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浅谈中医养生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浅谈中医养生

在现今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你是否常常焦虑不安?那么如何保持心理平衡、情绪的稳定呢?那么保持心态的清净,心境的稳定、安宁的状态就是中医养生理论所注重方法,清静养神的心理养生法就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老子讲"见素抱补,少思寡欲""致虚极,守静笃"。作为医学圣典的《内经》不但接受了道家节欲清静的观点,还主张积极防病养生的方法。《素问·痹论》讲"静则神藏,燥则消亡";《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中心意思就是说,只要心情安逸,善于排除杂念,心神安定不急不躁,就可以气机顺畅,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这里说的清静,并不是说静止不动!在大自然中,动静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养生之道要如何做呢?那么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动静相合。所以只有这样才达到内经说的"阴平阳秘"。

那么清静养神,并不是让你不要思考。因为人活着会每时每刻都在思考,都有七情六欲。而是说要达成一种动静的平衡,避免多度思虑,而中医养理论,讲的就是恬淡心平,精神内守,控制好自己的情志,避免大悲大喜。

而中医防病养生的理论,都在强调一个前提,就是精神处于一个相对安定,清静的状态。

为什么要强调清静养神呢?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焦虑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常态,比如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车贷房贷,等等这些都成为大家焦虑不安的诱因!那么如何排解这种焦虑不安的心情呢?中医养生理论的意义,就体现在这里,清静养神对于焦虑,浮躁的心理体验,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通过清静养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不但可以调节紧张的情志,还能使心脑血管跟神经系统得到修养,对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有好处的!

当然我们不可能像古代人那样,找个大山做一个隐士游侠!那么在家里或工作中,抽个时间放松一下精神,是完全可以的。对生活中的琐事持包容的态度,保持宽广的心情。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中,这样就可以达到那种动静平衡的状态。


我们要想保持良好的状态,就要看淡名闻利养,心胸开阔,为人坦荡,对一些名利,物质,升迁上,不要看的太重,眼光看的长远一些,就可以为自己留有一定的空间。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找一片静修的净土,那么怎么办呢,我们要善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在你工作之余,哪怕有片刻的时间,静下心来,哪怕是只有几分钟,你可以想象你置身在风景秀丽的大草原上,你就可以放松一下心情,这样是不是很简单!

我们不能只是放松心情,还要动静结合,如何动静结合呢?就是经常锻炼身体,要做到形神兼备。在做到这些的基础上,你还要坚持,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要想做好心理养生,我们要如何做呢?这里我们总结了几种养生方法,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

第一个就是出去走走,找个风景好的地方旅游,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如果利用假期或休息,去到青山绿水之间,是可以起到平衡内心,调节精神的作用。

在一个就是静坐,静坐是平静清静心神的最好的办法,从古到今,打坐一直受到修炼家的重视,你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或者每次就做个三五分钟。具体怎么做呢?

你可以找个椅子端坐在上边,当然有条件也可以盘坐,怎么舒服怎么坐,好了,做好之后,你要调整身体,不要东倒西歪,然后闭上眼睛,把心放空不去想烦心事,你可以想象,你在一海滩躺在躺椅上,或者想一些让你你高兴或者你非常有成就的事,这样就会制心一处,慢慢的就会静下心来。

还有就是散步,在一处没人的地方一个人静静的享受一下,慢慢的走走,可以起到动静平衡的作用。平时多听一些能让人静心的音乐,读读书等等都可以,起到静心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