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日暮乡关何处是

自农历春节至今,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武汉让世界为之揪心。武汉,自古为通衢之地,水陆交通极为便利,正因为如此,也让迁客骚人常有机会或游历、或放逐、或居官;龟山蛇山隔岸对峙,黄鹤楼伫立江边,让无数文人为之倾倒,更是留下无数千古名篇。在盛唐诗坛上与此地有关的一段公案颇为有趣。

1300年前,诗人崔浩游历黄鹤楼。当诗人登上黄鹤楼,远眺千年江城,水陆通衢,繁华无尽,凝望烟波江上,雾岚袅袅,风月无边。此情此景,无不让人思家思国思社稷,离家多年、宦海浮沉,诗人心中一阵惆怅。随手道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崔颢生于盛唐,留诗不多,但此诗一出,格律工整、情景交融,也奠定了诗人的诗坛地位,尤其是最后这千古一问,道出了多少文人人心中的怅惘,自古以来的在中国文人内心生根的家国情怀,如恣意汪洋跃然而出。后来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也曾同游历处,看到眼前美景,李白欲提笔留诗,见崔颢诗句,只得作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显然,李诗仙对此事还是耿耿于怀的,之后,诗仙游历金陵,登临城西南凤凰台,直抒胸臆,挥笔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很多人认为诗仙此诗是有意与崔颢斗诗,此诗立意鲜明、对仗工整,体现了诗仙的宏大历史观和强烈的政治意愿,此时,李白也是落魄的,求仕不得,内心是苦闷的、孤独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人身在江湖心念朝廷的家国情怀,格局却也就高了一筹。诗人的情怀是敏感的,敏于事而成于诗。但诗人的内心是纯粹的,他们都有一种家国情怀的自觉性,这在上面两首诗中显露无疑。

在我国社会历史长河中,好像知识文人都会有一种自觉担当,那就是对家国情怀的坚守”,仿佛成了中华民族文人的一种标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我以我血荐轩辕”等等,这既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无数仁人志士的家国意识的宣言,更是他们代代坚守的精神操守。不仅如此,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不断繁衍,让家国意识渗透到了普通民众心中,并成为一种坚守和传承。

也许我们了解这些,就会理解了当下疫病情况下,我们的国民为什么会如此团结、前赴后继、不怕牺牲。“但求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这是一种伟大的自我牺牲意识,是民族大义和个人操守的统一,这是中华文明的基因。也正是这种文化基因,能让中华民族世代强盛、生生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