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加速數字陝西建設

“新基建”加速數字陝西建設

文 / 張鴻 柏露

當前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同時進行,新基建成為疫情後穩經濟社會熱點話題,以數字基建為代表的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關鍵。“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新基建”已成為應對疫情和經濟下行的有效手段,符合產業升級要求,代表著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一、穩投資仍然是全國各地經濟增長的關鍵

早在疫情爆發前,四川、重慶、河北和陝西等省份就已經發布了本年度重點項目投資計劃。2020年,四川省重點項目700個,計劃總投資約4.4萬億元,年度預計投資6000億元以上;重慶市重大項目1136個,總投資2.6萬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3476億元;河北省重點項目536個,總投資1.88萬億元,年計劃投資2402億元;陝西省重點項目600個,總投資3.38萬億元,年度投資5014億元。疫情發生以後,各地持續重點項目投資計劃。2月20日,河南省發佈980個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3.3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8372億元,涵蓋了產業轉型發展、創新驅動、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生態環保、民生和社會事業六大領域。2月23日,雲南省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處處長郭金華在雲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五場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20年,雲南將推出525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5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4400多億元。2月25日,福建省發改委發佈了《關於印發2020年度省重點項目名單的通知》,確定2020年度福建省重點項目1567個,總投資3.84萬億元。其中在建項目1257個,總投資2.97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005億元;預備項目310個,投資0.87萬億元。我國7省公佈的重點項目投資數據顯示,重點項目總投資共計24.4萬億元,2020年年度計劃完成投資近3.5萬億元。

此次疫情的蔓延,則以極端的方式推動著我國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發展,意味著整個社會對5G基站、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礎設施的巨大需求,由市場和政府共同驅動新基建項目。由此可見,地方政府還會加大投資力度,擴大互聯網經濟,發揮市場規模優勢。

“新基建”加速數字陝西建設

二、陝西急需加速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各大省市5G建設持續發力,陝西5G發展亟需加強。北京市發佈了《北京市5G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9-2022)》,構築高新的5G產業體系,拉動首都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全面升級;截止2019年11月20日,北京市共建成5G基站14542個,開通5G基站13094個,建設基站總數佔全國八分之一以上,提前超額完成年初計劃全年建設10000個5G基站的目標。上海市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本市5G網絡建設和應用的實施意見》;截止2019年10月中旬,上海共計開通11859個5G基站,已實現核心城區5G室外覆蓋;計劃到2019年年底,上海全市將建設超過1萬個5G基站,到2021年累計建設3萬個5G基站,實現全市5G信號深度覆蓋。深圳市政府出臺了《深圳市關於實現5G基礎設施全覆蓋及促進5G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動深圳5G產業發展;截止2019年11月底,深圳全市已經完成鋪設超過1.3萬個5G基站,並將在明年深圳特區成立40週年之際,完成4萬多個基站的鋪設,在全國率先實現5G信號全覆蓋。從2018年開始,陝西省通信管理局聯合行業內多家基礎電信企業提前佈局5G網絡,陸續在全省十個市部署了5G網絡試點。截止2019年10月底,全省5G基站共997個,與其他省市還存在一定差距,仍需加強建設。

“新基建”加速數字陝西建設

數據中心格局傾向沿海城市,陝西數據中心數量嚴重不足。目前,國內在運營數據中心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共同佔據整體市場50%以上的市場份額。北京、廣東、上海、江蘇、浙江數據中心數量分別以66個、41個、29個、25個、22個位於前五,陝西數據中心數量僅為4個:中國聯通陝西西安IDC、西安航天數據中心、陝西西安西部數據中心、陝西正龍科技IDC機房,且僅有一個四星級數據中心。相較於其他省市,我省數據中心數量少,且區域發展明顯不均衡,主要分佈在西安市。

人工智能規劃意見相繼出臺,陝西智能產業融合程度低。2019年,我國各省市相繼出臺了各項政策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上海出臺了《關於建設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構建一流創新生態的行動方案(2019-2021年)》,著力打造開放前沿共性的創新平臺,加快創造活力迸發的制度環境;深圳出臺了《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3年)》,立足於強化前沿、推動智能產品創新、拓展場景應用、優化產業空間佈局;浙江省出臺了《浙江省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提出培訓領軍企業,形成地區特色化發展的“2+X”產業格局,構築全國人工智能發展示範區;山東省出臺了《關於大力推進“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導意見》,指出升級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構建服務保障體系,加大產業與人工智能融合發展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投入。陝西省印發了《陝西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2019-2023年)》,提出在智能軟硬件、智能機器人、智能無人機、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終端、智能安防等六大領域,研發一批國內外知名的人工智能產品,形成智能裝備等優勢產業;陝西將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製造、智慧文旅、智慧醫療與健康、智慧教育、智能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應用示範,計劃到2023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陝西在人工智能發展方面,已與百度、阿里、騰訊、訊飛等企業紛紛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算法算力等技術上有了一定的支持,但仍存在著技術應用領域窄、與產業融合程度低的問題。

“新基建”加速數字陝西建設

三、陝西省“新基建”應主抓數字基礎設施

數字經濟離不開數字技術,數字技術離不開數字基礎設施。陝西發展數字經濟,離不開“新基建”。陝西省“新基建”應以數字基礎設施5G基站、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設備為抓手,從高速率、大數據、新智能為數字陝西建設打好數字設施基礎,為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做好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打好數據基礎;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擴大網絡覆蓋範圍,提升網絡供給能力,努力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網絡空間。新基建”就是數字基建,既是對以往智慧城市、鄉村振興和社會治理能力建設不足的功課,也是開啟發展網絡強國、數字鄉村和智慧社會的數字時代。陝西“新基建”的建設,必將賦能陝西經濟高質量發展。


張鴻:陝西省決策諮詢委委員 西部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 西安郵電大學數字化融合與創新軟科學研究基地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