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陀)简历

本名

乔达摩·悉达多

别称

释迦牟尼、佛陀、薄伽梵(世尊)

所处时代

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

民族族群

古印度释迦族人,刹帝利种姓

古印度原住民黄种人,非雅利安人

出生地点

蓝毗尼园,位于现在尼泊尔的蒂莱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悉达多又作“悉陀”、“悉多頞他”等,义译有“财吉”、“成利”、“一切义成”。是佛陀在俗家时的本名,也有认为是后人假托的。《佛所行赞》说,其父净饭王发愿一切达成,国富力强,因此给他取了这个名字。

佛的父亲净饭王是释迦族首长之一;母亲是摩耶夫人,她回娘家天臂城待产途中,在蓝毗尼园的无忧树下生悉达多。释迦诞生多有神话:他从兜率天下凡,摩耶梦见白象投胎;他从摩耶右胁生下,空中涌泉,一凉一温浇灌母子;他站立宣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相士进宫预言他将来成佛等等。

摩耶夫人生子七天后去世,他由净饭王续妃波阇波提抚育(大乘佛教传她是姨母;另说由乳母抚养)。七岁开始受学,包括吠陀、五明、武术等。十六岁娶天臂城主之女耶输陀罗为妃(另说有三夫人),生一子名罗睺罗 。释迦自述那时生活奢侈,有暖凉雨三时宫殿轮换居住,这是当时贵族阶层惯常的奢侈情况;但他因深深困扰于生死问题而出家 。

释迦29岁出家(或19岁、25岁)。他在某天中夜离城,行至阿那玛河畔,剃去须发并去除饰物,然后南行至当时新文化中心地摩竭陀国。据载他在首都王舍城托钵时,引起了频婆娑罗王的注意;国王劝他还俗从政,并承诺交给他一支军队,他拒绝了。

释迦寻师访道学习禅定,他先从学阿罗陀迦兰,达到“无所有处定”;又从学郁陀兰弗,达到更深的“非想非非想处定”,但仍不能解脱证悟 。接着他前往尼连禅河畔的优娄频罗聚落,投向了苦行。苦行主张折磨肉体达到解脱,受出家人普遍崇敬。释迦以六年时间深入极端苦行,摧残自己的身心,竟使别人以为他将丧命。最终他认为苦行不是正道,所以也放弃了。

他回忆起小时候在树下的初禅体验,认为这或许有所帮助。但是他的身体极瘦瘠,难以实现初禅。释迦在尼连禅河沐浴,接受了牧女苏耶妲供养的乳糜。憍陈如等跟从他的五人觉得他已经放纵了,因此失望离开。这成为释迦后来表达佛教立场的开端,即佛教的教义不提倡无意义的苦行。

他回忆起小时候在树下的初禅体验,认为这或许有所帮助。但是他的身体极瘦瘠,难以实现初禅。释迦在尼连禅河沐浴,接受了牧女苏耶妲供养的乳糜。憍陈如等跟从他的五人觉得他已经放纵了,因此失望离开。这成为释迦后来表达佛教立场的开端,即佛教的教义不提倡无意义的苦行。

他通过正常饮食恢复了体力,来到距苦行处不远的伽耶城,不久后开悟成为“佛陀”。此时他35岁(或31岁)。据上座部所说,成道前,当他努力调伏自心,七年来围困他的“魔”在此时“现形”。其“十魔军”有:色欲;不乐梵行;饥渴;贪爱;懒惰昏沉;恐惧;疑惑;毁损执着;获取奉承、荣誉与非正名声;贡高我慢。诸天无法战胜“魔军”,也曾有修行者投降。他以“慧”战胜了“魔军”。

生命的最后一年,释迦牟尼在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住了一段时间。从灵鹫山回故国迦毗罗卫,是他最后的旅途。然而他在返回故乡的途中逝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