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杆上的警示|一头人间生计,一头天地良知——写在3.15维权日

秤杆上的警示|一头人间生计,一头天地良知——写在3.15维权日


琐寒窗•3·15维权日感怀

客贾遗风,陶朱圣训,信诚难叙。

芸芸大众,雾里看花堪苦。

伪真淆,殃民祸国,狼心狗肺奸商舞。

造假欺人善,利重义寡,熟闻无睹。

强弩。擒妖鼓。


巨诰出红文,恶徒末路。

刑天问责,剑下可曾规悟?

憾天威、玉宇澄清,魑魅魍魉身试斧。

警钟鸣,呜笛声声,试法惩刀俎。

备注:钦定词谱,词林正韵,周邦彦体。


秤杆上的警示|一头人间生计,一头天地良知——写在3.15维权日


题记

又是一年一度的“3.15维权日”,这个与时俱进的节日,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对人类社会的调侃和讽刺。

曾几何时,举国上下一盘棋,无论是繁华似锦的闹市,还是默默无闻的城乡,可以想象一夜之间,一日之内,大街小巷定会挂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条幅;闹市区定会出现相关的执法部门受理消费者投诉与现场办公的近距离接触;央视和地方卫视,所有的传媒,按照传统,继续上演揭露黑幕的视觉刺激和曝光违法的权威发布……

秤杆上的警示|一头人间生计,一头天地良知——写在3.15维权日


你方唱罢我登场,颇能让人生出“消费者是上帝”的错觉,一时的热闹过后,一地鸡毛,满纸荒唐言,但终究还是耐不住“消费者维权”的凄凄惨惨。

“一年过了一年,一年只为这一天”,假货依旧,市场繁华,直到消费者最后连一声长叹的气力都没有了,明年闹剧重来,只要锣鼓家伙什还在,好戏重演。

秤杆上的警示|一头人间生计,一头天地良知——写在3.15维权日


  • 物道即“人道”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史记•货值列传》中就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的阐述。这就是说只要有利益,人们就会不辞辛苦,乐此不疲。

既然是人作为主角,而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社会行为,那就必须有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规矩的高度统一具体到买卖,或者说“生意”,那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商道”,商道中人作为执行者,可以确定商道便是人道。

商道最基本的法则,自古以来莫过于“诚信”。在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中国,诚信最古老而文明的载体和代言人是什么呢?

那就是“天地之间的那杆秤!”

秤杆上的警示|一头人间生计,一头天地良知——写在3.15维权日



  • “秤”的诞生

世界上最原始的秤,据说出现在古埃及。

大约7000多年以前,古埃及人就使用一种悬挂式的双盘秤来称麦子。这种秤有两个秤盘,分别悬挂在秤梁的两端。

据考古学记载,在中国秤的出现大概在“春秋中晚期”,当时的楚国已经制造了小型的衡器:木衡,铜环权,用来称珍贵的物品,例如黄金、货币、珍珠宝石等。

完整的一套“环权”共十枚,配置以倍数递增,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文物藏品中就有一支“战国铜衡杆”,这种衡器既不同于“天平”,也不同于后来的“杆秤”,它与“不等臂天平”类似。经过逐步演化,衡杆的重臂缩短,力臂加长,也就成为了现代仍在使用的杆秤。

据民间相传,通常我们所谓的“杆秤”,是木匠的祖师爷鲁班运用“杠杆原理”发明的,秤杆上的十六颗星也各有来头。

秤杆上的警示|一头人间生计,一头天地良知——写在3.15维权日


  • “秤”的学问
  1. 中国第一位皇帝无疑是秦始皇,他的丰功伟业中有一项便是“统一度量衡”。《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同样有类似的记载。
  2. 在古代我们把秤杆叫“权”,秤砣叫“衡”。如今“权衡”一词就是由此而来。


所以我们要强调的是:作为一个“商人”,一个“生意人”,特别是“小商小贩”。手拿这杆秤,必须有“仪式感”,有敬畏之心!

因为你手上掂量的是什么?你心里装着的是什么?你大脑思考的是什么?——那是“权衡之道,用秤之道”。


秤杆上的警示|一头人间生计,一头天地良知——写在3.15维权日


3. 秤上的小星星称作“定盘星”,也叫“准星”。秤上十六钱等于一两,十六两等于一斤。这种秤上的“十六进位制”是古圣人定的。

特别强调的是,这里的十六两秤和如今“打假”的那种,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如今的进位制,按照国家最新标准,也就是妇孺皆知的“一斤等于十两”,与时俱进。


秤杆上的警示|一头人间生计,一头天地良知——写在3.15维权日
  • 4. 杆秤上面“前一、二、三、四、五、六、七”,它们代表的“七星”,旨在告诫人们以下几点: 作为一名商人 在用秤的时候心中要有方向;
  • 不可贪财迷钱,莫辨是非。
  • 中间一、二、三、四、五、六。这六颗星是表达“东、西、南、北、上、下六方”。它告诫大家用秤的时候要心居中正。不可偏斜。
  • 最后的三颗星分别是“福、禄、寿”。


秤杆上的警示|一头人间生计,一头天地良知——写在3.15维权日


这一点最能体会祖先的智慧,他们的善良,他们的朴实和勤劳,他们对后世子孙的殷切期望,所以他们时时刻刻地告戒世人:

  • 在买卖过程中,“诚信”乃做人之根本,也是一个“买卖人”处事的底线。
  • 如果给别人秤东西,亏“一两”就“折寿”;亏“二两”就“少禄”;亏“三两”那说是“损福”。
  • 反过来讲,如果多秤几两那就是给自已“添寿、加禄、增福”。


秤杆上的警示|一头人间生计,一头天地良知——写在3.15维权日


5. 为什么秤上的“小星星”要叫准星呢?

  • 秤星虽小,小可秤人心。
  • 利益zai高,不可取无义之财。
  • 秤东西不仅是在秤东西,最主要的是秤自已的良心,秤自已的品行。


秤杆上的警示|一头人间生计,一头天地良知——写在3.15维权日


如是说

  •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我活在过往的时光里,早已死去的记忆一个个复活过来,它带来昨日的气息与情感。”


在这个奔腾的时代,那些几乎都有点想不起来的东西,类似杆秤之类,在我们这一代越来越多。与之一起消失的,除了它们曾经的价值,还有我们恋恋不忘的街巷人情,更多的是“不再在乎的承诺”。

秤杆上的警示|一头人间生计,一头天地良知——写在3.15维权日


  • 著名学者,收藏家马未都说过:纯手工制作的东西,往往寄托着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是机器制造无法比拟的,后者只是复制缺乏情感。


在而今电子计量工具层出不穷的年代,与其说我们怀念的是一杆纯手工制作的“杆秤”,倒不如说,我们怀念的是那个曾经可以彼此信任的年代。

秤杆上的警示|一头人间生计,一头天地良知——写在3.15维权日



结束语

  • 所谓的“权衡”,常说的“衡量”,它的物象便是一杆秤。世间万物,都可以衡量,有形之物也好,无形之物也罢,中国人的人情世故,可以说全在一根秤杆上。
  • 一杆秤平凡无奇,在如今几乎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它的一星一杠,一点一滴却有着无尽的故事。
  • 它如同我们记忆里童年的玩伴;它可以是一个千千万万普通家庭,对幸福生活的回忆;它既可以是街坊邻里间的乡音闲话;也可以融化人世间的冷漠,增加彼此间的信任;与此同时,更是衡量人心得失的标准,还可以是老百姓对平等权利的渴望和信仰……

天地之间有杆秤,一杆秤里有天地人心,因为“人在做,天在看。


秤杆上的警示|一头人间生计,一头天地良知——写在3.15维权日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读书本难,行文不易;既然头条有缘,文笔相见。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


大家好!我是 ,今天是3.15维权日,与大家共同分享维权的问题。敬请读者关注分享。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