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对亲人的逝世无动于衷,是反社会人格吗?

missja


丧失通常会引起人们的悲伤等情绪体验。尤其是突发性的,意料之外的丧失,而且丧失的人是我们的重要他人,通常会让活着的人悲痛万分。

至于你说的这种情况,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亲人的可能死亡大家都有准备,可能悲伤的情绪不那么明显;或者你与逝者的关系不亲密;当然也可能是应急障碍,悲伤延迟出现;回避型依恋关系,也会拒绝强烈的情感表达等。

反社会人格可能不好直接与这种情况联系起来,不要轻易给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虽然你现在无动于衷,也许,在未来某个特定的时刻,你会重新去面对自己的伤痛!

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正常的情感表达可能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会千差万别。无论是哪种表达方式,只要不伤害别人和自己,应该都无可厚非,也没有绝然的对与错!


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回答;亲人离世是一件很悲伤,悲痛的事情。对应于亲人的逝去无动于衷。应该有这些心理;

第一;已经经历过很多次的亲人离世,流眼泪流了很多次,哭不出来,已经麻木了。

第二;和这个逝去的亲人感情不深,或者并没有什么来往与交际,面对离去当然也会流不出眼泪。

第三;这个人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但是性格内向,对于和别人的感情交流不会溢于言表。,不喜欢说出来,把它埋在心里,喜欢躲在背后哭泣,不喜欢让别人看见他的脆弱。

第四;曾经受到过这个亲人的欺骗,被骗钱财或者坑过,心理受过很大的刺激和伤害,对于他的离去是很难流泪的。

第五;这个离世的亲人人品不好或者好吃懒做,导致很少有人愿意去理会,对于它的离去不流眼泪也是很正常的。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

根据你所说的情况,这种是不属于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


夜听繁星话心理


反社会性人格是指其行为表现常违背社会规范且具有某种程度危害性,不能仅凭对亲人的逝世无动于衷就认定是反社会性人格。如果违背社会规范的危害性行为已习以为常,具有以下一些表现,则就需考虑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无视和不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漠视和侵犯他人权利;

为了个人利益和乐趣而说谎、欺骗和敲诈他人;

情绪和行为冲动,做事完全凭心血来潮,事前没有计划和打算;

易激惹和具有攻击性,动辄谩骂或斗殴;

鲁莽地漠视他人安全,也不顾自身安全;

一贯不承担义务和责任,不愿坚持工作;

从不内疚和自责,对偷窃或虐待、伤害他人的行为毫无悔改之心。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会严重破坏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紧张而槽糕,虽然他人有时可能因其具有一定能力或特长而与其保持友谊关系,但这种友谊关系往往是肤浅的、短暂的,时间一长必然与其分道扬镳。在家庭中同样难以维持长久稳定的夫妻关系。


禄福子


与反社会人格不沾边不搭界,请勿随意贴标签。

一、欲哭无泪。

有的人把悲伤藏在心底,表面难以察觉。

二、看淡生死。

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人人都是从生下来就向死亡进军,只是有的人跑得快一点,先一步到达终点而已。亲人逝世,要节哀顺便,逝者已已,生者坚强。做出悲伤的样子有何实际意义呢。

三、情感淡漠。

逝者生前与亲人疏离,感情平淡,或者还有抵触或隔阂,个别甚至有敌意。此时,亲人难以表达出悲伤之情。

反社会型人格的典型特征是故意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行为上表现为恶意攻击、故意伤害、违法犯罪、损人利己。


喜阳羊


很正常,没必要自责!

庄子的妻子去世后,他不但没哭,还击盆而歌,如果你能明白庄子的初心,恭喜你,说明你跟庄子同一个意识层次。庄子看淡生死,对生死有更高维的认识,都会对亲人死亡没有太多悲伤。

当然,一般人做不到庄子的境界,刚刚亲人离世,这种分离多少会有些伤感,这与亲人的情感深浅有关。

总之不要随便给自己贴标签,如果你善良、爱人爱己,助人为乐,有利他的习惯,过去了的事情就让他过去,不必耿耿以怀!


汪氏九型


对亲人的离世,情绪状态上表现无动于衷,一则可能是对这位亲人情感比较淡漠,所以表现出的平静。

二则,可能是因为情感过于浓烈而产生的抵抗行为,也就是常说的不承认“去世”这一事实。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内心是有伤痛的呦~

三则,关于反社会性人格,这类人看到去世反应不会是平静,而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和享受。


泡水的胡萝卜


对亲人去世无动于衷,是否是反社会人格。这个问题说的有点严重了。对于亲人去世还无动于衷的,要么就是不够孝顺,亲人死不死和自己无关!要么就是经历过亲人的去世。早已生死看淡,这和是不是反社会人格不搭边吧!反社会人格只会出现在那些认为社会对自己不公。作出对社会有害行为的人才能算是有反社会人格的!


种花N号兔


答,对亲人的逝世无动于衷,1,确实有些人人格问题。2,成长过程中缺乏爱,对他人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些只为行为冷漠,谈不上人格问题。3,有佛教信仰的人,面对生死,坦然接受心态,谈不上人格问题。


馨俪服饰


所说的"无动于衷",事实上根本不存在,只是内心的反应状况有所不同而已,也更谈不上什么反社会人格。

对人生的感悟(不仅是宗教信仰)会影响到情感的反应程度,或内心的修行,或经历过太多的生死场面等,是会冲淡一些人之常情,外表乍看起来疑是无动于衷,其实不然,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动物尚且有本能的情感,何况人性要复杂得多,铁石心肠的人也不可能对亲人逝世毫无反应,真是这样,那除非此人是极重度的白痴、傻瓜。(精神病人都会有所反应)。


塞外失马翁


有感情的自然不会无动于衷,有时名义上是亲人,实质上成路人或仇人,自然也就如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