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之戰始末

鄱陽湖之戰又稱鄱陽湖水戰、鄱陽湖大戰,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此戰前後歷時37天,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投入兵力、艦支之多、戰鬥之激烈都是空前的。

鄱陽湖之戰始末

在眾多起事的義軍領袖中朱元璋並不突出,但卻逐漸顯示出與其他人不同的特質,也就是成大事者所必有的遠見。他起家於淮北,卻率部南下渡江佔據金陵,並以此為基地開始問鼎天下的事業。當時由於元兵主力正在北方與稱王的韓林兒、劉福通等激戰,根本無力南顧,江南之地便成為各路義軍爭戰的戰場。朱元璋部的東面有盤踞蘇南的張士誠,西面則有虎視眈眈的陳友諒,其他還有方國珍等等。這些對手中以陳友諒實力最大,野心也最大,是朱元璋的勁敵。

鄱陽湖之戰始末

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陳友諒因疆土被朱元璋所佔,大為氣憤,趁朱軍主力北援安豐之機,以60萬水陸大軍圍攻洪都。當時守城的大都督為朱元璋之侄朱文正,率眾兵浴血奮戰,死守洪都85天未投降。同年七月初,朱元璋親率水軍20萬回救洪都,陳友諒聽說朱元璋大軍來援,即撤洪都之圍,東出鄱陽湖迎戰。一場規模空前、激烈異常的生死大決戰就此展開。

七月二十日,兩軍在鄱陽湖康郎山湖面相遇,雙方展開激戰,從清晨打到日暮,仍未分勝負。七月二十二日,雙方重新部署兵力,展開了更大規模的決戰。朱元璋親自率領水師出戰,及時採納了部將郭興的建議改用火攻破敵。陳軍大亂。朱元璋抓住有利戰機,立即調動水軍主力全線出擊。在朱軍的前後夾擊下,陳軍大敗,"棄旗鼓器仗,遊蔽湖面"。陳友諒只好收拾殘部撤退,不敢再戰。

鄱陽湖之戰始末


此戰,朱元璋乘陳友諒軍久攻堅城受挫,分兵據守鄱陽湖口,先斷其退路;繼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殲其主力,後水陸截擊,全殲陳軍於突圍之際。創造了中世紀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為統一江南奠定了基礎。鄱陽湖大戰是中國歷史上繼赤壁之戰後的又一個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