仄,如何視為一朝?

三,三國中魏最強,故其後司馬氏能滅蜀降吳。蜀漢偏居一隅,屢屢北伐無果更導致自身力量削弱而自取滅亡。


2許雲輝


原因是:

季漢偏安一隅。

按地盤方面來說未能收復大漢的疆土。

按政治方面來說未能得到漢朝主流方承認,何況獻帝在世,劉備稱王稱帝,這極沒有傳承的規矩辦。

按制度體系上未能得到漢朝衣缽。

三個方面都未傳承,何談延續?


狐羊樹


季漢不能算,劉備所佔地盤僅益州,遠不及魏,遜於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