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不能吃兔肉,到底是迷信還是另有原因?

文|康爸聰子

在老家,孕婦是有很多禁忌的,其中之一就是不能吃兔肉,說吃了兔肉生下的孩子會患唇顎裂。還記得,康媽在懷康寶的時候特別喜歡吃辣。說來也巧,我們老家正好有一種特色小吃就是麻辣兔頭,康媽當時實在想吃的不行,買著吃了幾次。事實證明,吃兔肉和孩子患唇顎裂沒有半點關係。

孕婦不能吃兔肉,到底是迷信還是另有原因?


那為什麼,民間會有這種說法,到底是迷信還是另有原因呢?


01


《淮南子》中記載:孕婦見兔而子缺唇,見麋而子四目。這是最早有關孕婦產子缺陷和兔有關的記載。在那個年代,有可能家庭飼養的兔子還是比較少見,致使“孕婦見到兔子都有可能產下有缺陷的孩子”。隨著家兔飼養數量的增多“見兔而子缺唇”顯然站不住腳了。因此吃兔肉而子缺唇慢慢在民間流傳開來。

那麼《淮南子》是本什麼書?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是我國西漢時期創作的一部論文集,由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主持撰寫,故而得名。

據《漢書·藝文志》雲:“淮南內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顏師古注曰:“內篇論道,外篇雜說”,現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說的內篇所遺。據高誘序言,“鴻”是廣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全書內容龐雜,它將道、陰陽、墨、法和一部份儒家思想糅合起來,但主要的宗旨傾向於道家。《漢書·藝文志》則將它列入雜家。

縱觀我國古代的經典著作,關於孕婦的禁忌實則不少,如《烈女傳》中所載:婦人妊娠,不欲令見醜惡物、異類鳥獸。食當避其異常味,不欲令見熊羆虎豹。御及鳥射射雉,食牛心、白犬肉、鯉魚頭“。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其實食兔肉而子缺唇,並非迷信,而是古代樸素的胎教思想的起源。

孕婦不能吃兔肉,到底是迷信還是另有原因?


02

我國最早的胎教可以追溯到西周。據《烈女傳·母儀傳》記載“太妊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極其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於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聖,太妊教之以一而識百,率為周宗。君子謂大任韋恩胎教。”該記載為周文王母親太妊的胎教之法,據此法文王生而天性清明有聖德,聰明智慧而優於常人。

西周作為胎教的啟蒙期,其胎教知識被作為“高級機密”在皇家貴族小範圍之內加以實踐,作為永葆其江山社稷之用。

當然這一時期的“胎教秘法”並無太多科學根據,也無太多樣本作為支撐。就如同這一時期的醫術一般帶有太多的神秘色彩,但是總體而言,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懷孕期間,母親的一些行為習慣會影響到肚子裡的胎兒,因此要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


孕婦不能吃兔肉,到底是迷信還是另有原因?


03


隨著人們思想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到了兩漢時期,人們的胎教思想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這個時候的人們已經發現影響胎兒的不僅僅只有母親本體,還有外部環境和周遭事物,因此出現了大量的諸如文頭的記載。

同時,隨著王朝貴族的更迭,帝王將相家中密不可宣的胎教之法也已“飛入尋常百家姓家”。據傳,出身貧寒的孟子之母就曾給了他良好的胎教,加之後期的悉心教導,使其成為了“永垂不朽”的大師。

當一種思想在民間發揚光大之後,就會形成更多切實可行的經驗。慢慢地人們發現胎兒不但受到母親、周遭事物的影響,同時母親攝入的食物也會給胎兒帶來影響。最初食補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聯想,如“懷子者,為烹白牡狗首,令獨食之,其子美皙,又易出。欲令子勁者,時食母馬肉。”,倘若根據現代醫學知識,這一記載定被視為荒謬。但是這一思想卻一直被延續至今,而如今準媽媽們無論是吃水果還是海鮮,甚至是補鈣其實和這一思想如出一轍。只不過現在的科學可以將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定量,而之前只能靠聯想。例如:食雀肉會“令人淫亂無恥”,多是因為鳥雀多子;食姜會令子餘指,無非是因為姜似乎和手掌相似而多指。

再後來,隨著人們對食物的不斷了解,對醫理的不斷研究,已經能夠掌握某種食物對於胎兒的影響。看過《甄嬛傳》的人們都知道麝香、紅花是孕婦之大忌,具有流產之功效。而且這些禁忌也已經不同之前的聯想,而是具有科學依據的。

就此,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中國人形成自己特有的胎教思想——“養教一體”、“身心兼顧”。

孕婦不能吃兔肉,到底是迷信還是另有原因?


我們總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那麼古代的這些胎教思想和實踐,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又有哪些積極的作用呢?

一,身心健康是良好胎教的基礎。


不管古代還是現在,我們深知胎兒能夠感受到母親的言行感化和身心影響,於是要求準媽媽保持心情的愉悅和舒暢,在飲食方面需要注重營養搭配。只有準媽媽的身心健康平和,胎兒才能獲得母體的養護,而良好營養的滋養是胎兒健康成長的關鍵之本。正如《宜麟策·保孕六說》欲生好子者,必先養其氣,氣得其養,則生子性情和順,有孝友之心,無乖戾之習。

二,內外結合是胎教的本質。


古人胎教,在強調母親身心調養的同時,也強調外部環境對胎兒的影響。內外結合的胎教之法也是我們目前胎教多用的方式之一。在做好自身的調養,需要不斷優化外部環境對於胎兒的有利刺激。例如,胎教音樂、胎教故事等等。

明代許相卿在其傳示子孫的家訓中闡明瞭內外結合的胎教觀點:“今來教子宜自胎教始。婦妊子者,戒過飽,戒多睡,戒暴怒,戒房欲,戒跛倚,戒辛熱及野味。宜聽古詩,宜聞鼓琴,宜道嘉言善行,宜閱賢孝節義圖書,宜勞逸以節,動止以禮,則生子形容端雅,氣質中和。”

孕婦不能吃兔肉,到底是迷信還是另有原因?


1985年發表在英國《婦產科學雜誌》上的一篇名為《胎兒可以學習嗎》的文章,通過實驗論證了胎兒可以聽到母親和母體外邊傳入子宮內的聲音,包括說話和音樂,以及胎兒有辨別不同聲音的能力、對聲和光均有反應的能力。首次科學證明了胎教對於胎兒的意義,也近一步證實了胎教的科學性。


那麼我們在對胎兒進行胎教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1,保持愉悅的心情。很多懷孕的寶媽,尤其是初為人母的準媽媽們,不但可能深受孕期反應的折磨,而且還總會胡思亂想,例如:我的寶寶是否健康,生長髮育是否正常,到底是男孩還是女孩呢?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心情往往會受影響,因此媽媽們要學會調整心態保持愉悅的心情。

而瑜伽和打坐通常是比較好的選擇,不但可以緩解準媽媽們的煩躁,同時也有利於母親感知胎兒的活動。

孕婦不能吃兔肉,到底是迷信還是另有原因?


2,學會傾訴。現代的媽媽們與古代的媽媽們相比她們接觸的人、物、事更多,面對生活和家庭的壓力更大。在40周的孕期裡很難做到每天都心情愉悅,一定是會發生一些不順心或是不盡如人意的事情,這時候寶媽們就需要學會和愛人、親人或是朋友傾訴,將負面的、不好的情緒釋放出來。

3,合理膳食。合理的飲食是胎教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營養是胎兒成長的基礎。


4,合理利用外部的刺激。現在我們胎教其主要方式就是通過外部刺激,例如通過聽音樂、胎教故事、父親的聲音、撫摸、光照等等來刺激胎兒達到教育胎兒的目的。但是在頻率、強度上需要注意,並非越多越好。


5,注意外部環境對胎兒的影響。例如過於嘈雜的環境、特別強烈的氣味以及過於震撼的歌曲對胎兒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結束語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早提出胎教概念的國家,經過我們祖先的積累,我們形成了具有我國特色的胎教方法。這些經驗或是理論有的已經成為某一地方的習俗,但是對待我們祖先留下來的或是國外引進的胎教之法,我們都需要理性看待,合理利用。

正確、科學的胎教有助於胎兒順利出生,降低孕婦的生產風險,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後代的質量,達到優生優育的目的。


孕婦不能吃兔肉,到底是迷信還是另有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