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敗局已定,為何蘇聯還要強攻柏林,損傷30萬士兵

1945年的時候4月16日,蘇聯軍隊集結了超過了7500架飛機,14200門火炮和6250輛坦克,當時蘇聯發動了大約有2500萬人的兵力對德國柏林展開了進攻,這場戰役一共持續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最終蘇聯雖然獲勝了卻付出了死傷三十多萬人的代價。還損失了坦克2156輛、火炮1220門、飛機527架。

二戰德國敗局已定,為何蘇聯還要強攻柏林,損傷30萬士兵

可是在當時德國的敗局可以說是註定的了。蘇聯不必再組織這樣的強攻只要圍困柏林,打消耗戰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對柏林發起強攻呢,白白損失這些士兵和武器資源呢?

1.蘇聯輕視德國實力

首先是因為蘇聯忽視了德國的抗爭決心,當時的德國已經是必輸的趨勢了,戰爭形勢的惡化促使德國境內產生了一批企圖推翻納粹統治和英美國家議和的組織,但是這個組織鬆散,沒有核心成員。當時他們計劃了一個行動代號“女武神”行動的主要內容就是刺殺希特勒,負責執行這個任務的是獨眼上校參謀長施陶芬貝格。在1944年7月20日的早晨,陶芬貝格帶著裝有炸彈的公文包打算執行最終的任務,但是不幸的是任務失敗了,希特勒沒有被炸死只是受到了輕傷,剛一鎮靜下來的希特勒就立刻控制了局勢,“女武神”行動徹底的失敗了。所有參與行動的人員都被殘忍的清除了,連德國的隆美爾元帥也受到牽連被逼自殺。

二戰德國敗局已定,為何蘇聯還要強攻柏林,損傷30萬士兵

隆美爾元帥是二戰時德國三大名將之一,他是一位軍事天才也是一位戰術巨人,1941年意大利軍隊在北非戰場節節敗退的情況下,隆美爾被任命為“德國非洲軍”軍長,前往北非援救一敗塗地的意大利軍隊。在兵力和裝備都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他帶領軍隊扭轉戰局打得英國節節敗退。隆美爾因此名聲大振,贏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被晉升成為了德國元帥。

隆美爾作為一名具有傳奇色彩的軍人,因為與陶芬貝格等人關係密切而受到了女武神計劃的波及,最終不得不被逼自殺。在隆美爾死後,希特勒對外宣稱:“隆美爾陸軍元帥在途中中風去世”隨後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國葬。

二戰德國敗局已定,為何蘇聯還要強攻柏林,損傷30萬士兵

女武神計劃失敗後,希特勒集團內人員更加團結,因為企圖推翻納粹統治的人已經全部被消滅,剩下的人則更加忠心耿耿,再也沒有意思忤逆希特勒的想法了。因此這場柏林保衛戰儘管結局很明顯但是德國納粹還是瘋狂的想要孤注一擲,讓盟軍承受更多的損失,所以德國軍隊肯定會傾盡全力進行這場戰爭。為了此戰,德國把當時所有的精英部隊都送到前線去了,在柏林部署了48個步兵師,6個裝甲師大約有100萬的兵力。而且他還為這些兵力裝備了1.1萬門火炮、1500輛坦克和3300架戰鬥機。

不僅僅是這些,德國還將陸軍總部中的8個預備師投入到了防禦之中,柏林內還有守備隊20萬人,兵力十分的充足。而且當時德國害怕再經歷一次一戰時那樣的屈辱,所以抵抗意志非常的強烈。

2.瓜分更多勝利成果

第二個就是因為蘇聯想要分得更多勝利的果實,在二戰期間蘇聯在抵制德國入侵的時候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遭到了嚴重的重創,付出了損傷千萬人口的代價。因為這些鉅額的損失,所以蘇聯想要最大程度的止損就只能先攻下柏林然後獲得瓜分資源的主導權。柏林作為德國的首都,擁有很多的軍事和科技成果,所以當時的斯大林認為只要率先攻下柏林就能獲得搶佔這些資源的先機,為蘇聯自己的發展帶來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佔領柏林後美國帶走了德國大部分科學家,而蘇聯則奪走了大部分科技成品和工廠器械,兩者的做法孰強孰弱也在若干年的美蘇爭霸中體現出來。

二戰德國敗局已定,為何蘇聯還要強攻柏林,損傷30萬士兵

1945年的德國已經是落日餘暉,必敗之勢了,但他更想要和英美投降,從國家形態上來說,德國和英美屬於同一種類型,而且在德國侵略蘇聯的時候和蘇聯可以說是結下了深仇大恨,一旦向蘇聯投降的話等來的可能是難以想象的報復。

蘇聯和英美只是因為共同的敵人所以才加入同一個陣營,從本質來說這三個國家並不是真的從思想上聯合在一起。所以在德國即將潰敗的時候,他們也加重了對彼此的防備之心,當時蘇聯雖然離柏林最近但還是擔心英美軍隊比自己更先一步攻進柏林從而搶佔更多勝利的果實。而且當時德國雖然已經是潰敗之勢還是想要再拼最後一下的,看著柏林即將被圍,德國的軍隊都是在努力往回趕回防的,所以蘇聯一旦在這個關鍵時刻猶豫錯過了戰機,那麼德國駐守柏林的軍隊必然會增多,再想攻下柏林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因為這些原因,蘇聯才想要不顧一切攻下柏林。

3.向丘吉爾展現力量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因為蘇聯想要向丘吉爾展現自己的力量,因為在丘吉爾上臺之後就一直對蘇聯存有芥蒂,在他眼裡斯大林是比希特勒還要危險的人物。最明顯的例子就是,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讓英國心存芥蒂。在二戰開始之前,蘇聯就曾找到法國和英國想要結成同盟,但就是因為丘吉爾的強烈反對這件事情才沒有成功。

二戰德國敗局已定,為何蘇聯還要強攻柏林,損傷30萬士兵

在蘇德進行戰爭的時候,希特勒還曾經放出消息想要瓦解反法西斯同盟的關係,這個信息就是:丘吉爾想要保存實力,在二戰之後趁著蘇聯還沒有休養生息好的時候向其發起進攻。這個消息的真實度雖然不高,但是因為斯大林本身就對丘吉爾心存芥蒂,所以也就讓他對待英國更加謹慎了起來。

可以預見的是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包括英國在內已經被打的焦土一片,舊世界的格局和規則已被打破,二戰後的世界格局任誰都能看出來是美國和蘇聯兩國爭霸的場面。而歐洲又是爭霸的關鍵區域,所以他派兵攻打柏林的原因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向英國展示實力,從而警告英國和西方國家不要輕易搞事情。

蘇聯與德國進行了多年戰爭死傷了數千萬人,相比於全盛時期的德國,已經是強弩之末的德國困守柏林,死傷幾十萬人實在算不上什麼。而這最後一站可以獲得的政治利益卻超出想象,因此蘇聯就算拼著死傷幾十萬人的代價也要攻下柏林。

綜上所述也能大概瞭解斯大林當初為何要執意派兵攻打的原因了。如果靠著一場戰役就能徹底結束二戰的話,這幾十萬人的犧牲對於斯大林來說也不算什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